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45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研究三体系统的长期共振效应,有助于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在雅可比坐标系下建立了第三体摄动一般运动模型,将摄动函数按照半长径之比展开到十六极矩。通过对摄动函数进行轨道双重平均,消除了内外轨道的短周期项。基于限制性三体模型,分别在内摄和外摄两类情形下进行讨论。外摄情形下十六极矩项对系统结构的演化只有微弱的影响,而内摄情形下系统会出现新的共振和混沌现象。在圆型内摄情形下,系统出现了类似于Lidov-Kozai效应的近点共振。区别于Lidov-Kozai效应只在近心点幅角ω2=±90?时可能存在平衡点,十六极矩近似下,在ω2为0?和180?时也可能存在平衡点。角动量Z轴分量的取值会影响共振平衡点的数量、位置和稳定性。在椭圆型内摄情形下,系统在十六极矩近似下激发出新的轨道翻转,且翻转没有周期性,呈现混沌现象。十六极矩近似下的轨道翻转明显区别于八极矩近似下的轨道翻转,特别是,当半长径之比相当大时,十六极矩近似下偏心率的振幅明显大于八极矩近似下偏心率的振幅。  相似文献   
32.
两种观测技术综合精密定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强  廖新浩  黄珹 《天文学报》2000,41(4):347-354
利用T/P卫星的SLR和DORIS实测资料,对两种观测技术综合精密定轨中的加权及其对定轨影响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根据所提出的一种经验性的加权方法进行了综合定轨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两种不同技术的观测,相对权选取的恰当与否将影响综合定轨的精度;综合定轨的最优加权不仅依赖于观测资料的精度,还与观测资料的多少和几何分布有关;通过选用最优加权,可使得综合轨的精度优于仅用其中一种技术的定轨精度,综合定轨能有效地提高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33.
GPS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GPS卫星系统的现代化以及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GPS技术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包括国际地球参考架的建立与维护,固体地球形变和海平面变化的监测,科学卫星轨道的确定以及全球和中国地壳运动、地球定向参数的监测,GPS在大气研究和气象预报中的最新进展;评述了GPS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与SLR测量之间存在的系统偏差、GPS技术本身可能存在的周年变化和GP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4.
关于数值求解天体运动方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林  廖新浩 《天文学报》1997,38(1):75-85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在采用各种非辛(Symplectic)的数值积分器积分天体运动方程时,截断误差将引起人为的能量耗散,这一问题是不能用简单地在相应的力模型中加进一个人为的阻力因子而得以解决的,被歪曲的能量(或数值轨道)必须在积分过程的每一步用能量关系来进行校正,此即能量控制方法.2.当摄动加速度涉及到坐标轴的旋转时,如何在各种积分器中采用能量控制方法.3.对于大偏心率轨道,用数值方法求解相应运动方程时,积分步长必须随运动天体与中心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而改变,显然,这对所有积分器都是不方便的,特别是多步积分器.本义给出了一种步长均匀化的处理,可以使上述大偏心率轨道积分问题按定步长计算.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给出考虑后牛顿(PN)效应的二体问题解所对应的基本关系式,并仿照开普勒(Kepler)运动,给出星历表计算方法和相应的计算公式以及适用于数值研究中的简单形式。  相似文献   
36.
廖新浩  刘林 《天文学报》1993,34(3):322-332
  相似文献   
37.
廖新浩 《天文学进展》2001,19(2):301-301
介绍了地球自动力学中的两个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1.Chandler摆动的随机激发,在分析Chandler摆动各种激发的可能性后,认为随机运动是最可能的激发源,在此基础,提出了一个Chandler摆动激发的动力学模型,并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此模型做了统计分析研究,描述了今后对此问题的研究思路,2.地球内部动力学是目前国际地球动力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介绍了它的现状和最近的发展动态以及准备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38.
研究Chandler摆动的一个随机激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同运动激发了Chandler摆动的假设,提出一个研究Chandler摆动的随机非线性模型,它是由一个随机性阶梯函数和一个具有阻尼的线性谐振子的Euler中心差分格式混合而成,研究此模型中各个参数与Chandler摆动振幅的关系,通过对基于实测资料获得的有效大气角动量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初步发现其中含有随机噪声成份,它可以激发目前观测到的Chandler摆动振幅的28-40%,最后,对Chandler摆胡机激发的假设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9.
在研究地球章动或潮汐理论时,常常需要对均匀自转、微椭、弹性、自引力的地球的运动方程组积分,并通过选取一组恰当的边界条件来定解。在阶扁率近似下,先将椭球形参考边界上一个有关形变的连续量转化到等效球面上,然后作广义面球谐函数展开进行标量化,并分解为球形与环形部分,截断后可导出3个标量常微分形式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40.
俯冲板块断离的深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Davies等对俯冲板块断离判据的不足,提出了新的俯冲板块断离判据.该判据从大陆板块减速俯冲模型出发,计算了不同初速度和俯冲角度下大陆俯冲深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考查了影响俯冲板块热结构和强度结构的因素,计算了非热平衡状态下俯冲板块内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过渡区"积分强度"的上下限,认为当俯冲入地幔的较轻陆壳在板块过渡区引发的拉张力位于这个"积分强度"上下限之间时,便可能发生俯冲板块断离.计算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俯冲板块断离的深度在85-135km之间,断离过程发生在大陆俯冲了1.3-4.0Ma之后.本文计算的俯冲板块断离深度可供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