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微量石棉的X射线衍射定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质量分数低至0.1%)石棉的定量分析是一世界性难题。研究了自行车、电动车车闸等摩擦材料中石棉含量为0.1%~5.0%(质量分数)的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对含有微量石棉的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的基底吸收修正法,求出定量分析试样中的石棉含量,计算出石棉的比例。研究成果对支持我国自行车、电动车等产品出口日本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使用一般气候站资料,用P-T法分析大气稳定度,其系统误差的大小主要在于缺少夜间的观测记录。本文针对这一资料特点,提出4种逼近夜间02:00实际情况的方法。经验证,4种方法都能保证基本结论不发生变化,达到与4时次记录相当的水平,系统性误差得到缓解,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3.
1949年以来,江苏地矿实验室为江苏地矿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跟随国家机构改革的步伐,地矿实验室实现了属地化改造,隶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缺失,江苏地矿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困境,本着立足江苏为出发点,提出了几点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首次在闽西发现的网纹红土的成因,采用将永安地区网纹红土的粒度实验结果与典型风成沉积物、现代河流沉积物以及其他地区的网纹红土相对比的方法,对位于闽西永安地区的网纹红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永安地区网纹红土以粉砂级组分为主,黏粒组分次之,砂级组分最少,全部样品属于黏土质粉砂;剖面从上到下粉砂级组分、黏粒组分逐渐增多,砂级组分明显逐渐减少;10~50 μm粒组体积分数均值为29.71%,远低于典型风成沉积物;沉积物岩性三角图、粒度参数特征、粒度参数散点图、Mz-A图和Mz-L图以及频率曲线显示永安地区网纹红土不是风积成因,但也不是典型的冲积成因;判别函数结果均为正值,显示了水成成因;永安地区网纹红土的成因是两方面的,为冲积成因下经过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福建其他地区、江西泰和以及广东东江一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也具有相同成因。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福建省境内网纹红土的分布,同时更深入理解与认识了网纹红土的成因。   相似文献   
25.
基于隐伏岩溶区地下溶洞的发育特征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开展灰岩区地下溶洞探测试验研究,获得地下溶洞探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包括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内两处岩溶国家地下水监测井钻孔旁在内的三条综合物探剖面选用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探测法进行试验,并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种方法的岩溶物性特征,为探测地下溶洞提供物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溶洞在电测深和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上主要表现为低阻异常,在微动探测成果上表现为S波速度低速异常;视S波速度为300~850 m/s及视电阻率小于100Ω·m的半圈闭低阻异常,可作为研究区判断地下溶洞的地球物理依据.上述三种地面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溶洞的有效性依次是: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微动探测法.对隐伏岩溶大范围进行地面探测时应结合测区的实际条件(如地质构造、地下水、溶洞充填物等情况)选用综合物探方法,并进行对比映证,从而揭示研究区的隐伏溶洞的分布发育规律,以此来指导岩溶区工程勘察,为钻探孔布置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减少钻探工程量和缩短探测周期.  相似文献   
26.
陈美芳  黄光明  江冶 《江苏地质》2012,36(2):206-211
系统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在我国铁矿石分析中的应用,包括粉末压片法和熔片法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手段,主要内容集中在熔片—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在我国铁矿石分析方面的测试技术,重点介绍了熔剂的类型、配比、熔片方法、熔融温度以及钴内标的使用,同时介绍了基体效应校正、谱线重叠校正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7.
28.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西北缘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丽娜  黄光明 《江苏地质》2009,33(4):366-370
岔路河断陷是伊通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北缘断裂带是断陷的主控断裂,早始新世以来开始拉张,控制了最大厚度达五六千米厚的第三系地层沉积。但西北缘断裂带结构复杂,经历了挤压和拉张的多次转换,挤压较弱的地方能在露头和地震剖面上看到边界正断层,而挤压强的地方西北缘发育多条具有叠式特征的逆断层,地震剖面显示挤压应力主要来源于大黑山的隆起。结合地震资料和地层埋藏史等资料,可将西北缘断裂带的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①双阳-奢岭期拉张阶段;②奢岭期末挤压阶段;③永吉期拉张阶段;④永吉期末挤压阶段;⑤万昌-齐家期拉张阶段;⑥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29.
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往往是引起边坡失稳的主要促发因素.根据某算例,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讨论了土体的初始体积含水率、降雨的强度、降雨时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0.
由于大巴山地区处于独特的构造背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正吸引人们开展日益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利用平面应变的二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对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开展了系列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陆区拥有相对软弱的滑脱层(含膏盐岩的中下三叠统),是大巴山前陆冲断带主滑脱面由后陆向前陆逐渐抬升的主控因素。该滑脱层的分布以及同构造沉积的分布限定了主前缘逆冲断裂(镇巴断裂)的位置,通过该断裂,大巴山后陆的强烈缩短应变由深滑脱层(震旦系下部)向南传递至浅滑脱层(三叠系中下统)。镇巴断裂和城口断裂一起,它们的长期活动性,可能调节了大巴山一半以上的总缩短应变。同构造沉积发生后,前陆区浅层侏罗山式褶皱往前扩展的同时,后陆的先成断裂也继续活动并发生顺时针旋转,构成无序逆冲扩展序列。主要断层的逆冲扩展和经典背驮式不同,缩短应变主要由主断层下盘向后陆深部俯冲来实现。模拟结果和大巴山地质原型的近似程度,说明了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地质构造进行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