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地热资源是一种绿色低碳、极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江西省会昌县坝背地区断裂构造密集,地热异常广泛发育。为了查明勘查区各断裂构造的产状、规模及深部变化特征,为寻找地热水钻孔布置提供依据,项目组首先在已知温泉位置布置3条高密度试验测线,接着在已知温泉位置以南布置4条高密度测线,然后在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初步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再施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得出其中两条深大断裂是温泉主要的导水导热构造、断裂深切至基底界面、基底界面起伏明显的结论。同时圈定了4个低阻异常区,其中低阻异常范围最大的区域长约1000 m,宽约240 m,高约200 m,是含水最为有利区域,亦是寻找地热水的直接依据,建议在其正上方布设钻孔进行验证,孔深约800 m,满足深大断裂和基底对低阻区的深度控制。  相似文献   
32.
文章通过小角X 射线散射(SAXS) 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演化系列不同煤级煤的纳米孔隙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煤级的增高,孔隙表面分形呈多阶段变化: Ro<0.89%,壳质组开始逐渐液化,发育大量孔隙,分形维数不断增大; Ro 为0.9%~1.5%,因挥发分生油充填孔隙和原油沥青的芳构化等作用,而使微孔表面平整光滑,分形维数减小;Ro 为1.5% ~3.5%,镜质组裂解生气发育了大量纳米孔隙,分形维数再次增大;随后逐渐石墨化,表面分形再次降低。煤中纳米级孔 隙主要集中在50~100 nm 范围内。其中细介孔(2~10 nm) 体积百分比占0.21%~3.12%,中介孔(10~25 nm) 体积百分比占 5.06%~11.28%,粗介孔(25~50 nm) 体积百分比占21.06%~26.36%,大孔(50~100 nm) 所占体积百分比最大,高达 64.63%~68.36%。随着煤级升高,煤样的最可几孔径不断减小,最可几孔径由80 nm 减小到10 nm,减小的速度由缓到快; 中介孔和细介孔体积百分比不断增大,与成熟度分别呈对数和线性关系;粗介孔和大孔百分比不断减少,与成熟度呈对数 关系。最可几孔径变化也十分明显,在低煤化烟煤阶段时,随煤化程度增高最可几孔径略有下降(峰值处的孔径范围在 75~71 nm 内),中高煤化烟煤阶段时,随煤化程度的增高最可几孔径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峰值处的孔径范围在78~53 nm 内),到无烟煤阶段时,其孔径则快速下降(峰值处的孔径范围在72~9 nm)。  相似文献   
33.
GPS提供了一种精密定时的方法,但接收机绝对时延的测量是一个难题,现有的测量方法成本高且难以操作,因而提出了一种GPS定时接收机时延测量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时间尺度UTC(NTSC)与GPS定时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信号(1PPS)的比对结果,利用UTC(NTSC)的国际比对数据以及UTC与GPST的时差数据,可以测量GPS定时接收机时延,该方法简单易行。最后,对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程琳  彭晓蕾  韩吉龙  任亮  刘阳 《世界地质》2017,36(2):460-473
三道湾子金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是典型的以碲金化合物为主的矿床,为了限定其成矿时代和厘定其成矿地质背景,笔者对同成矿地质体火山岩和成矿期后的玄武粗安玢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进行测定,获得同成矿地质体粗面英安斑岩及玄武粗安玢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4.2±0.9)Ma(MSWD=0.5,n=18)和(118.9±2.3)Ma(MSWD=0.5,n=6);赋矿围岩为玄武粗安岩与同成矿地质体粗面英安斑岩,Si O2含量为52.75%~62.30%,K_2O和Na_2O含量分别为2.02%~2.85%和3.96%~4.24%。里特曼指数(δ)在0.85~3.67之间,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岩系特征;成矿期后脉岩玄武粗安玢岩,SiO_2含量为51.53%~52.32%,K_2O含量为2.30%~2.36%,Na_2O含量为3.78%~4.14%,里特曼指数(δ)在4.05~4.86之间;微量和稀土元素均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K、Rb、Ba、LREE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和HREE,特别是强烈亏损Th、U和Nb、Ta的特征,与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相似。研究揭示了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24~119 Ma)或晚中生代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成矿热动源可能是交代大洋性质的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35.
针对影像高精度线特征提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Harris兴趣值的直线提取方法:利用EDISON算法提取影像的初始边缘,并将其细化到单像素,对提取的每一边缘点在其法线方向进行基于Harris兴趣值的子像素定位,并将精确定位后的点拟合成直线.通过采用两幅真实影像进行试验,证实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井孔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及其机制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量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温度的改变,地震活动期间的井孔水温同震响应也服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本文以汶川8.0级地震和日本福岛9.0级地震为例,以海口ZK26井水温同震响应的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热力学传导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导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热力学机制问题。通过正演的方法,得出沿井深方向不同时刻水温同震响应变化的数值模拟曲线,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井孔中水温同震响应方式(上升、下降或不变),与水温传感器的位置、热源的位置和分布、传感器与热源之间的相对空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7.
太行山北段赤瓦屋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 《地质与勘探》2010,46(3):442-447
太行山北段阜平南部赤瓦屋岩体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岩性分别为斑状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本文选取赤瓦屋岩体边缘相中的两个样品进行了SHRIMP U-Pb年代学数据测试,所得两组年龄值约为134.0Ma、139.8Ma,与同方法所测得的麻棚岩体年龄125.0±3.4Ma相比略早。结合前人资料,赤瓦屋岩体年龄值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东部及东亚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存在从南东-北西方向的年轻化趋势,并为太行山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8.
刘阳  邹峥嵘 《东北测绘》2012,(8):219-221
特征点提取技术一直是数字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中的研究热点。从兴趣算子的角度研究了摄影测量中几种主流特征点提取算法,并从提取角点数、提取时间等方面,定量地比较和分析了各算法的性能、优缺点,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1951~2010年云贵高原大理和丽江气温、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理和丽江气象站195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横断山脉东部气温、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91年以后,大理和丽江地区均存在显著增温的趋势(0.58和0.55℃/10 a),明显高于同时期中国平均气温的增加幅度;而在1991年之前,大理和丽江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下降或微弱上升的趋势(-0.14和0.07℃/10 a)。与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相比,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更显著,且其变化趋势与年均气温的气候特征是一致的。大理和丽江年总降水及各季节降水量在1951~2010年并没有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大理和丽江雨季开始的时间分别为第28候和第30候,持续时间分别约为5.5和4.5个月。20世纪80年代以后,丽江年平均风速的减小强度明显大于大理,这是因为丽江站地处城区,城市化剧烈,地表粗糙度增加显著。日照时数与云量呈反相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的逐候变化与日照时数、总云量、尤其是低云云量相关,随风速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0.
海南省文昌翁田台地电场数据质量自2019年3月开始下降,地电场数据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日相关系数偏低、北南向长极距与短极距数据曲线呈反向变化、绝缘度趋向于零等情况.2019年3月—2020年10月,我们分别对观测室装置系统、室外外线路、连接口等逐一进行详细的排查工作和电极、电缆的对比实验工作,最终确定影响因素为电极故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