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31.
The Great Xing′an and Lesser Xing′an ranges are characterized by immense volumes of Mesozoic granitoid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U–Pb geochronology and systematic Sr–Nd–Hf isotopes for the representative samples, in order to constrain their petrogenesis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NE China. The granitoids generally have high SiO2 (66.5–78.8 wt.%) and Na2O + K2O (7.0–8.9 wt.%) contents and belong to high‐K calc‐alkaline to shoshonitic series. All of them show enrichment in Rb, Th, U, Pb an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and depletion in Nb, Ta, P and Ti. Zircon U–Pb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re was continuous magmatism in both the Great Xing′an Range and the Lesser Xing′an Range during th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interval. Seven Jurassic granitoids have (87Sr/86Sr)i values of 0.704351 to 0.707374, with ϵNd(t) values of −3.4 to 2.4 and ϵHf(t) values of 0.8 to 11.3, indicating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mixed sources involving depleted mantle and pre‐existing crustal components. One Early Cretaceous sample yields (87Sr/86Sr)i value of 0.706184, ϵNd(t) value of 0.6, and ϵHf(t) values of 7.0 to 8.2,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 studies and indicates a major juvenile mantle source for the granitoids in this period. In the Jurassic, the magmatism in the Great Xing′an Range was induc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while the contemporaneous magmatism in the Lesser Xing′an Range was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Pacific Ocea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xtensive magmatism in NE China wa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large‐scale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2.
对洞错地区早白垩世多尼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为50~180μm,Th/U值大,约51颗锆石的比值大于0.4,平均值约为0.64,说明锆石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部分可能为变质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7个区间范围(或峰值):3261Ma、2739~2335Ma、1880~1750Ma、1006~657Ma、577~510Ma、456~409Ma和252~202Ma。3261Ma的最老碎屑锆石颗粒说明,其物源区存在古太古代古老地壳的残留。锆石U-Pb年龄谱对应羌塘地块经历的几次构造热事件,验证了洞错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物的物源可能来自北部的南羌塘地块。  相似文献   
3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通过研究发现,区内铀矿床与古层间氧化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对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古层间氧化带中各后生蚀变砂岩与原生砂岩的物质成分及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发现绿色砂岩与灰色砂岩在物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黏土矿物、方解石及黄铁矿含量上,并且不同蚀变类型砂岩具有其各自的地球化学指标特点。基于对古层间氧化带中各后生蚀变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机制。这一成果为深化本区铀成矿机理、建立区域铀成矿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基于DeepLabv3架构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使用机器学习解决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主要存在下采样导致的细节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eepLabv3架构的小波域DeepLabv3-MRF(Markov random field,MRF)算法。选择当前较为普遍的DeepLabv3架构分类算法,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分类结果;采用小波域DeepLabv3-MRF算法,还能够获得更为清晰的边缘细节信息。选取南方某地区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实验,通过小波变换的方向性、非冗余性以及MRF变换像素空间的交互性这三个方面,将分类结果与原始DeepLabv3架构分类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类方法精度明显高于原始DeepLabv3架构分类算法的精度,总体精度可提升3%左右,并且可以充分表达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35.
根据交通规划中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等相关因素和最佳站距公式确定的站距,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及克里金插值等空间分析方法,以形象、易于理解、可视化方式表现出来,从而确定公交线路中公交站点的位置,为交通规划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6.
37.
东秦岭上宫金矿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宫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之中,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上宫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对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氢-氧-碳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并非来自燕山期岩浆热液,也不是来自于太华群或者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变质脱水作用,而主要来自深部地幔或者由幔源岩浆派生,并在成矿的过程中逐渐向大气降水演化.硫-铅-锶同位素体系指示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地幔和太华群可能均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印支期华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对接时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驱动深部流体向上运移,上官金矿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8.
王新录  杨永成  冯晓强  宇峰  郭俊 《地质通报》2016,35(9):1512-1516
中新元古界松树沟岩组出露于周至黑河黄草坡南及榨水丰河街北等地,为一套呈残块分布的含气孔、杏仁,局部具枕状构造,角闪岩相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系夹少量碎屑岩。通过对该岩组的分析,其与洋中脊岩石化学特征较为相似,曲线较为平坦,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高场强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特征。从构造环境进行分析,松树沟岩组形成于洋中脊环境。  相似文献   
39.
碲(Te)属于稀散元素,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之一,富碲化物金矿床是碲元素的重要载体.将富碲化物金矿床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造山型金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以及与碱性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富碲化物金矿床可以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绿岩带等多种构造环境,常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其围岩专属性不强,矿床中存在大量碲化物,与自然金和硫化物伴生产出.成矿作用常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金和碲主要在第二阶段发生沉淀富集.成矿流体一般为中-低温、中-低盐度,呈弱酸性-中性,具有较高的fTe2.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的碲主要来源于地幔、岩浆热液和赋矿围岩.碲在流体中可以呈碲氯络合物、碲硫络合物、碲氢络合物等形式迁移,也可呈气态迁移.引起碲发生沉淀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或/和压力的变化、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流体不混溶(沸腾)、含碲气体的冷凝以及多因素的叠加.在碲的成矿作用研究中,应重视碲化物结构和成分的微区原位分析、碲同位素分析以及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0.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巨型成矿带是多旋回多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下成矿作用的产物。主要的成矿系统包括沉积-热水沉积成矿系统类、后生盆地流体成矿系统类、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类三大类。南华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震旦纪沉积-热水沉积铅锌成矿系统、震旦纪—寒武纪沉积-热水沉积银钒多金属成矿系统、二叠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古大陆边缘且形成于大地构造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期,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大陆边缘构造网络系统的制约,成矿的有利环境是拉张断裂控制的裂陷槽,同生断裂系统和深部含矿流体的持续补给是关键的控矿要素。印支—燕山早期后生盆地流体Pb-Zn成矿系统是本区主要的成矿系统且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主要受断裂、层位与岩性联合控制。燕山期岩浆热液型Pb-Zn多金属成矿系统受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制,Pb-Zn矿体主要发育在外带;燕山期岩浆热液型Au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断裂、褶皱构造和隐伏花岗岩的联合控制。本文初步构建了中上扬子地块周缘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