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he Middle Ordovician Kelimoli Formation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northern Tianhuan area, Ordos Basin, China are main exploration targets. Subsurface core samples, logging,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data from the are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se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to construct a genetic model for explorati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identified include trough–continental rise, upper–lower slope, platform margin reef-shoal, open platform and evaporation-restricted platform. The slope and platform margin facies are potential zones for high-quality reservoirs. Porosity in the study area comprises intergrain, intercrystal, intragrain and intracrystal pores, fractures and vughs. The Sr/Ba (0.40–4.87) and V/(V + Ni) (0.64–0.97) ratios indicate deposition in a brackish water-dominated environment under reducing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sea-level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Kelimoli Formation. The Sr/Ba, V/(V + Ni), 87Sr/86Sr ratios, δ18O values and crystal texture of dolomite samples suggest that meteoric water was involved in the diagenetic fluid in the near-surfac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sotopes (δ13C and δ18O) and trace elements (Fe and Mn)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epage-reflux and mixed-water dolomitisation. The crystal textures of the samples consist of micritic, bioclastic and reefal limestones, and dolomite with gypsum, which were easily dissolved during the early diagenetic stage. The epidiagenetic stage was the key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 because of large-scale bedding-parallel karstification from meteoric water. The reservoir zones, dominated by partially filled and unfilled vughs, and fractures, are favourable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northern Tianhuan area.  相似文献   
3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家沟组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马五7亚段为主要储集层位的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期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钻井、测录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对盆地中部马五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古地理格局及其颗粒滩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7亚段主要由晶粒白云岩及各类型颗粒白云岩构成,纵向上发育潟湖-颗粒滩-灰泥丘-台坪、潟湖-颗粒滩-滩间海-颗粒滩、潟湖-颗粒滩-灰泥丘三种沉积相序,颗粒滩位于向上变浅旋回的中上部,且常与微生物丘构成丘滩复合体建造,具有良好的储集意义。横向上,马五7亚段发育两套较大规模的颗粒滩,层位稳定且连续性较好,整体表现为中西部厚而东部较薄的特征,平面上则呈南北向发育并沿东部凹陷环带状分布。研究区沉积规律表明马五7亚段相对缺乏潮坪相沉积特征,推测其沉积环境更符合局限-蒸发台地。沉积期海平面的频繁变化控制了滩体发育规模及其垂向叠置样式,区内西高东底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内部的微地貌起伏则决定了马五7颗粒滩平面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
基于野外地质露头观察、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石千峰组主要发育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和南部海陆过渡的潟湖、沙坝等沉积环境,石千峰期,古气候干燥炎热,沉积古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形成了一套紫红色、棕红色泥岩和浅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为主的地层。盆地北部三角洲规模大,以辫状河道发育沉积特征为主,砂体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而盆地南部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小。石千峰期,海水可能多次入侵盆地南部麟游-韩城-乡宁一带,发育海相夹层和沙坝沉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部的沉积环境和砂体展布。  相似文献   
34.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在高、中、低渗储层表征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在特低渗储层研究中仍然很少涉及。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升554断块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特低渗储层为例,划分出E、G、P三种流动单元类型,从E类至P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逐渐减小。流动单元物性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均表明流动单元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分析了沉积相及开启型正断层对流动单元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在特低渗储层尺度内,流动单元自身的渗流能力对油藏开发的作用已经很小,而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差异引起油藏开发效果的不同也已不明显,开发效果主要取决于砂体射开厚度、注水效果等开发因素以及断层渗流通道、泥岩渗流屏障、砂体厚度等地质因素。这与以往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中普遍认为的"流动单元渗流能力越强,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越好"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本文以期为特低渗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为特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含油气盆地碎屑岩次生优质储集层的发育,除了与广泛发育的方解石胶结相有关外,在中国西部还有一类与沸石族自生矿物胶结的成岩相有关,其中以溶蚀方沸石胶结相形成的次生优质储集层与油气聚集成藏又有十分密切的关联。经实例分析:与自生方沸石胶结有关的成岩相主要受控于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火山岩物源和成岩早期的碱性环境;次生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在时间上主要处于成岩中期A阶段,在空间上受控于邻近的烃源岩、圈闭和输导体的沟通。方沸石矿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抗压易溶(有机酸)作用,较其他常见的自生矿物(胶结物)相对优越,就方沸石易于溶蚀的特点而言是较为理想的自生矿物(胶结物)。其溶蚀对孔隙度的贡献率在50%~75%之间,发育几率占绝对优势。所以,在方沸石发育的相带中寻找以粒间溶蚀孔为主的优质储集层,具有可靠的操作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6.
张辉  彭平安  张文正 《岩石学报》2014,30(2):565-57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层中广泛分布了薄层和纹层状凝灰岩,凝灰岩中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长7段凝灰岩结晶年龄为234Ma左右。对比勉略缝合带、南秦岭的花岗岩的年龄,三叠系延长组凝灰岩应该形成于俯冲阶段。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表明延长组长7段凝灰岩主要来自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并且有一定的地幔物质加入。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1~1.3Ga,其中以1.2Ga为主峰,表明延长组凝灰岩主要来自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在物质组成和时代上可能类似于南秦岭基底中的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和郧西群酸性的混合。  相似文献   
37.
川中灯影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中磨溪-高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受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的影响,致使灯二段及灯四段顶部遭受风化剥蚀,区内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钻井、常规测井及FMI成像等资料分析,将研究区岩溶剖面从上而下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及深部缓流岩溶带。研究表明,地表岩溶带由风化残余物杂乱堆积而成,水平潜流岩溶带顺层孔洞发育,二者是研究区储层最为发育层位;渗流岩溶带储层较发育,深部潜流带储层不发育。从区域上看,研究区位于古岩溶斜坡带,从南西向北东方向,岩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8.
王研 《东北测绘》2014,(1):153-154
随着扫描仪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对环境适应性的增强,在许多常规测量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借助其非接触、远距离测量的特点,可以在特殊环境下完成许多常规测量无法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39.
通过大量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分析及野外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触发机制、沉积过程、沉积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存在滑动岩体、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及泥质碎屑流沉积5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各类型的沉积物特征明显。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垂向组合可分为5类,研究区重力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三角洲前缘沉积阶段、滑动阶段、滑塌变形阶段、砂质碎屑流及泥质碎屑流形成阶段以及浊流形成阶段。滑动、滑塌砂体多呈孤立透镜体状,砂质碎屑流砂体多以扇沟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浊流砂体多分布在扇沟道的前端或侧翼,呈席状砂展布。深水重力流砂体垂向叠置厚度大,可形成规模大的油藏,大大扩展了深湖的勘探范围。研究区长6、长7油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储集层物性较好,含油性好,是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40.
新疆吐哈盆地北缘三道岭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植物化石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典型组合。从该植物群中挑选出优势属种,分别为似银杏、拟刺葵、枝脉蕨以及斯堪尼狭轴穗,对其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前3种为叶片化石,它们的δ13C值分布在-21.66‰~-23.83‰,属于典型的C3植物。最后一种为繁殖器官化石,其δ13C值为-20.91‰,比叶片的值高。将δ13C值根据公式转换为大气CO2的δ13Ca值,发现基于银杏类叶片获得的现代和中侏罗世的δ13Ca值与其他方法获得的值相似。这说明银杏类叶片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δ13Ca的一类可靠植物,为今后研究中生代-新生代δ13Ca变化提供了一个简便而可行的方法。Ci/Ca比值是一重要的植物生理生态特征值,因此进一步将银杏类化石叶片的δ13C值换算成Ci/Ca。化石似银杏的Ci/Ca值为0.6,而现生银杏的Ci/Ca为0.63,二者相似。虽然三道岭地区中侏罗世的CO2浓度约为现在的4.5倍,但是化石和现生银杏类植物的Ci/Ca值仍然保持恒定,表明银杏植物的气孔参数对CO2变化比较敏感,是重建古CO2浓度的良好指示植物。这也为判断一种植物能否用来重建古CO2浓度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