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SSA方法分析哈尔滨近98a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得出哈尔滨近百年气温是增温倾向;年代际变化1909~1955年升温,1956~1969年微弱降温,1970~2006年明显升温;年际变化主要有2.315a年和4.06a振荡;月际变化主要存在8.33个月振荡。  相似文献   
32.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诊断价值。方法复习2658例病人头颅CT平扫结果,测量其中可显示的基底动脉(BA)的直径、分出大脑后动脉的高度及走行位置,检出符合Smoker等定义的VBD病例。结果2658例全部按常规8mm多层CT容积扫描并行3mm重建,2379例能清楚显示BA,共发现16例符合Smoker等定义的VBD的病例,其CT与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结论头颅多层螺旋CT平扫后行3 mm重建图像89.50%可显示BA,对其进行测量可以诊断VBD。  相似文献   
33.
梧州市“6.8”灾害性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地面逐时雨量、探空和713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6年6月811发生在梧州市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发现,此次特大暴雨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扰动及强对流特征,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一个中尺度对流雨团活动而造成,雨团在移到梧州市时发展并停留约9小时。大尺度背景场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梧州即处于有利降水的形势场中,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可能是强对流的触发系统。此外还初步分析了城市周围环境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34.
豫北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利用红外云图及对流层上层(300hPa)常规资料,对2001年6月18日发生在河南省鹤壁、安阳地区的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纬向型内蒙古低涡在东移、南压过程中转为经向型,致使高空强冷平流南下豫北,增强了豫北气层的不稳定性;低层舌状高假相当位温的流入,使低层增温、增湿,形成位势不稳定层结;高空低涡西南侧的正涡度平流和郑州、刑台之间的风速切变,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5.
从施工工艺出发,分析沉管灌注桩经常出现的断裂、缩径、离析与上浮等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应用一维应力波理论分析了桩身存在质量通病时应力波的传播特征.发现它们在波阻抗、相位、频率与幅值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的大小与质量通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利用反射波法正好可以作出定性判断.然后对症下药.提出了10条预防措施、3条防治方法。实践证明.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切实有效.沉管灌注桩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36.
利用P矢量方法和第3版本的美国海军全球数字环境模式(GDEM)气候态月平均温、盐数据诊断分析了南海吕宋岛西侧中层与深层环流结构。结果显示在南海吕宋岛西侧中层存在一个反气旋涡,与前人在此处深层发现的气旋涡相反,且2个涡旋均与低盐中心位置相对应。诊断结果还表明中层反气旋涡从上到下流速逐渐减弱,深层气旋涡则随深度逐渐加强,在两涡旋之间的过渡层流速非常弱。中层反气旋涡的平均流速大小和低盐中心的平均盐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5—7月最强,这可能是中层环流在一定程度上受上层环流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