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31.
"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南卓铜  李新  李述训 《冰川冻土》2002,24(5):646-651
在软件工程流程中,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是基础, 不同的体系结构要求不同的底层数据模型及相应的实现手段. 分析比较了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两种体系结构, 文件服务器架构和客户/服务器(C/S)架构,选择胖客户C/S架构作为本系统的基础体系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要求体系结构能支持网络分布式环境、易于功能扩展、具备可操作性等特点, 描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 给出具体的系统配置及开发集成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32.
青藏高原西部区域多年冻土分布模拟及其下限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卓铜  黄培培  赵林 《地理学报》2013,68(3):318-327
准确评估青藏高原西部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及多年冻土下限深度情况对该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在该区及周边取得的冻土调查资料,利用遥感数据和扩展地面冻结数模型模拟了该区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调查区的模拟验证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有限的地温实测资料建立了地温与位置、高程、坡向和太阳辐射的关系,并根据地温-下限关系估算了该区多年冻土下限深度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该区有多年冻土约占36.9%,季节冻土占57.5%,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34°N~36.5°N范围的喀喇昆仑、西昆仑一带,季节冻土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34°N以南地区.阿里高原及以南是岛状多年冻土分布区域,其多年冻土分布面积少于此前出版的冻土图所绘制的.青藏高原西部区域的多年冻土下限深度整体表现为由东南-西北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33.
地面冻结数模型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地面冻结数模型可用于分析、模拟和预测多年冻土的分布, 在高纬冻土地区有比较成功的应用. 然而Nelson提出的地面冻结数模型并不具备明显的物理意义, 往往被归入经验统计范畴. 从Stefan公式出发, 重新推导并详细讨论了地面冻结数模型, 使冻结数F=0.5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分界线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 重新推导后的模型增加了一个影响冻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并取决于岩土冻融性质的因子E, 原Nelson地面冻结数模型可作为E=1时的特例给出. 根据青藏高原实测地面温度资料, 针对不同的E值, 分别模拟了青藏高原的冻土分布情况. 对比分析表明, 处在多年冻土南北界附近的土壤性质较明显影响了多年冻土在这些区域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参数E的调参, 可以更好地模拟多年冻土的真实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4.
用VIC模型模拟黑河上游流域水分和能量通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受地形起伏影响, 山区流域的水分和能量通量时空分布差异很大. 利用水文模型VIC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对黑河上游流域的水文和能量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 并通过观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VIC模型能够较合理地模拟研究区径流过程, 对净辐射的计算也较准确, 模拟得到的部分水分通量和能量通量(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在趋势上较一致, 但在数量上存在偏差. 积雪过程对研究区的水文和能量循环有重要影响, VIC模型对积雪的模拟偏差较大, 导致了每年4月左右的模拟径流偏低, 也没有模拟出积雪融化导致的土壤含水量上升; 同时, 积雪模拟的不准确也明显影响到能量通量的模拟. 在研究区, 土壤水分变化受土壤冻融影响明显, VIC模型对气温较高、不发生冻融过程的7-9月土壤水分变化模拟较好, 但是在其他月份, 对积雪及表层土壤消融导致的土壤水分迅速增加和土壤冻结导致的土壤水分迅速减少两个过程的模拟比较差; VIC模型能够给出水分和能量各通量的时空分布, 较好地揭示研究流域各个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5.
EOS Data Dumper——EOS免费数据自动下载与重发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卓铜  王亮绪  李新 《冰川冻土》2007,29(3):463-469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已有数据资源,不造成科研设施的重复投资,数据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NASA对地观测系统(EOS)提供了大量的包括MODIS在内的免费数据资源,为此,EOS Data Dumper(EDD)通过程序模拟EOS数据门户的正常下载流程,采用了先进的Web页面文本信息捕捉技术,实现定时自动下载研究区的全部EOS免费数据,并通过免费的DIAL系统,向互联网重新发布,实现复杂的基于时空的数据查询.从技术角度详细介绍了EDD的项目背景与意义、实现方案、涉及的关键技  相似文献   
36.
基于年平均地温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22,他引:20  
年平均地温是指多年冻土年较差为零的深度处的地温,是冻土分带划分的主要指标之一.利用青藏公路沿线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并基于该结果,结合TOPO30高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以年平均地温0.5℃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对比分析模拟图与青藏高原冻土图,除个别区域有较明显的差异,模拟结果图较好地体现了青藏高原冻土的分布情况.利用模拟结果,根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带指标及寒区工程多年冻土区划指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进行了分带划分,并统计各分带面积;根据简化的冻土厚度计算公式,计算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厚度分布.最后,利用数值预测方法的结果,在气候年增温0.04℃的背景下,对高原未来冻土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7.
近30年来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变化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结合1975年已有勘探资料,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进行了雷达勘探。勘探发现,近30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发生较大规模的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面积从1975年的160.5 km2退化成现在的141.0 km2,缩小约12%;开始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高程为4 385 m,比1975年升高了25 m。近30年来研究区的气候变化是造成北界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相同气候背景下,多年冻土腹部地温有升高,但在30年尺度上不会发生明显的退化。本次冻土区域调查的结果可为检验冻土-气候关系模型的可靠与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结合遥感解译得到多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1988年~2013年东莞市耕地流失的数量变化特征、流失强度以及与城市扩张之间的流转关系,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东莞耕地流失的影响因素,确定了人口、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发展水平五类耕地流失驱动指标。利用相关性检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6年间东莞市耕地流失886.5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96%,耕地以79.16%的净流失率和6.08%的年均强度持续流失,且耕地流失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流转关系;该期间耕地有四个显著的流失阶段,为原始快速流失期、间歇平稳流失期、二次高速流失期和成熟趋缓流失期,分别反映了同时期的国家政策调整及地区战略规划;一、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职工工资水平及常住人口等12个驱动因子与耕地流失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的户籍非农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工资水平和公路里程分别为五类驱动指标的主成分;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加速东莞市耕地流失最为核心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9.
未来50与100 a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情景预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 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1.4~5.8℃. 据预测未来50 a青藏高原气温可能上升2.2~2.6℃. 在建立冻土数值预测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了在两种气温年升温率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自然平均状态50和100 a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预测结果表明, 气候年增温0.02℃情形下, 50 a后多年冻土面积比现在缩小约8.8%, 年平均地温Tcp>−0.11℃的高温冻土地带将退化, 100 a后, 冻土面积减少13.4%, Tcp > −0.5℃的区域可能发生退化; 如果升温率为0.052℃/a, 青藏高原在未来50 a后退化13.5%, 100 a后退化达46%, Tcp>−2℃的区域均可能退化成季节冻土甚至非冻土. 预测结果对青藏高原寒区工程规划和建设的辅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