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庆祝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10月9~11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承办。学术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第四系的多样性与全球变化——过去、现在和将来”。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专家学者、第四纪学术界的老同志和研究生约400多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组织了特邀学术报告,安芷生、汪品先、吴新智、丁仲礼院士分别以“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一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低纬过程的轨道驱动”、“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学说在中国的实证”和“亚洲季风演化同全球冰量变化的可能联系”为题,对涉及我国第四纪的重大问题做了十分精彩的诠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还就石笋、人类活动及效应和中国古人类演化的行为模式请有关专家做了综述性学术报告。大会期间,近300名学者就中国第四纪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分为15个专题,在分组学术讨论会上做了口头报告,近40名代表就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了展板交流。  相似文献   
32.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33.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5-19日在辽宁召开.  相似文献   
3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0月15—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第四届委员会换届暨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鸿基国际旅行社协办,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挂靠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给予了很大关注,对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四川省地震局王力副局长到会祝贺,监测处杜斌副处长、监测中心杨贤和副主任出席了会议;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发展处杨林章处长参加会议,和与会代表一起进行研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防灾科技…  相似文献   
35.
0引言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几秒或十几秒地面建筑物荡然无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只有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防御能力,才能减少损失。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活动较频繁。20世纪在我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00余次,平均每年发生6级以上地震6次之多。在我国地震烈度Ⅶ度和Ⅶ度以上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32.5%。广大的农牧民就居住在这样的地区,这对他们…  相似文献   
36.
清明风预报     
我县位于海南岛五指山区,有些年份到清明时节仍受较强冷空气影响,群众称之为“清明风”。这时水稻正处于孕穗期,受其冷害而影响结实率。若能及早做准长期预报,妥善安排早稻品种和播种插秧时间,就可避开冷害,确保稳产高产。县委在几年前给我们出了这个题目,我们经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以一条谚语为线索,对照资料进行加工提炼,初步解决了清明风预报的问题。经三年服务实践,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37.
我们太来公社气象哨,建哨已经16年了,现有四名兼职气象员。10多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断提高了“管天”的本领,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向群众学习,我们爬山涉水,登门串户,遍访附近几个公社的村村寨寨,拜有看天经验的老农为师,收集了500多条气象谚语,学到了许多看天知识。 为了验证群众看天经验,掌握本地天气气候规律,我们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38.
综合时间剖面图是我站的基本预报工具,已使用多年。前几年由于所使用的综合时间剖面图时次太少(每天4次),分析也不得法,所以效果不太理想。1972年,我们到广西武鸣、崇左县气象站参观学习,对我们有很大启发,认识到要做好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必须大力提高预报质量;而要提高预报质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革预报的基本工具。根据本地天气特点,我们对综合时间剖面图选用的时次、分析方法和建立模式等作了一些试验。  相似文献   
39.
我地广大群众有看“风缆”预报台风的经验。多年来,我们向群众学习,通过实际观测验证,在看“风缆”预报台风方面,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风缆”是指在日落处射出的光带,根据它的颜色深浅,粗细和清晰程度,过天顶与不过天顶、收得快慢,以及出现方位偏北还是偏南等,可以预报台风的路径和对本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0.
我们梅县丙村公社人和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实行科学种田。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大队气象组,与公社气象哨一起,开展大寒露地育秧的农业气象试验。经过1970年以来5年的试验,证明大寒前后不仅可以培育壮秧,防止烂秧,而且“大寒秧”一般都能高产。到1974年,我们大队“大寒秧”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早稻面积的40%,使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1斤,实现了一季跨《纲要》。 为什么要育大寒秧? 多年来,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个是季节矛盾,一个是天气矛盾。过去,人和大队早稻习惯晚播,多数在惊蛰前后播种,这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很少出现烂秧。但是,由于播种较晚,成熟较迟,常常使晚稻抽穗期遇到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