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氧化氯 (ClO 2)于1811年首先由HumphreyDavey制得 ,1921年始用于纸浆的漂白。它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始于1944年。当时美国Ni agaraFalls水厂为控制水中由于藻类繁殖与酚污染所产生的气味 ,率先使用二氧化氯获得成功 [1]。二氧化氯在室温下是一种黄色或黄绿色气体 ,具有与氯和臭氧相类似的刺激性气味 ,沸点11℃ ,凝固点 -59℃ ,易溶于水 (溶解度约为氯的5倍 )。与氯不同 ,其在水中以纯粹的溶解气体的形式存在 ,不易发生水解反应。它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其氧化能力是单质氯的2.6倍。其杀菌…  相似文献   
22.
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比较了东海、黄海海域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出现的最大值现象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的最大值现象与我国东海、黄海海域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无论在地理分布、深度、强度、季节性变化还是存在条件的特征化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差别.反映影响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形成的原因,均与东海、黄海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形成的原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3.
南海溶解氧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南海1984-1994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箱式模型,计算溶解氧在南海三箱子的各通量值,并建立起南海溶解氧的通量模型。结果表明,南海溶解氧的总输入通量为280.4×104mol/s,其中通过外洋输入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49.2%;生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30.3%;降雨输入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3.0%;河流输入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0.4%;通过海气界面向海洋输入的氧量占南海总输入氧量的17.0%。  相似文献   
24.
Observation data from a cruise in the Nansha Islands, in May to June 1990, December, 1993, September to October 1994, and July, 1999, respectively, were used to develop the method presented here to indicate the existing strength of the dissolved oxygen maximum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Nansha Islands waters. Its seasonal varia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rength of dissolved oxygen maximum (DOmax-DOsu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per layer circulation and the bioactivity of Nansha Islands seawater.  相似文献   
25.
xiODUonONThemaoreleInent(oxygen)ofldeinthemarineeresySteInisCycledalongapartho-larrouteinWhwhthethetcanbedrawnfromtheexternlenvirDnmentintoorgan-isim,andthenberetumedtotheenvbonmentfromtheorganisrns.TheDocontentinseawatCfisinIlUentalbyorganisms,imtS,temPeratureandoxidation.So,studyonDoisoftoortanceinoasnographyastheDofluxisofgreatsignfonceinmarinebiogeochdricalcydes.'MareRIAnooMEmOorlnthisstudy,datafroml98O~l992multi-disdplinaryinvestigationsinthecenthel,northeastem,andsouthernSrswe…  相似文献   
26.
The South China Sea water can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depth into three boxes by the pycnoclineand a sill.Using a box model with matter balance,the net seawater fluxes were calculated to be317.9×10~4 m~3/s in box Ⅰ for the upper homogeneous layer outflowing to the adjoining oceans;67×10~4 m~3/s in box Ⅲ for the water entering the basin;240×10~4 m~3/s in box Ⅱ for water entering theSouth China Sea.The upward speed of basin water was calculated to be 8.4×10~(-5) cm/s and that ofseawater flowing up along the pycnocline was calculated to be 8.9×10~(-5) cm/s.  相似文献   
27.
海水营养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通常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从而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并绘制工作曲线,由工作曲线查得被测物质的浓度,这种方法有几个缺点:第一是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和相应的浓度作图时,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受人为的因素影响,不同的人会画出略有差异的直线:第二,不容易对这条标准曲线进行评价和检验;第三,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在电子计算器已相当普及的今天,当然希望用一个公式由吸光度计算浓度,而不愿意查工作曲线,如果直接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吸光度),则需要一个计算公式。现介绍根据一系列标准溶液和测得的吸光度,求浓度和吸光宠的回归直线方程及对方程进行评价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8.
南沙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0年5-6月在南沙海域4个站点投放颗粒物捕集器采集样品的分析结果,计算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结果表明:(1)南沙海域上层海水颗粒有机碳总生成量为298mg/(m^2.d),其中35%分解参与再循环,65%以颗粒形式离开真光层向下输送;(2)颗粒有机碳向下通量为193mg/(m^2.d)。总溶解无机碳穿过跃层向上垂直通量为3600mg/(m^2.d),真光层颗粒无机碳向下通量为27m  相似文献   
29.
南海的水通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0.
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强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存在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提出了定量表征其强度的方法,并依此法对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的特征、季节变化、区域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海水中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在不同的海区、不同的季节表现不同。南沙群岛海区四季均有明显的溶解氧最大值现象出现,就平均值而言,春、夏、冬季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较为明显,秋季相对较弱;春季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的高值出现在西南部海区和北部的珊瑚礁区,与季风过渡期海水溶解氧主要受生物作用相对应;冬、夏季较高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强度值分别出现在西北部和西部,对应于季风盛行时期的南沙西部沿岸流;夏季出现在东部和南部的低值区又与南沙群岛海区西南季风时期出现的南沙逆流相对应。定量表征的结果与该海区调查研究的分析结果相符合,同时又较好地反映了该海域在季风作用下的物理和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