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50 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干燥度指数为干湿气候区的划分标准, 通过近50 a来年降水量干湿气候界线与干燥度干湿气候界线变动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气候变暖, 降水区域差异性显著的情况下, 我国干旱/半干旱分界线与半干旱/湿润分界线也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且具有"U型"分布特征. 在东北北部, 250 mm年雨量线为干旱/半干旱分界线, 450 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湿润分界线, 半干旱气候向西退缩, 范围缩小; 在东北南部、华北区与河套地区, 300 mm年雨量线为干旱/半干旱分界线, 700 mm年雨量线作为半干旱/湿润分界线, 干旱气候与半干旱气候向东南方向扩展, 空间范围在扩大, 成为"U型"分布的凸出部位; 在西南区与河套以西的西北东部, 250 mm年雨量线为干旱/半干旱分界线, 500 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湿润分界线, 干旱半干旱气候变化不大. 决定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强度导致的东南季风、孟加拉弯暖流所导致的西南季风以及西风环流等综合作用的降水量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2.
中国干旱区不同成因沉积物吹蚀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干旱区8种不同成因沉积物吹蚀速率的风洞实验,从风蚀动力机制上讨论沙漠的物质来源及其与沙丘发育和沙漠形成的关系。对比风洞实验测定结果发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及其周围分布最广的8种沉积物中,吹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湖相沙 > 河流沙 > 砂页岩风化物 > 洪积物 > 冰水沙 > 花岗岩风化物 > 坡积物 > 冰碛物。吹蚀速率与沉积物组成中0.063~2 mm的易蚀性颗粒含量和分选性成显著线性正相关,与 < 0.063 mm的粉粘粒和 > 2 mm的砾石含量成显著线性负相关。根据不同沉积物吹蚀速率的差异性,可以将这8种沉积物划分为4类:(1) 湖相沙和河流沙在干燥条件下极易遭受风蚀,是最主要的沙源物质;(2) 砂页岩风化物、洪积物和冰水沙吹蚀速率较强,为次要的沙源物质;(3) 花岗岩风化物和坡积物吹蚀速率较差,仅能提供少量沙物质;(4) 冰碛物对风力有较强的抗蚀性,所能提供的沙物质数量甚微。我国沙漠的形成除了强盛的风力条件以外,内陆湖盆的干涸导致大范围湖相沙层的暴露以及流水对碎屑物质的前期分选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可能是我国沙漠一般分布在内陆湖盆周围或河流沿岸的主要物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