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限食水平与饥饿时间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共分7组,其中3个限食处理组日投喂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0%、40%和60%,限食12 d后饱食投喂28 d;3个饥饿处理组饥饿时间分别为4、8、12 d,分别饱食投喂36、32和28 d;对照组饱食投喂40 d。结果表明:短期限食都能发生完全补偿生长效应,补偿生长效果随饥饿时间延长而减弱,饥饿12 d发生部分补偿生长;各组的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都有所提高,饥饿程度较大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在限食或饥饿期间,鱼体肌肉中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均有所升高,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32.
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的特点和难点问题,简要介绍了矿床模式、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多因复成成矿、地质异常理论等地质找矿预测的基本理论,以及模型找矿预测方法的内涵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物化探新技术新方法的性能特点和在隐伏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前景;对数学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找矿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评价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33.
理想点法在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评价标准,利用理想点法对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等级评价。评价采用2种方式,一种是将分级标准中的参考值列入评价标准,作为污染等级最大的一级标准处理;另一种是不考虑参考值,仅考虑分级标准中一级~五级的评价标准值。用方式一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使太原盆地整体污染情况均有削弱,而方式二能较好地区分开各区污染程度高低,更能够具体地反映污染的实际情况,不容易造成污染信息的损失。评价结果表明,污染程度较低的点集中在边远山区,污染程度较高的点集中分布在汾河流域。从城市分布方面来看,太原市、榆次市、汾阳—孝义一带污染较为严重,太谷、祁县次之,清徐、交城、文水、平遥的土壤环境相对清洁。  相似文献   
34.
多重分形在个旧花岗岩凹陷带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重分形方法对个旧花岗岩凹陷带的12个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形统计,根据曲线的形态可以分为2种多重分形模式.模式Ⅰ是具有2个无标度区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第二直线段和曲线能够很好的拟合,具有该模式的元素为Hg、Mn、Sb、Mo、As、Zn,是一些与成矿元素无关和伴生的元素.模式Ⅱ是一种具有高丛集的多重分形模式,第二直线段与曲线拟合程度较差,有明显的偏离,它反映了元素的高含量点在模式Ⅰ上的叠加.具有该模式的元素有Sn、Cu、Pb、Ag、W、Bi,这些元素都在该区有很大的局部异常,其中主要的成矿元素Sn、Cu、Pb、Ag都形成了不同级别的矿床.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对凤凰山矿田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凤凰山复式岩体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所组成,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斑岩型成矿作用.并对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化的大地构造背景、围岩、蚀变特征、控矿构造以及矿石类型进行了阐述.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对凤凰山铜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经历了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多种矿化型式,矿床成因属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复合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6.
四川彭县铜锌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彭县黄铁矿型铜锌矿床成矿控制因素 ,初步查明成矿构造与地球化学背景和矿层 (体 )的分布规律 ,从而建立了地层→建造界面→韧性剪切带→蚀变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37.
38.
西天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西天山地区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蒙成矿带的西段,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尤其是海西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成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几年,本区找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继发现了阿希、望峰、大山口等金矿床,显示了良好找金前景.根据前人和笔工作,讨论了本区主要金矿化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又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斑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穆龙套型等的成矿特征,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9.
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本文利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法,结合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首先,对2000~2014年全国整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时间演变特征分析,接着对2000~2013年全国31个省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异格局、重心迁移趋势和空间相关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收入增速加快,逐渐超过城镇,贫富差距拉大;中国省级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分异特征出现变化,由严格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型变为中西部较低的局部跳跃型;全局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高值聚集区以及西部大片区域的低值聚集区;从省级收入增长率上来看,区域增速的高低发生转变;农民人均收入重心向西北迁移,有利于减小东西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0.
为解决滨海盐碱地区缺K+渗咸水养殖对虾效果不佳的问题,2002年8月至9月,以人工海水为介质,在(25±0.5)℃条件下,保持盐度为15和Na、K总含量恒定,研究了6个Na+/K+(mmol/mmol)比值R1,R2,R3,R4,5和R6(Na+/K+比值分别是47,62,76,88,98和116)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摄食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实验虾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Na+/K+比值的升高,实验虾的蜕皮频率(Moulting frequency)逐渐加快,并出现显著差异.R1,R2和R3组的养成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明显优于Na+/K+比值较大的R4,R5和R6组.各组实验虾的相对摄食率(FR)没有显著差异.R5和R6组的食物转化效率(FCE)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的Na+/K+比值对实验虾的摄食能总量以及生长能、粪便能和蜕皮能所占摄食能的比例都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各组虾的呼吸能和排泄能的分配比例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实验表明水体Na+/K+比值是通过影响凡纳滨对虾对食物的转化效率(FCE)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分配比例来影响其生长的.而且,在盐度15左右的缺K+咸水环境下养殖凡纳滨对虾,通过添加钾盐,将水体Na+/K+比值至少降低到76的水平,才能达到较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