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4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开展黄鳍东方鲀(Fugu xanthopterus)批量全人工育苗、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特征研究, 作者使用地欧酮(DOM)、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性成熟黄鳍东方鲀进行人工催产。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亲鱼效应时间为39~60h, 获产率为55.0%~92.5%; 卵受精率为35.5%~84.7%, 3 年产卵7 400 g; 受精卵在海水水温17.0~23.2℃、盐度21~30、pH8.0~8.2 人工条件下孵化, 孵化率为33.6%~91.7%, 孵出仔鱼499 万尾; 2005 年、2006 年经前期培育, 共培育出黄鳍东方鲀后期仔鱼394.5 万尾, 成活率为68.2%~94.3%; 室内水泥池后期培育出平均全长2.6 cm±0.2 cm 幼鱼3100 尾, 成活率为15.5%; 池塘生态培育出平均全长3.7 cm±0.5 cm 幼鱼53.3 万尾, 成活率为11.2%~13.8%。黄鳍东方鲀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 近椭球形, 乳白色, 卵膜厚且不透明, 卵径0.9~1.0mm,在海水水温18.2~22.2℃条件下, 3 h 分裂为2 细胞; 3 h 20 min 4 细胞; 3 h 45 min 8 细胞; 10 h 10 min 多细胞; 17 h 30 min 囊胚出现; 28 h 原肠期; 57 h 15 min 胚体形成期; 69 h 20 min 心跳出现; 130 h 50 min出膜期; 144 h 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2~2.4 mm, 体圆而粗短, 尾部细长、透明; 孵出后第20 天, 胸鳍、臀鳍、背鳍基本形成, 进入稚鱼期; 孵出后第45 天, 上下颌门齿发达, 各鳍发育完整, 小刺基本形成, 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22.
王红梅  刘烁  刘邓 《地球科学》2015,40(2):305-316
选取酸性矿坑水环境中常见的次生含铁硫酸盐矿物———黄钾铁矾[KFe3(SO4)2(OH)6]为研究对象,用硫酸盐还原菌 Desulfovibriovulgaris 和异化铁还原菌Shewanellaputrefaciens CN32对其进行还原实验,探讨作为重金属治理潜在材料的 黄钾铁矾的微生物稳定性.实验采用非增长型培养基,在中性、厌氧、30℃的条件下进行.采用湿化学方法测量水溶液及还原产 生的总Fe2+ ,利用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简称XRD)来分析反应后残余固体物质的矿物组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microscopy,简称SEM)观察固体残余物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没有微生物的参与,黄钾铁矾的稳定性较好.异化铁 还原菌S.putrefaciens CN32和硫酸还原菌D .vulgaris 在营养极其匮乏的中性厌氧条件下均能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的 Fe3+ ,显示出黄钾铁矾被微生物还原的可能性.S.putrefaciens CN32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Fe3+ 的最大还原速率和最终Fe3+ 还原率分别为0.001mmol·L-1·h-1和0.37%.与S.putrefaciens CN32不同,D .vulgaris 对黄钾铁矾的还原能力较强,不 含有电子穿梭体(Anthraquinone-2,6-disulfonate,简称AQDS)的实验体系中Fe3+ 的最大还原速率和最终Fe3+ 还原率分别为 0.017mmol·L-1·h-1和16.80%,而添加了AQDS的实验体系的则分别达到了0.026mmol·L-1·h-1和24.30%,这可能与 黄钾铁矾中含有SO42- 有关.D .vulgaris 优先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的SO42- 产生的H2S是强还原剂,也可促进Fe3+ 的还原, 微生物以及H2S的双重作用可能是导致D .vulgaris 体系中Fe3+ 还原率较高的原因.XRD分析表明,黄钾铁矾经过S.putrefaciens CN32的作用,物相没有发生变化;而经过D .vulgaris 作用后,黄钾铁矾的特征峰消失,固相残余物中出现了菱铁 矿(FeCO3)、蓝铁矿[Fe3(PO4)2·8H2O]等次生矿物.由于培养基中没有添加任何的磷酸盐,因此蓝铁矿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培 养基中添加的少量酵母浸膏降解后产生的磷酸根与D .vulgaris 还原黄钾铁矾产生的Fe2+ 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认识对深入 理解地球表层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矿山环境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整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将BJFS站2000~2015年高程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发现其不仅存在1 a、0.5 a、0.25 a、2个月、1个月以及长周期等周期项,还存在以往方法很难探测出来的近似2 a周期信号。与EMD分解结果对比,整体经验模态分解可以明显减弱模式混叠现象。对各分量进行Hilbert 变换(HHT),得到时间-频率-能量的Hilbert 频谱图。结果表明,年周期和2 a周期变化是高程运动的主要贡献项。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比验证EEMD的分解结果表明,与小波分析相比,EEMD重构信号与高程序列差异的RMS更小,证明了HHT-EEMD方法在数据资料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性。对环境负载及GRACE负载造成的测站位移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环境负载确实会造成IGS站高程时间序列的1 a、0.5 a以及季节性运动,GRACE负载还验证了2 a信号的存在。  相似文献   
24.
滇西镇康放羊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发现的首个富铜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和C-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阶段Ⅱ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eq,质量分数)集中在240~300℃和8.0%~18.0%;阶段Ⅲ以含CO2和子矿物包裹体为特征,均一温度和盐度的两个峰值为360~400℃、16.0%~24.0%和240~320℃、4.0%~14.0%;阶段Ⅳ以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和盐度降低至220~340℃和8.0%~14.0%。C-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3CV-PDB值为-5.88‰~-2.37‰,δ18OV-SMOW值为8.18‰~12.7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迁移过程中受到围岩溶解作用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放羊山矿床阶段Ⅱ和阶段Ⅲ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陆碰撞形成的中高温、中高盐度、富CO2岩浆热液,在阶段Ⅲ晚期和阶段Ⅳ受到中低温、低盐度大气降水的影响;矿床为受构造控制明显的中高温热液矿床,预测在矿区深部有望找到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25.
黄河源地区晚更新世湖泛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青海玛多湖相地层剖面沉积特征,结合ESR样品年代测试结果,分析认为黄河源地区在1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时期发生过湖泛事件。湖泛时期,玛多"四姐妹湖"相互连通,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湖泊,约是现今"四姐妹湖"总面积的4.1倍。玛多地区此次湖泛事件与深海氧同位素MIS 6(Marine isotope stages 6)向MIS 5(Marine isotope stages 5)转变时期相对应,显示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然而黄河源地区湖相地层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记录的气候转换时间早于其他地区。玛多剖面湖相地层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碳酸盐、磁化率分析表明,在132±10~128±12 ka年间,黄河源地区湖相沉积可分为9个阶段,表明青藏高原在MIS 6向MIS 5转变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一个波动上升过程。13万年左右,黄河源地区大面积的湖相地层结束沉积,认为由于青藏高原共和运动,下游的多石峡被切开,湖水突然外泄所形成。   相似文献   
26.
利用天津WRF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对2013年11月24—25日一次爆发性气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方案分别为:控制实验(ctrl)、将整体黄渤海下垫面变为陆地实验(land)、将122°E以西的渤海海洋下垫面变为陆地实验(land-122)、将122°E以东到黄海中部的海洋下垫面变为陆地实验(land+122)。结果表明:将黄渤海海域全部转换成陆地后,气旋中心海平面气压场最大值升高5 hPa。10 m风场减弱最大值出现在气旋中心,可达19 m/s,下垫面对气旋的影响主要在强度和风力大小的变化。黄海海域风力减小普遍超过10 m/s。将122°E西部的渤海转换成陆地后,渤海海域风速最大值减小了12 m/s。黄海海域的气旋中心部分风力有微弱变化,气旋中心风力稍有增大,最大增加了4 m/s。将122°E东部的黄海转换成陆地后,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与land实验接近,10 m风场在黄海南部风力略高于land实验。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原油水溶性组分(WSF)暴露对黑鲷、黄鳍鲷和褐菖鲉肝微粒体EROD活性的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和恢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剂量诱导实验中,褐菖鲉肝EROD活性在原油WSF浓度为50 μg/dm3时呈现生物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黑鲷和黄鳍鲷肝EROD活性在75 μg/dm3时才呈现生物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褐菖鲉肝EROD活性诱导倍数最高,但黑鲷的诱导浓度范围较广。在时间诱导实验中, 在40 μg/dm3原油WSF暴露下黄鳍鲷肝EROD活性在2 d时首先呈现显著差异; 三种鱼肝EROD活性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并呈现显著性变化,此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接近对照组水平。在恢复实验中三种鱼肝EROD活性下降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石油污染物,黑鲷、黄鳍鲷和褐菖鲉肝EROD活性都可以作为污染生化效应监测指标,然而就三种鱼类比较而言,褐菖鲉最敏感,更适合于作为石油类污染及其生化效应,尤其是低剂量效应的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28.
朱森先生传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2,7(6):239-246
朱森先生字子元,于民国纪元前十年(一九○二)一月十五日,即光绪辛丑十二月初六日,生於湖南郴县之瑶林,弟兄四人,先生行二。幼年聪慧,惟亦无大异於常人,而坚毅笃行,则为常人所不及。先生学业之成,实基於是,而先生天年不永  相似文献   
29.
中国寒武纪古地理及古地理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允 《地质论评》1950,15(Z2):119-133
作者在黄汲清光生的指导下,依照地质时代的划分,编制中国古地理图。三年以来,已完成自寒武纪到三叠纪共一十九幅。此文拟就中国寒武纪的古地理,及古地理图,作一扼要的说明。古地理学,乃对地质史各时代之海陆分布及性质,海浸的来源和去向,地壳的运  相似文献   
30.
地质界消息     
《地质论评》1945,10(Z1):75-88
本会理事会记录本会理事会于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十日下午二时在小龙坎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举行会议,出席理事张更黄汲清谢家荣李春昱侯德封李四光俞建章尹赞勋等八人,列席边兆祥杨敬之二人,由李春昱主席,决议下列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