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271.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我国是一个深受滑坡灾害困扰的国家,每年由滑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异常惨重。因此,滑坡预测预报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地总结,重点探讨了滑坡预报模型(包括定量预报模型、定性预报模型以及GMD预报模型等)、预报判据研究方面的进展,提出了滑坡综合信息预报的思路及具体的实施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72.
20 0 3年 5月 1 1日凌晨 1时 5 5分 ,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台烈镇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正在施工的平溪特大桥 3号墩附近发生山体滑坡 ,造成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航务工程局三标段施工项目部的一栋工棚 ( 1 7间 )及棚内 35人被埋 ( 35人全部死亡 ) ,1人受伤。灾害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并批示要求由国土资源部寿嘉华副部长代表国务院会同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相关专家组成“国务院 5 .1 1事故调查组”,协助贵州省抢险救灾 ,并查明山体滑坡原因 ,制定防治措施。成都理工大学刘汉超教授、许强教授作为“国务…  相似文献   
273.
斜坡演化过程极为复杂,在演化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采用BDS统计分析和非线性时滞相关性判定法,研究这种非线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常斜坡演化时间序列所呈现的波动性不是完全随机的,波动数值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可为预报斜坡演化趋势提供准确尺度。  相似文献   
274.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探讨斜坡失稳前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由我们学者首次提出的一种用于研究非线性系统失稳前兆和失稳预报的新理论。本文将该理论引入滑坡前兆探索和滑坡中期预防中。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滑坡前兆探索和滑坡预报的手段,并且在某些方面它比常规预报方法更具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275.
通讯     
应“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环境与保育研讨会”筹备委员会的邀请 ,成都理工大学许模教授、许强副教授以及杨武年教授共一行三人于 2 0 0 1年 5月 13日至 2 1日赴台湾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环境与保育研讨会”。该会议是由台湾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以及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 ,在台湾大学召开。大陆方面共派出了包括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大学以及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 19位专家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台湾方面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包括台湾…  相似文献   
276.
碰撞带前陆盆地的建立是大陆碰撞的直接标志和随后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忠实记录。本文对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前后发育在拉萨地块上的冈底斯弧背前陆盆地,同碰撞产生的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以及碰撞后陆内变形产生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的沉积地层演化以及碎屑锆石物源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前人及我们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冈底斯岛弧北侧发育一个典型的弧背前陆盆地系统而不是以前普遍接受的伸展盆地。除传统认为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系统外,在碰撞造山带中还发育一个雅鲁藏布江前陆盆地系统,它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以后,欧亚板块加载到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产生的典型周缘前陆盆地。上述2个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识别,大大提高了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的认识。造山带前陆盆地证据指示,新特提斯洋至少于140 Ma以前就已开始俯冲, 110 Ma俯冲速度开始提高,在65 Ma前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喜马拉雅山于40 Ma开始隆升,其剥蚀物质大量堆积在喜马拉雅前陆盆地中。  相似文献   
277.
藏东南超镁铁质岩墙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南部出露有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超)镁铁质岩墙,锆石U?Pb年龄聚集在145~130 Ma之间。矿物学及岩石学结果显示:哲古错地区的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石源于150~180 km深处, 5~6 GPa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高比率的部分熔融; 碱性超镁铁质岩石源于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转换带,是低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 镁铁质岩石的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低压下结晶分离作用的改造,不能代表原始岩浆的成份。藏东南(超)镁铁质岩石是不同深度地幔物质不同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墙的出现指示了晚侏罗-早白垩印度板块北缘存在的高比率部分熔融的岩浆活动事件,暗示了地幔柱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78.
一种改进的切线角及对应的滑坡预警判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斜坡位移一时间曲线具有三阶段演化特征,即可划分为初始变形阶段、等速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前人根据斜坡不同变形阶段的累计位移一时间曲线斜率的特点提出了位移切线角的概念,并据此建立了滑坡预警判据.但因斜坡位移一时间曲线纵横坐标量纲不同,位移切线角实际上存在定义不严密、数值不确定的缺点.现提出一·种通过对斜坡累计位移一时间曲线进行坐标变换,实现纵横坐标同量纲化,进而获得确定切线角的新方法.利用改进的切线角,给出了斜坡加速变形阶段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阶段的定量划分标准和滑坡临滑预警判据.已有的一些滑坡实例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切线角及滑坡预警判据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9.
利用氧同位素作为古高度计重建造山带的古高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河水δ18Ow(SMOW)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高原南北δ18Ow(SMOW)由于水汽来源和水汽循环方式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央分水岭山脉为界,南部δ18Ow(SMOW)平均值为-15.6‰左右,北部为-8.6%左右;   南部氧同位素值随高度的平均变化率为-0.24‰/100m,北部为-0.15‰/100m。分别建立了藏北地区和藏南地区河水氧同位素和高度的关系,同时应用可可西里及昆仑山口现代食草动物牙齿釉质、尼玛盆地现代土壤碳酸盐的氧同位素值对所建立的经验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这两个模型分别应用于藏北和藏南地区古高度的恢复是可行的,为今后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定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80.
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次典型地震的灾后实地调查都表明震中附近的竖向地震力作用十分明显,而传统的斜坡动力响应分析仅考虑了水平地震力的作用。文中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震中附近的斜坡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动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震中附近斜坡体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对于地震作用下震中附近的斜坡体崩滑破坏,由于纵横波作用的时间差较短,其崩滑形成机制多为受地震纵横波的耦合作用,即竖向周期拉压与水平周期剪切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又以纵波的竖向拉伸作用占优,即表现为拉剪破坏形式;此外,在地震构造组合机制、岩体结构与构造、斜坡岩体风化程度及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地震力作用(即地震纵波的周期拉压和地震横波的周期剪切耦合作用)是诱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而斜坡所处地形(如高程差、沟谷延伸方向)则是促使破坏后的斜坡体形成后续碰撞解体及碎屑流等运动过程的控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