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5 毫秒
31.
2012年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隶属海南省,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继浙江省舟山市之后,第二个以群岛为行政区划设立地级市,它也是我  相似文献   
32.
多光谱浅海水深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南海某岛礁的TM数据和实测水深资料,试验性地研究了一种在不同底质反射条件下多光谱定量提取水深信息的方法,计算了浅海岛礁水深,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较高的测深精度.  相似文献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明确了我国海岛保护的主要内容。从海岛保护规制视角,我国已建立规划、调查评估、生态系统保护和海岛分类保护等制度。在我国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文章提出包括海岛生态保护在内的海岛保护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方面的挑战,无法有效与我国生态文明相关制度相衔接。我国海岛数量众多、情况各异,有必要实施海岛名录化管理,建立海岛保护名录制度,通过分析其在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主张其为完善我国海岛保护制度的重要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4.
文章概述福建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现状,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办法逐步完善的角度分析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契机,同时指出面临的海岛开发利用投资成本高和回报周期长、开发利用同质化和低质化、海岛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以及不同类型海岛未能区别管理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索海岛开发利用新模式、加快区域用岛规划编制、理顺海岛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和海岛分等级管理审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夏可  万德成 《海洋工程》2018,36(3):10-17
利用基于开源平台Open FOAM自主开发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求解器naoe-FOAM-SJTU,数值模拟了近岛礁环境下规则波的演化特性以及带有系泊系统的浮式平台在相应波浪作用下的水动力性能。对于平台的水动力性能的研究发现,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平台自由衰减运动固有周期及RAO(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方面吻合良好。对于波浪在近岛礁地形下的演化现象的研究,分析了波浪演化不对称性特性的成因,并分别给出了不同参数下波浪在地形上爬升时演化的具体特性,对于波高变化及波浪演化的频率成分进行量化的探究。研究发现,波浪周期越大,波高变化越明显,演化的非线性现象越明显,且波浪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演化出的阶数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36.
南海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为维护南海领海主权与国家利益,需要加强对南海诸岛的有效管理与经营。南海海域热带风暴频发,热带风暴带来的灾害严重危害岛礁的经营建设和人民生命安全。以1977—2012年热带风暴数据为基础,通过缓冲区分析和空间拓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海海域及其岛礁近35 a来受热带风暴影响的状况及规律,以期为国家在经营管理南海诸岛时规避热带风暴灾害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东沙群岛至中沙群岛一带洋面(18°N~21°N,116°E~122°E)是南海海域受热带风暴影响最频繁的地区;2热带风暴对南海岛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11月);3在南海诸岛中,东沙群岛受热带风暴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中沙和西沙群岛,而南沙群岛受热带风暴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7.
何栋彬  马玉祥  董国海 《海洋学报》2022,44(10):163-172
A three-dimensional non-hydrostatic model based on volumed-averaged,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VARANS) equations in sigma coordinate,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irregular wave over a typical fringing coral reef profile, with emphasis on the changes of wave height and wave setup on the reef flat. Compared with the laboratory measured data of several groups of wave and water level parameters,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simulating well the wave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reef profile with and without porous media. Across all cases, the porous cases decrease the wave height by 12% around the breaking point, and by 28% on the reef flat than the smooth cases. As for the mean water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etdown decreases by 43% on average for the porous cases than the smooth cases, while the wave setup on the reef flat for corresponding porous and smooth simulations is found to agree with an average difference of only 6%.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 of porosity in the range 0.47?0.87 auses little effect on the wave setup.  相似文献   
38.
南海地区岛礁的争端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和地区发展,基于改进的鹰鸽模型,综合地理因素和国家的对抗偏好对南沙群岛岛礁争端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南沙群岛北部海域岛礁的平均地理价值和竞争激烈程度较高,中国、越南和菲律宾在此区域均有控制岛礁且国家之间地缘位势的非对称性接近,未来可能成为权益争端的热点区域;②中国和声索国选择合作的概率受岛礁地理价值、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冲突成本以及对抗偏好共同影响,地理价值、对抗偏好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负相关;冲突成本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正相关;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接近时,选择合作的概率最小;随着地缘位势差距增大,非对称性增强,选择合作的概率上升;③在南沙岛礁争端中,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概率较大,与越南合作不稳定,与菲律宾合作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39.
影响地震海啸的震源参数众多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充分评估海啸风险需要大量的情景模拟。本文基于建立的概率海啸风险模型,采用一种高效的海啸模拟方法,评估了南海主要岛礁的概率海啸风险。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综合考虑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的随机性,形成了百万数量级的潜在地震情景集,并通过叠加近似方法实现了大量地震情景引发海啸过程的模拟。该方法将数量庞大的地震海啸情景转化为有限的单位源水位扰动的传播计算,利用单位扰动源的传播演进数据库,计算目标位置的水位波动过程,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大规模情景模拟的计算负担。基于大规模情景模拟,结合各情景出现的概率,客观地给出了南海主要岛礁的海啸波高重现期,为海岛防灾减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岛礁处百年一遇的海啸波高不超过0.4 m。南海内不同位置处的海啸风险有较大差异,东沙群岛附近百年一遇的海啸波高超过0.6 m,而西沙的永乐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海啸波高显著低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中国神圣海疆的三沙,散布着极为宝贵的岛、洲、礁、滩等岛陆空间资源,因其高潮时出露的数量和面积有限,岛礁开发利用受到制约。结合地理环境新变化对岛礁功能重新评估和定位,并以此为牵引推进海洋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成为三沙开发和建设的首要任务。文章分析了三沙通航能力的动态变化特性,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为保障三沙海域的航行综合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