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多适应目标下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识别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可持续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山地城市发展条件受地形、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人地关系更为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权衡。针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存在时空精度较粗、目标过于含糊的问题,以秦岭山地的商洛市为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设置不同适应目标,构建包括32个指标42项数据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柞水县的脆弱性程度较低,洛南县脆弱性程度最高;在1997-2013年间,脆弱性低值样本随时间变化有所升高,高值样本于2003-2008年间达到峰值;全市域脆弱性空间差异存在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2013年差异达到最小,区域差距有所缓和。在多适应目标下,商州区在重点开发导向下脆弱性最低,而柞水县、镇安县和商南县等更适于限制开发导向,不同适应目标导向会对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在较高时空精度上探讨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指引,采用的多适应目标情景设置可以作为区域社会发展评价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基于TOPSIS评价法的城市应急避难所选址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中人口高度聚集,一旦发生灾害需疏散受灾居民到应急避难所中,因此应急避难所选址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就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经济性、效率性、公平性、安全性、可达性及环境因素等6个方面出发,选取12个应急避难所选址适宜性评价因子,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评价方法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研究区42处备选应急避难所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秀级别8个、良好级别10个、中等级别23个、差等级别1个。研究结果可为应急管理部门在选择应急避难所建设位置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3.
针对山区公路沿线复杂地质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等问题, 以都江堰 - 汶川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载力综合质量和空间聚类关系对区域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 实现了对具有地质灾害易发特点的山区公路沿线区域承载力状况的科学评价。通过自然 - 环境 - 人文模型构建区域承载力状况评估指标体系, 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采用TOPSIS算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进行计算并加权叠加得到承载力综合质量状况, 结合热点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区的承载力状况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承载力质量空间分布皆呈现出高度聚集性, 划入适宜建设区的面积占比31.12%, 后备调控区的面积占比31.98%, 不宜建设区面积占比36.79%, 研究区内的映秀镇、 漩口镇和都江堰所组成的三角区呈现大面积的高值聚集区, 承载力综合质量好, 空间聚集度高, 利于规划建设。评价结果为区域承载力准确评价和空间利用格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也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董凤娟 《地质与勘探》2015,51(3):587-591
煤层气是一种形成于煤层又储集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有效地开发利用煤层气对充分利用能源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针对沁端区块3#储层受多种地质条件影响这一问题,选取煤层气含量、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煤层温度、煤层压力、灰分含量、煤密度、煤的镜质体反射率等8个参数,运用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TOPSIS法)进行了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TOPSIS法计算简便、权重的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小,评价结果与储层特征相符,为煤层气储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35.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促进辽宁发展、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6—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系结构及引力格局,结合威尔逊模型对城市高质量辐射范围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同时呈现“以大连为高地,黄海翼、渤海翼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维度指标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动能转换和共享发展呈大连一核引领的空间分异,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呈渤海翼领先发展的空间分异,开放发展和深化改革呈黄海翼领先发展空间分异特征。(3)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复杂,但仍需进一步创新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空间联系等级。(4)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辐射依赖相当型3类城市空间联系结构;并将经济带划分为“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引力格局;大连是唯一的对外辐射型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也呈对外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36.
随着城市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居民活动特征和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复杂多变,同时,城市空间无序扩张,发展规划不足,引发了交通堵塞、人口流失、公共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了城市活力消解难题。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活力定量分析成为了重点研究问题。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百度地图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微信宜出行、美团、高德建筑物轮廓等多源地理大数据,从人与空间双重角度,分别对人群活力、活力多样性、活动满意度和空间交互潜能进行量化研究;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了改进的空间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活力评价模型,实现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综合活力的评价,最后分析了工作日、周末的街区活力空间分布特征及活力极的异同,并比较了传统的熵值TOPSIS综合活力评价结果,以此探究空间关系对城市街区活力的影响,以求帮助城市规划者系统的认识当前城市活力现状,为城市规划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7.
本文在分析现代意义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整理区现状基础资料及土地整理相关资料收集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3个井灌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例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3个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实施结果塔布赛乡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8,伍什家镇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64,双河镇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56,从土地整理实施综合效益等级上划分,塔布赛乡土地整理项目达到优秀等级,伍什家镇土地整理整理项目、双河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8.
TOPSIS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OPSIS法作为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可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介绍了TOPSIS法的原理和算法步骤,并以福州市表层土壤为例,探讨了TOPSIS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TOPSIS法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仅能确定各评价对象环境质量等级,同时也能进行多个对象评价和不同评价对象间质量的优劣比较。TOPSIS法在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
基于GRA和TOPSIS模型的都市郊区乡村景观多功能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景观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乡村景观功能分异化和多样化不断增强,景观多功能发展趋势明显,对其科学定位成为新的学术热点。以上海市城郊青浦区为例,利用2004-2014年的基础数据,采用多维评价模型、灰色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以“乡村景观多功能性定位—主副功能定位—障碍功能定位”的景观多功能综合定位方式,实现对该区乡村景观多功能科学定位。结果表明:① 乡村景观多功能定位作为区域功能确定的有限方案多目标最优决策,应遵循最优决策法则;② 景观多功能综合定位方法能对该区乡村景观多功能科学定位,适用性较好;③ 该区乡村景观多功能复合显著,乡村景观多功能性东西差异明显、极值区域凸显且呈现集聚状态,主副功能和主副障碍功能空间异质性强且功能间依存度高;其中,乡村景观多功能性最大值区域为赵巷镇和朱家角镇,其值分别为3.44和3.02,低值区域为金泽镇和徐泾镇,其值分别为1.48和1.45;11个乡镇的主导功能和副功能均差为0.007,主副障碍功能均差为0.005。该研究以期为将来开展乡村景观规划与景观管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尺度生态效率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是近年来地理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县域为单元,利用PM2.5、NO2遥感反演等数据,设计资源投入—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复合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县域单元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并利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与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显示:①资源投入、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格局存在明显时空分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三市及周边部分县区;②2006、2010、2014年3个时期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单元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324、0.305、0.347,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先下降后改善态势,区位、自然本底条件是导致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③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539、0.3007、0.3088,表明县域单元生态效率存在空间正向集聚趋势;④县域单元生态效率正向集聚程度越来越显著,邻域单元生态效率差距则有所缩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