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3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饲料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牙鲆(Paralichthys olicaceus)人工育苗和人工养殖,1992年以后牙鲆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甚至福建沿海等地都开展了牙鲆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2.
基于多时相陆地卫星图像的锡林河流域土地覆盖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The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increasing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resources has captured worldwide atten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community (Ojima etal., 1991; Smith etal., 2001).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changing land use/land cover pattern will be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superimposed on the natural changes at regional scale (Fu etal., 1993; Bonan, 1995). Arid…  相似文献   
23.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的锡林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根据1987年、1991年、1997年和2000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1987~200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及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面积的大幅减少和荒漠草原、农田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及城镇的扩张。其中面积增加最大的是荒漠草原,增加了2328 km2;相当于1987年荒漠草原面积的56 %。农田和城镇面积逐年增大,分别从1987年的114.3 km2和25.2 km2增加到2000年的332.1 km2和43.6 km2。面积减少最多的是羊草+丛生禾草、羊草+杂类草等优良高产温带典型草原类型,共减少2040 km2。草甸草原面积亦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987年的1103 km2减少到2000年375 km2,面积减少了65.9 %。农田、沙化地及城镇等非草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了62.5 %。  相似文献   
24.
作者以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为研究对象,按国家标准(GB5009.3-6-2010)进行检测,对其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脂肪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75.47%,粗蛋白含量17.88%(湿样),灰分含量6.15%,粗脂肪含量0.55%。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35.70%,与总氨基酸含量平均比值为41.8%;鲜味氨基酸4种,平均含量34.33%,与总氨基酸含量平均比值为38.74%。其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质鱼类。肌肉(干样)中粗脂肪含量较低,含有7种饱和脂肪酸和18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0.38%,其中EPA、DHA含量分别在8.71%和23.78%。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第一限制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AAS均大于1.0, CS均大于0.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2.20,高于大部分经济鱼类。因此,野生绿鳍马面鲀肌肉各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理想的食用鱼类,今后值得继续开发。  相似文献   
25.
在地图符号中公路类符号的绘制具有其特殊性,必须进行特殊处理才能正确显示.文中首先介绍了常见的两种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地图出版的要求,在全数字地图出版系统中,利用STL标准模板库技术,对公路要素进行批处理绘制,很好地解决了公路类符号的绘制问题.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信息时代数字地图出版的工艺流程及其支撑技术;通过对现阶段数字地图出版支撑技术应用于数字地图制图系统的比较,分析了数字地图出版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数字地图出版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半滑舌鳎仔稚鱼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半滑舌鳎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与消化吸收相关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在仔鱼发育早期即可检出酸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活力,碱性蛋白酶的2个极低值分别出现在仔鱼开口期和仔稚鱼的转交期,从孵化后23d左右胃腺出现时,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开始明显升高。早期仔鱼体内表现出较强的淀粉酶活性,孵化后12d其活性急剧下降,并一直保持较低的比活力状态。脂肪酶的活性在半滑舌鳎早期仔鱼体内一直较低,进入稚鱼期后开始缓慢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变态结束后出现大幅度的升高,这标志着肠组织结构和肠道消化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8.
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星鲽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仔稚鱼的变态发育,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描述。受精卵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无油球。卵径1.6~1.8mm,卵膜薄、光滑、透明,具弹性。在8~8.5℃水温条件下,经过197h的孵化过程,仔鱼可以破膜而出。初孵仔鱼通体无色透明,眼在头两侧,全长(4.45±0.15)mm,卵黄囊长(2.2±0.05)mm,体高(1.4±0.02)mm。孵出1d后,仔鱼体干和距尾部1/3身长处膜鳍逐渐生长色素,孵化6d后开口摄食,25d尾鳍骨上屈,40d左眼开始上移右转,50d开始伏底,60d的培育稚鱼左眼完全偏转体右侧,体表鳞片生成,完成变态发育成幼鱼。  相似文献   
29.
牙鲆饲喂湿颗粒饲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0,10% ,20% ,40%和60 %比例的全价粉末饲料与冰鲜杂鱼混合 ,配制成湿颗粒饲料 ,投喂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S.) ,进行工厂化养殖试验。结果证明随着添加全价粉末饲料量的增加 ,饲料系数逐渐降低 ,鱼体增重率逐渐增加 ,在鱼体防病、成活率、体色方面 ,投喂添加粉末饲料的湿颗粒饲料都明显优于单一的冰鲜杂鱼 ,其中 ,4号饲料在养殖成本方面 ,每公斤鱼的饲料投入比鲜杂鱼节省1.26元  相似文献   
30.
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隶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Hizostomadae),海蜇属(Rhopilema)[1]。海蜇为进化比较保守的两胚层动物[2]。丁耕芜等[3]首次报告了海蜇的整个生活史。海蜇生活史具有刺胞动物门典型的世代交替特征,分为两个世代:水螅体世代和水母体世代。在水螅体世代整个过程中,海蜇螅状体于海底基质上营固着生活,以无性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