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8篇
  免费   1846篇
  国内免费   2300篇
测绘学   474篇
大气科学   1004篇
地球物理   1456篇
地质学   6086篇
海洋学   908篇
天文学   179篇
综合类   671篇
自然地理   151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17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1980年以来青海及邻区(31°~40°N, 88°~104°E)中强震序列类型判定标准及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青海及邻区中强地震序列的特征,将地震序列划分为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和多震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ρ值基本上对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判别无贡献;b值和h值的共同特点是: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多震型;孤立型地震序列的U值、F值和k值结果为0或者趋近于0,且这3个参数的均值都具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多震型的特征;k值对地震类型判别有较好的区分度,孤立型地震序列k值近似于零,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k值≤0.2,而多震型地震序列k值0.2。这些可作为划分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32.
西南印度洋63.5°E热液区是在超慢速扩张洋脊发现的首个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对取自该区的热液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热液区硫化物为富Fe型高温硫化物,且经历了较深程度的氧化蚀变,大量中间态的Fe氧化物充填在硫化物矿物间的孔隙及内部解理中;这些硫化物相以白铁矿为主,其次是等轴古巴矿和少量铜蓝,缺乏黄铁矿、闪锌矿。据推断,该区的热液成矿作用分为4个阶段:低温白铁矿阶段→高温等轴古巴矿阶段→自形白铁矿阶段→后期海底风化阶段(少量铜蓝以及大量的Fe的羟氧化物)。与之相对应,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硫化物的Fe含量较高(31.57%~44.59%),Cu含量次之(0.16%~7.24%),而Zn含量普遍较低(0.01%~0.11%);微量元素较为富集Co(328×10-6~2 400×10-6)和Mn(48.5×10-6~1 730×10-6)。该区硫化物中较高含量的Fe、Co与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相似,明显高于镁铁质岩热液系统。独特的热液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和元素组成可能与该区普遍出露的地幔岩、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以及拆离断层的广泛发育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3.
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基岩出露较好的地区,充分重视遥感数据的使用,可有效地缩小工作靶区,提高找矿效率。该文以甘肃省席芨水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TM+遥感数据,利用多元数据分析、准归一化、掩膜分析、主成分分析、密度分割等方法,从Landsat7ETM+数据中提取金矿化蚀变信息。在遥感地质解译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提取的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区域成控矿条件及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等,尽可能去掉假、弱异常。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植被、水系、阴影等干扰信息的影响,从遥感数据载体中提取微弱的金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矿化蚀变信息与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分布于断裂构造交会处、断裂与岩体交会处等成矿优势部位,对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The ultraslow-spreading Southwest Indian Ridge(SWIR) to the east of the Melville fracture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very low melt supply and intensive tectonic activity. Due to its weak thermal budget and extremely slow spreading rate, the easternmost SWIR was considered to be devoid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until the discovery of the inactive Mt. Jourdanne hydrothermal field(27°51′S, 63°56′E) in 1998. During the COMRA DY115-20 cruise in2009, two additional hydrothermal fields(i.e., the Tiancheng(27°51′S, 63°55′E) and Tianzuo(27°57′S, 63°32′E)fields) were discovered. Furthe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two hydrothermal sites were conducted by Chinese manned submersible Jiaolong in 2014–2015. The Tiancheng filed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lowtemperature(up to 13.2°C) diffuse flow hydrothermal field, and is hosted by fractured basalts with hydrothermal fauna widespread on the seafloor. The Tianzuo hydrothermal field is an inactive sulfide field, which is hosted by ultramafic rocks and controlled by detachment fault. The discovery of the three hydrothermal fields around Segment #11 which receives more melt than the regional average, provided evidence for local enhanced magmatism providing heat source to drive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We further imply that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sulfide deposits may be rather promising along the easternmost SWIR.  相似文献   
35.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在来自南部隆起的物源贡献。已钻井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恩平组具有砂地比超过80%、粒度较粗、发育NE向大规模高角度"S"型前积地震相、具有物源通道的古地貌以及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盆外具有NW向较平缓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和较老的前寒武纪—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时期白云凹陷的南部隆起物源为白云凹陷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陆源物质供给,对白云西南部的优质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云开低凸起恩平组砂体埋深浅,粒度粗,是重要的潜在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36.
确定残坡积层厚度对于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底界埋深、岩性和含水率等因素变化大以及探测目标较浅、分辨力要求高等原因,浅覆盖区残坡积层厚度探测的难度较大。为精准探测残坡积层覆盖厚度,并给类似地区开展相关探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区域内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结果准确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选择杭州典型斜坡为对象开展高密度电阻率法残坡积层覆盖厚度测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温纳α装置、极距0.5~2 m,能够很好地划分出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及完整基岩之间的界面,定量分辨0.5 m及以上残坡积层厚度,探测结果得到了钻孔验证。实测中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装置型式、极距等参数。本研究成果为探索构建第四系浅覆盖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7.
关键金属元素分析测试技术方法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稀有、稀散、稀土、铂族元素为主体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关键矿产资源地质调查的不断深入,关键金属元素以其赋存基体复杂、不同矿物含量差异大、化学性质不稳定等特点对分析测试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对关键金属元素主要赋存基体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钨酸盐、磷酸盐、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对于不同的基体岩石矿物,通常采用酸溶法(硝酸-氢氟酸组合、王水)或碱熔法等传统溶样方法进行化学消解。评述了当前关键金属元素测试常用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仪器的特点及应用,总结了关键金属元素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样品难溶解、回收率不完全、测试过程氧化物和同质异位素干扰、样品和标准基体不一致等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微区原位分析凭借其高效率、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以及野外现场分析凭借其简单快速、贴近野外工作的特点是关键金属元素测试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8.
稀土元素是现代科技、新能源、特种制造的关键性材料, 以其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 而备受关注, 很多国家将其列为关键资源或战略资源。地球化学是研究稀土分布和发现稀土矿床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得的全国15个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基准数据以及“一带一路”的中蒙边境、中缅老越边境地区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 阐述中国稀土地球化学背景和圈定远景区。获得全国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15个稀土元素、轻稀土(ΣLREE)、重稀土(ΣHREE)和总稀土(ΣREE)背景值。全国岩石背景值分别为: ΣLREE 121 μg/g, ΣHREE 35.0 μg/g, ΣREE 157 μg/g, 轻重稀土比值为3.5。全国汇水域沉积物背景值分别为: ΣLREE 134.0 μg/g, ΣHREE 38.5 μg/g, 和ΣREE 173 μg/g, 轻重稀土比值为3.5。总体上汇水域沉积物与岩石一致, 但含量略高于岩石。全国共圈定稀土地球化学异常区35处, 其中有26处异常与已知稀土矿或稀土成矿带相吻合, 新发现稀土超富集中心的稀土异常9处, 分别位于内蒙白云鄂博以西的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华南异常富集中心、松潘—甘孜—攀西地区、云南红河州—中越边境、三江南段—中缅边境、雅鲁藏布江东段、西藏札达地区、中塔边境、黔东正安—荔波地区。这些异常显示, 是具有寻找白云鄂博型、碱性岩型、离子吸附型、花岗伟晶岩型、磷块岩型和泥岩型稀土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9.
南秦岭早古生代玄武岩的岩浆源区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秦岭地区早古生代玄武岩中发育的大量单斜辉石斑晶为研究火山岩的深部演化过程及源区属性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早古生代玄武岩及其中的单斜辉石斑晶进行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讨论火山岩的演化历程及源区属性。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斑晶属于透辉石,其成分与全岩成分并不平衡,暗示岩石经历了单斜辉石的堆晶作用。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得到了与单斜辉石斑晶平衡的熔体并计算了单斜辉石结晶的温压条件,结果显示单斜辉石斑晶结晶压力为7.6~14.0kbar,温度为1201~1268℃。高压下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了单斜辉石成为主要的结晶相。重建后的玄武岩具有高镁、高钙、富钛,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Rb、K、Sr和P,Dy/Yb比值高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源区为含单斜辉石、磷灰石及石榴石的交代岩石圈地幔。同地区发现的玄武质角砾也具高镁及高钙的特征,其富集Ba、Nb、Ta、Ti及低Dy/Yb比值表明源区为含单斜辉石、角闪石及尖晶石的交代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40.
黑云母的成分特征对指示岩石成因与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对个旧矿集区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表明,龙岔河斑状花岗岩、马松斑状花岗岩和神仙水等粒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质黑云母,白沙冲等粒花岗岩和老卡等粒花岗岩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龙岔河岩体、马松岩体、神仙水岩体、白沙冲岩体和老卡岩体的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79.57~711.46℃,632.83~711.55℃,572.23~661.61℃,450~620℃和500~708℃。各个岩体的固结压力分别为123.30~155.09 MPa,147.92~258.66 MPa,291.81~361.64 MPa,321.21~489.08 MPa和338.19~469.73 MPa,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属中深成相。相比于其它岩体,神仙水岩体和白沙冲岩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w(FeO~T)(18.58%~26.91%)、氧化系数(0.390~0.123)和镁质率(0.05~0.54)等特征,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既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也有I型花岗岩的特点。w(MgO)(0.57%~9.27%)表明其岩浆源区有壳幔混源的特点。低氧逸度和高温的花岗质岩浆有利于晚期分异的流体形成锡矿化,马松岩体和老卡岩体与Sn成矿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