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早晚对秋粮产量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初霜冻日期的气候研究及其气候预测业务存在定义要素不统一、同一要素定义多样化和业务预测、服务产品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和预测业务的发展,也给农业部门在使用相关气象信息产品时带来了困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作了3方面的工作:第一,将国家气候中心原有北方地区(30oN以北)初霜冻预测业务代表站由65个增加到233个,空间精细度达到行政县级,并且分析了233个测站分别用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和百叶箱观测日最低气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与气象观测日期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用地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普遍要更接近于初霜冻观测日期;第二,本文整理分析了1961-2008年北方地区233个站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定义的初霜冻日期的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各地初霜冻日期推迟最为明显,而且黑龙江东部地区初霜冻日期推迟到了9月30日以后,另外在北方许多地区初霜冻日期在20世纪80年代较90年代偏晚;第三,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日期早晚对秋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之前若无持续性异常低温时段,初霜冻日期早晚变化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大小还受到作物成熟前各生长阶段的气候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年代际背景调控。  相似文献   
22.
2—5月我国低温连阴雨和南方冷害时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7年25月我国546个站逐日平均气温和24h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南方早稻区代表站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定义了全国统一的低温连阴雨标准和早稻区低温冷害标准,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了1951—2007年2—5月我国低温连阴雨和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57年中,2—5月低温连阴雨平均日数以四川盆地、贵州、江南西部和华南最多。2—5月,低温连阴雨日数呈现由长江以南向黄河流域逐渐增加且范围扩大的特征。各月低温连阴雨日数20世纪50年代较少,1997年后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1963-1996年,各月低温连阴雨日数的EOF第1特征向量呈现出月际反相变化,并有年代际振荡特征。对于各地区的早稻播种而言,1951年以来,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温冷害较华南地区偏多、偏重,但2000年以来各早稻区的低温冷害都在减少,早稻区低温冷害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23.
In the summers of 2003 and 2007, eastern China suffered similar climate disasters with severe flooding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heat waves in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outh China. Using SST data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from NOAA along with reanalysis data from NCEP/NCAR, the 2002/03 and 2006/07 El Ni(n)o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and their delayed impacts on the following early summertime climate anomalies of ea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The possible physical progresses behaved as follows: Both of the moderate E1 Ni(n)o episodes matured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during the early winter.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near the sea surface of the west-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excited equatorial Kelvin waves propagating eastward and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E1 Ni(n)o episodes. From spring to early summer, the concurring anomalous easterly winds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 end of upwelling Kelvin waves propagating eastward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favored the equatorial warm water both of the SST and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se conditions favored the warm state of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the early summer for both cases of 2003 and 2007. Due to the active convection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the early summer and the weak warm SST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from spring to early summer,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showed the pattern in which the anomalous strong convection only appeared over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hich effects the meridional shif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summer. The physical progress of the delayed impacts of the E1 Nifio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ir decaying evolution on the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ern China were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key role of special pattern for the heat convection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  相似文献   
24.
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n)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了典型北多南少的分布,尤其是9月和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这段时期内,印缅槽偏强,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加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的输送,同时巴尔喀什湖一贝加尔湖高度场偏低,利于不断分裂的冷空气南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使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季降水EOF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相的分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解释了我国秋季降水10%以上的方差贡献.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都表现出了典型La Ni(n)a事件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中国夏季热浪持续天数的年际变化及环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羽  韩振宇  韩荣青  丁婷 《气象》2018,44(2):294-30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温度资料,本文分析了1960—2015年中国夏季6—8月热浪持续天数的年际变率及其环流异常。研究发现,中国的热浪主要集中发生于东南地区和新疆地区。通过对不同区域热浪持续天数进行经验正交分解,分析了东南地区和新疆地区热浪的年际变化的空间模态,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模态对应的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的空间特征。为了揭示热浪不同模态的可能预报源,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热浪发生前期春季海温的异常特征。诊断分析表明,春季赤道印度洋的一致偏暖,有利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引起我国东南地区夏季容易出现高温异常。春季北太平洋中部、里海、黑海的海温偏暖有利于夏季对流层高层大陆高压的增强,使得新疆地区夏季易出现热浪。  相似文献   
26.
何敏  林建  韩荣青 《气象》2007,33(6):89-95
利用1951--2004年500hPa高度场、副高特征量及北京降水量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与北京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夏季降水与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关系比较复杂,中高纬与副热带环流特征的各种配置会对北京夏季降水产生不同的影响。欧亚中高纬环流出现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华北上空持续受高压控制;北京及附近地区处在西高东低的形势下,持续受西北下沉气流控制是北京夏季少雨的有利环流条件。北京及附近地区位于低压槽区或处在东高西低的下游“阻塞”形势,是北京夏季多雨的基本环流条件。研究的结果为北京地区夏季旱涝预测提供了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