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介绍总体最小二乘的奇异值分解法(SVD)和混合总体最小二乘法(LS-TLS),基于间接平差原理推导一种总体最小二乘迭代解法,可以用来解决系数矩阵含常数列的总体最小二乘平差问题。最后分别对系数矩阵不含常数列和系数矩阵含常数列的算例进行验证,得到的结果与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和混合总体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相同,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2.
将基于倾角扫描的奇异值分解与经验模式分解法相结合应用到地震资料随机噪声压制中。首先利用经验模式分解法消除部分噪声,增强地震道有效信号的相关性,再利用奇异值分解对地震信号进行同相轴自动追踪,截取小时窗数据体,并进行同相轴拉平处理,经SVD计算小时窗数据中心点的值来代替计算样点的值,最终实现随机噪声的压制。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本文提出的EMD-SVD方法简单易行,比单一的SVD方法去噪效果更显著有效地消除了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并改善了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3.
扰动位能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耦合关系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前期局地扰动位能理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着眼于扰动位能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和机理问题,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扰动位能与高、中、低层大气动能的耦合相关模态以及年际变率情况,同时考察它与作为大气质量分布的海平面气压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从物理上初步探讨了扰动位能与大气动能以及质量的相关机理问题.结果表明,扰动位能自身变率的第一模态同时也是与大气环流异常场耦合变化的主要模态,与之相对应的大气动能和质量场的主模态也是其自身变率的支配模态,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物理机制.而且,热带外地区大气环流主模态特征的形成,与扰动位能兼具全球尺度纬向对称结构和局地尺度纬向非对称性密不可分.另外,冬季南北半球环状模指数与扰动位能的前两阶矩存在非常好的相关关系,而在夏季这种关系明显削弱,仅存在于南半球.  相似文献   
204.
裂缝密度是定量预测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Varela利用方位角上的反射系数,运用SVD方法反演HTI介质裂缝密度。笔者将不同方位角测线中两两相交测线的反射系数做差,对反射系数差值运用SVD方法反演HTI介质裂缝密度,各向异性参数在做差后的反射系数中具有更显著的作用。笔者首先针对2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进行数值计算,并对反射系数存在随机扰动情况下2种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笔者提出的改进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反演结果显示:噪声较小时,2种方法的反演结果都接近真实值,然而当增大噪声时,改进的方法比原方法反演结果更好,因此改进的方法比原方法更具有抗噪能力;随着相交测线夹角的增大,改进的方法受随机扰动影响的稳定性增强,在方位正交时受随机扰动的影响最小;纵波高信噪比AVA数据越多,反演的结果越稳定。  相似文献   
205.
We studie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ian Ocean(IO)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MOC)by applying a nonlinear inertia theory and analyzed the coupled relationship between zonal wind stress and MOC anomalie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ertia theory can represen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O MOC:the subtropical cell(STC)and cross-equator cell(CEC).The stream function in equatorial and northern IO changes a sign from winter to summer.The anomalies of the zonal wind stress and stream function can be decomposed into summer monsoon mode,winter monsoon mode,and abnormal mode by using the singular vector decomposition(SVD)analysis.The first two modes correlate with the transport through 20°S and equator simultaneously whereas the relationship obscures between the third mode and transports across 20°S and equator,showing the complex air-sea interaction process.The transport experiences multi-time scale vari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ontinuous power spectrum analysis,with major periods in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scale.  相似文献   
206.
叠前线性干扰自动追踪SVD压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苑益军  徐林 《现代地质》2007,21(4):733-737
在原始地震资料中,由于强线性干扰波的存在,导致地震剖面信噪比降低,严重制约了地质资料的解释研究工作。为了消除线性干扰波,提高资料信噪比,提出了利用自动追踪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在叠前消除资料中的线性干扰波。该方法通过自动追踪倾斜线性干扰波,利用小窗口技术恢复线性干扰信号,并进行奇异值分解计算,使原始地震记录与线性干扰信号相减,便可得到反射波有效信号。结合实际资料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线性干扰信号,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7.
利用1960—2011年江西省81个台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北半球逐月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西地区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冷暖典型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特征以及气温异常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相关性,并运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探讨了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异常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江西地区省冬季气温以全区一致的变化为主;(2)影响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为北大西洋(20.0°—42.5°N,10°—70°W)和欧亚地区(25.0°—72.5°N,40°—150°E),影响时段分别为当年7月(前期)和当年冬季(同期);(3)前期7月北大西洋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地区;冬季欧亚大陆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赣中地区。  相似文献   
208.
冬季中东急流与中国气候异常的联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了冬季中东急流与中国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中东急流偏强、位置偏东南时,200 hPa上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及中国南海西风加强,而中国30°N以北西风减弱,相应地东亚急流减弱;500 hPa上西欧脊加强且东欧大槽加深,伴随孟加拉湾北部南支槽加深而东亚大槽减弱,有利于欧洲中东部冷空气频繁向东南方向活动,并一直影响到中国西南部;850 hPa上缅甸、中南半岛、华南沿海的西南风距平,有利于孟加拉湾水汽向华南地区输送;上述大气环流异常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长江上游地区气温下降特别是西南地区气温显著降低,东北地区气温升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09.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热通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方国 《海洋科学》2009,33(7):37-42
基于第三版本HOAPs (Hamburg Ocean Atmosphere Parameters and Fluxes from Satellite Data)海表面温度、潜热通量、感热通量、海表面空气比湿以及海表面风场5个参量的18 a(1988~2005年)逐月平均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异常潜热和感热通量场在西北太平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EOF的分析结果表明,异常潜热通量场主要体现为第一第二两个模态的变化,第一模态显示整个海域呈同相变化且在时间上呈准年周期变化,第二模态则描述了分别位于10°N,25°N和40°N的3个极值中心并伴随多年振荡,由因子载荷分布可知热带太平洋是第二模态的行为中心,因此该模态可能与ENSO事件相关.异常感热通量场则主要表现为第一模态的变化,在时间上呈准年周期变化并伴随有多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奇异值分解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异常海表面风场是异常潜热和感热通量场时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