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以扎龙湿地为对象,根据表层(0~20 cm)土壤与深层(150~200 cm)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分析结果,计算了研究区有机碳单位储量,研究了湿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和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差异,对比了20年来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处于增加状态,说明湿地是“碳汇区”.  相似文献   
3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基础性调查工作,主要目标包括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三大方面。调查工作按照1:250000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以系统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为主,水地球化学测量为辅,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33.
东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方法计算土壤碳储量,显示东北平原(约23万km2)土壤有机碳总体分布:表层(0~0.2m)土壤有机碳为768.07Mt,碳密度为3327.8t/km2;中层(0~1.0m)为2978.41Mt,碳密度为12904.7t/km2;深层(0~1.8m)为3729.16Mt,碳密度为16157.5t/km2。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碳密度由东北平原南部(辽宁)、中部(吉林)到北部(黑龙江)从暖温带、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呈现增高趋势,其中表层土壤碳密度由2284.2、3436.7增加到3861.5t/km2。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20年期间东北平原表层土壤有机碳总体减少320.59Mt,占29.4%,年均减少16.03Mt,年均递减率1.73%。表层土壤碳密度由南向北依次减少1060.6、1646.4、1300.2t/km2,平均减少1389.0t/km2。不同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减少程度不同。采用土壤碳密度比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之间土壤碳密度动态平衡关系,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土壤有机碳分布分配特征及土壤固碳潜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黑龙江北部地区的土壤垂直分层结构中,除了具有正常的A、B、C、D四层外,还具有独特的两元结构,即上为季节性融化层,下为永冻层;其中季节性融化层是表生元素活动最强烈的层位。土壤中金元素的存在形式与金矿石(或岩石)中的产出特征和 地球化学条件有关。土壤成熟度越高,被淋滤带出的金越多,由土壤过渡到水系沉积物的过程是金表生集的过程,在地表水中,金主要呈有机络合物形成存在,地表水的酸碱度控制其或迁移或富集,成壤作用和生物循环作是金表生溶解迁移的主要营力。  相似文献   
35.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技术的研究,发现以水系沉积物中较粗粒级的碎屑(-10~+60目)作为采样介质,可有效地排除有机质的干扰,强化异常;并提出在水系沉积物不甚发育的地区,以水系沉积物为主,辅以网格法土壤测量,则能更有效地提高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6.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马晓阳  崔玉军  李祥佑 《物探与化探》2002,26(6):433-435,449
通过对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技术的研究,发现以水系沉积物中较粗粒级的碎屑(-10~+60目)作为采样介质,可有效地排除有机质的干扰,强化异常;并提出在水系沉积物不甚发育的地区,以水系沉积物为主,辅以网格法土壤测量,则能更有效地提高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7.
大庆市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元素通量及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庆市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开展重金属沉降通量及来源研究对于评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于2008年4月至次年4月采用被动采样技术共收集大气干湿沉降样品17份,配套土壤17份。通过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法和ICP-AES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试与分析了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计算了沉降通量和富集因子。元素沉降通量与配套土壤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g、Cd、As、Cr、Ni、Pb的沉降通量较低,而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的Zn、Pb、As、Cd表现出较强或极强度的富集;土壤Zn、Cd的积累与大气沉降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元素来源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元素沉降通量之间差异显著。沉降量主要与城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数、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宝清县东部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按照4个点/km~2的采样密度在宝清县东部主要农耕区采集了17 470个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有机碳、pH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在(0.01~1.17)×10~(-6)之间,平均含量0.326×10~(-6); 73.53%的土壤为足硒土壤,21.14%的土壤为富硒土壤,4.56%的土壤硒潜在不足,缺硒土壤只占0.77%,无硒中毒地区。不同成土母质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残坡积物冲积—洪积物花岗岩沉积岩基性—中性火山岩;不同土壤类型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暗棕壤水稻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田旱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和p H是影响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中选择中国东北地区,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形成的土壤碳源汇效应。结果发现:(1)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SOCD)差异较大,沼泽地、有...  相似文献   
40.
根据区域化探成果,对黑龙江省额尔古纳地块的4个Ⅲ级构造单元及主要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各构造单元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共划分5个异常带。研究表明:构造对元素的分布控制较为明显。通过对4个Ⅲ级构造单元含矿性的对比,发现漠河前陆盆地成矿元素以Au、Sb、Y为主,富克山—兴华变质基底杂岩区成矿元素以Au、Cu、Pb、Zn、Sn、W为主,环宇—新林蛇绿混杂岩带成矿元素以Cu、Zn、Sn、Mo、W为主,塔河—翠岗岩浆弧成矿元素以Ag、Cu、Pb、Zn、Sn、Mo、W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