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磁场长期变化速率的30年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主磁场B和它的长期变化都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但是,它们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化特征却有很大差异. 本文采用全球平均的“无符号年变率”X〖DD(-*3〗〖KG*2/3〗·〖DD)〗〖DD(-*2〗〖KG*2/3〗—〖DD)〗、Y〖DD(-*3〗〖KG*2/3〗·〖DD)〗〖DD(-*2〗〖KG*2/3〗—〖DD)〗、Z〖DD(-*3〗〖KG*2/3〗·〖DD)〗〖DD(-*2〗〖KG*2/3〗—〖DD)〗、H〖DD(-*3〗〖KG*2/3〗·〖DD)〗〖DD(-*2〗〖KG*2/3〗—〖DD)〗和F〖DD(-*3〗〖KG*2/3〗·〖DD)〗〖DD(-*2〗〖KG*2/3〗—〖DD)〗来表征长期变化场〖WTHX〗〖AKB·〗〖WTBZ〗的总体强度,利用第9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 9,研究〖WTHX〗〖AKB·〗场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在1900~2000年的100年当中,〖AKB·〗场经历了3幕变化,最大年变率分别发生在1910~1920、1940~1950、1970~1980年,显示出清晰的30年周期变化,而且,每一周期的上升段比其下降段短得多. 研究结果还表明,非偶极场对〖AKB·〗的贡献约为偶极场的2倍,因此,决定〖AKB·〗场周期特征的主要因素是非偶极场(特别是四极子场),而不是偶极子场. 这一特点与主磁场B〖WTBZ〗中偶极场占绝对优势的特点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2.
偶极子移动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哲贤 《气象学报》1998,56(3):362-368
用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18组积分时间为4至6个模式日的试验。从偏离偶极子解析解的流型启动,得到了偶极子移动的3种类型,即东进型、西进型和经向型。在一定的参数集合,在涡旋对总体上向外频散能量的同时,偶极子气旋涡旋的强度不但不随时间衰减,而且可以增强。  相似文献   
33.
Upward continuation from a non-level surface may be performed by an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as shown previously by Bhattacharyya and Chan. Integration over the double layer is often computed using a centroid rule quadrature formula, but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more accurate formulae are required. One such formula may be found using a geometric approach. The result is equivalent to an expression recently published by Hansen and Miyazaki.  相似文献   
34.
文章主要使用全球简单海洋资料同化分析系统(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ODA)产出的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发布的风场资料, 通过能量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夏季至秋季(6—11月)孟加拉湾涡-流相互作用特征在不同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事件发生年的表现。结果表明, 在IOD负位相年更强的西南季风背景下, 涡动能和涡势能的量值均较大, 海洋不稳定过程更多地将平均流场的能量输向涡旋场, IOD正位相年反之。另外, 研究发现孟加拉湾湾口区的涡动能在个别年份会发展出一种与气候态存在显著异常的空间分布, 即在个别年份湾口中央海域异常出现涡动能极大值。通过对出现该异常现象最显著的2010年进行个例分析, 发现当年的孟加拉湾海表风场发展出一个气旋式环流异常, 显著地改变了海洋上层环流形态, 极大地影响了平均流场与涡旋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对维持涡动能平衡的各做功项进行诊断后发现, 湾口异常海域涡动能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洋内部的压强做功, 其次是正压不稳定过程和平流的做功, 海表风应力做功项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35.
利用逐月OISST、ERSST及NCEP2表面风场等资料探讨了南印度洋偶极子(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SIOD)的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印度洋,偶极子形态的年际海表面温度异常在10—12月出现,次年2月达到极值,随后的4—6月消亡。SIOD的形成主要是风场、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通量起作用,混合层深度异常加厚或变浅有助于SIOD的形成。近30 a资料表明,SIOD的盛期超前ENSO 9~10个月,且具有季节锁相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年代际气候突变后,SIOD与ENSO的相关关系显著增强。正SIOD事件之后一般都有El Nio事件发生,负SIOD事件之后都有La Nia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6.
偶极子假设引起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偏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偶极子假设下的场点近似解与场点的瞬变电磁精确解存在一定的误差,文中对偶极子假设引起的误差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分析了由恒定电流偶极子公式“比拟”出的谐变偶极子位函数解.分别计算了静态场中磁偶极子和电偶极子的近似解与各自对应的未做偶极子假设的电流环和载流导线的精确解之间的误差值,然后分析了谐变偶极子微元与点电荷微元的误差...  相似文献   
37.
Lag correla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s),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 (SSHAs),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nd surface zonal wind anomalies (SZWAs) produced by the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 Grid-point Version 2 (FGOALS-g2)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The insignificant, albeit positive, la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STAs in the southeastern tropical Indian Ocean (STIO) in fall and the SSTAs in the central-eastern Pacific cold tongue in the following summer through fall are found to be not in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The model, however, does reproduce the significant la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SHAs in the STIO in fall and those in the cold tongue at the one-year time lag in the observations. These, along with the significant la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STAs in the STIO in fall and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vertical section in the following year, suggest that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pagating the Indian Ocean anomalies into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Analyses of the interannual anomalies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transport suggest that the FGOALS-g2 climate system simulates, but underestimates, the oceanic channel dynamics between the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s. FGOALS-g2 is shown to produce la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ZWAs over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fall and the cold tongue SSTAs at the one-year time lag that are too strong to be realistic in comparison with observations. Th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atmospheric bridge over the Indo-Pacific Ocean is overestimated in the FGOALS-g2 coupled climate model.  相似文献   
38.
1 Introduction EnoughhasbeensaidabouttheteleconnectionofENSO(ElNi o SouthernOscilla tion)inthetropicalPacificOceanandtheclimateinthesouthernhighlatitudes(Fletcher etal.1982;SmithandStearns1993;SimmodsandJacka1995;Liuetal.2002;Kwok andComiso2002).Inres…  相似文献   
39.
利用1979—2017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2 400站中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两广地区)174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英国Hadley中心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4年华南后汛期(7—9月)期间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对两广降水极端正异常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4年的正位相IOD事件引起了两广地区后汛期偏多,影响机制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IOD东极子区域海温负异常时,水汽沿着印度北部-孟加拉湾北部-中南半岛-两广地区和孟加拉湾中部-中南半岛-两广地区的异常水汽输送通道向两广地区输送,使得两广地区水汽异常辐合;另一方面,IOD东极子区域海温异常偏低时,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辐散、高层异常辐合、存在异常下沉运动,两广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辐合、高层异常辐散、受异常上升运动控制。上述物理机制共同作用,导致1994年后汛期两广地区降水极端正异常。  相似文献   
40.
热带印度洋秋季偶极子模态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和滑动相关方法,研究了热带印度洋秋季偶极子模态和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型和偶极子(IOD)型,全区一致型模态主要代表了秋季SSTA全海盆一致的年代际及其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2)当前期秋季热带印度洋存在正(负)IOD模态时,南海的夏季风强度减弱(增强)。二者年际变化的负相关关系在长期趋势的冷位相期不显著,而在暖位相期显著。(3)当南海夏季风强度增强(减弱)时,后期秋季热带印度洋出现正(负)IOD模态。二者年际变化的正相关关系在长期趋势的冷、暖位相期显著,在冷、暖位相转换期前后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