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及其反馈研究对于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地表过程及其未来环境演变趋势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明显不同。晚第四纪以来库布齐沙漠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环境演化过程到底是否一致,其湿润期究竟发生于何时,尚存颇多争议。区域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记录研究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湿度最优期的分歧。对库布齐沙漠风成沉积年代-岩性的概率密度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进行处理,与周边沙地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古环境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以来库布齐沙漠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环境演化过程总体一致,27.6—10 ka和晚全新世(2—0 ka),风沙堆积强烈,气候相对干旱;早全新世(10—6 ka)古土壤渐次发育,沙丘逐渐被固定,湿度增加,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中全新世(6—2 ka)古土壤广泛发育,沙丘经历固定成壤,气候最为湿润。区域环境演变过程受控于低纬太阳辐射和高纬冰量变化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22.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构成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3.
末次间冰期以来沙漠-黄土边界带移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现代季风区边缘的沙漠-黄土边界带,具有高度不稳定性。末次间冰期以来历经多次北进南退移动和暖湿、冷干变化。依据古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叠覆更替的沉积序列和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分析,对末次间冰期以来,尤其是特征时期边界带的位置进行了讨论。其中,盛冰期时移动幅度最大,南界可能达30°N左右;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气候鼎盛期最靠西北,南界在古长城以北。全球冰期-间冰期波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以及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是控制边界带移动和气候变化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4.
150ka B.P.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的CaCO3旋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作为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典型剖面,探讨了150kaB.P.以来的CaCO3含量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该剖面CaCO3含量及其低-高变化同古风成沙与上覆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没积旋回呈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与米浪沟湾剖面的沉积旋回一样,CaCO3在分布上相应地构成了27个含量高低变化旋回。2)CaCO3在风成沙中含量的分布比较稀散,0.8%-7.18%,平均值2.50%;在河湖相和古土壤中土壤中相对富集,2.20%-14.90%,平均值5.74%。从而揭示出其时两者的气候背景是不同的,前者是干旱寒冷气候作用下的风力的侵蚀、搬运与堆积的产物;而后者则与暖湿气候环境下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这间特殊的低洼地貌位置有关。气候暖湿,河湖沼泽发育、成土成壤作用增强,低洼的集水条件有利于CaCO3的聚集。3)导致米浪沟湾剖面CaCO3的多旋回相对稀钐与聚集的根本原因可能是150kaB.P.以来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乌素沙漠冬夏季风的多次更迭所致。  相似文献   
25.
新疆伊犁地区黄土的粒度特征与物质来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伊犁地区是新疆重要的黄土分布区之一。黄土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东部季风区黄土类似,黄土组成中以粉砂占优势,但伊犁地区的黄土却以砂含量低,细粉砂的粘粒含量高而显著区别于黄土高原的典型黄土沉积和新疆其它地区的黄土,反映西风的远源输送在该内土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粉尘来自西部荒漠。  相似文献   
26.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中晚期地层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变化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靳鹤龄  苏志珠  孙忠 《中国沙漠》2003,23(4):366-371
在系统考察浑善达克沙地的基础上,选择沙地北部锡林浩特全新世地层剖面样品进行全量化学元素分析和14C年代测定;并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推论8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8kaBP以来区域气候具有干旱化的趋势,并经历了6个冷干暖湿变化旋回,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8060~7100aBP,气候寒冷干旱;7100~5500aBP,气候温暖半湿润;5500~3500aBP,气候发生频繁的干湿波动;3500aBP特别是2200aBP以来气候以干旱为主。  相似文献   
27.
藏东"三江"流域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是藏东地区著名的国际性大河,"三江"流域作为"江河源"、"生态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当地乃至周边地区都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的影响,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作者在分析了当地土地沙漠化现状、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三条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对策,并指出保护好"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当地乃至周边地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距今30万年来西藏中部地区环境变化与西南季风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藏中部黄土/古土壤/风成砂地层沉积相、年代以及夏季风强度替代指标磁化率等的综合研究,并与印度洋RC27-61孔的沉积速率、粒径和W18O记录以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的对比,提出西藏中部在距今30万a以来经历了数次夏季风盛衰时期,与此相应,区域环境出现了数次暖湿与冷干变化,它们与全球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29.
雅鲁藏布江河谷黄土的沉积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河谷地区黄土的形成时代、物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该黄土是近源黄土,形成时代与青藏高原东缘武都黄土相近。黄土的重矿物组成明显受到雅鲁藏布江河谷第四纪碎屑物质的影响,其地球化学元素构成与黄土高原北部榆林剖面相近,粒度组成以100~50μm和50~10μm的颗粒为主,为沙黄土。该黄土是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丰富碎屑物质、宽谷与峡谷相间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受冬季或寒冷时期西风急流和河谷与山地间热力差异产生的谷风搬运堆积,并在温暖时期经历生物、化学、粘化作用等过程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0.
小冰期气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明启  靳鹤龄  张洪 《中国沙漠》2005,25(5):731-737
小冰期是近2ka来的一个重要气候事件,又是目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事件,已成为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热点。对此,科学工作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广泛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介绍了小冰期的概况,认为1450-1890年是小冰期的时限,在此期间有三次冷期和两次暖期。冷期发生在1450-1510年、1560-1690年和1790-1890年,其中第二次冷期表现最甚;暖期发生在1510-1560年和1690-1790年。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重点从冰芯、树轮、湖泊沉积、历史文献和沙漠地层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