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984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3S技术与智能交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三大重要高新技术之一,随着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已经日趋成熟,并正在从规划、国土、测绘、军事等专业应用向社会生活的众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和拓展,3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着重介绍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背景,阐述了3S技术与道路交通结合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方法,进而介绍了其在交通管理、物流管理、智能导航、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3S技术在现代交通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2.
灌丛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长秀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3):357-365
以川西北高原红原县为研究区,用方格取样法,在相邻的高寒灌丛草地和高寒草甸样地中分别随机取0~20 cm土样50个,并分析了这些土样的土壤性状。利用SPSS(1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了两个样地的各种土壤养分的平均含量、空间异质性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草甸样地的粘粒含量、Ptotal、Ntotal、ORG、Pavail、Navail、Kavail的含量都高于灌丛样地,且两样地速效养分差异极显著,但草甸样地土壤的ORG、Navail、Kavail的变异系数(CV)却明显小于灌丛样地,特别是Kavail的CV值,灌丛样地比草甸样地高出了53.37%;相关分析还表明,相对于草甸,灌丛样地中各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说明灌丛对高寒草甸土壤资源的异质性有明显的影响,其存在降低了草甸土壤养分的均值含量并增强了土壤养分的变异性和侵蚀潜力,不利于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33.
罗丹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B10):275-281
生物量是重要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物质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高寒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是高寒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回顾了高寒草甸生物量的研究成果。高寒草甸生物量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垂直分布格局,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10cm的冠层,地下生物量也集中分布于0—10cm的土层内。增温和多雨会降低生物量,叶面积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氮素的增加有助于植被生物量的增长,而放牧率与生物量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4.
值此一年复始之际,我谨向辛勤工作在地名战线的同志们和《中国地名》的广大读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业顺利,阖家幸福!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结合实时差分(RealTimeDifference)GPS定位技术在某海港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GPS导航定位测量中WGS-84坐标与工程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36.
ITS技术是实现运输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则是ITS的核心技术,其功能是使ITS能够有效地在系统中传输和处理信息,最终形成决策.如何解决ITS的信息通信问题,一直是ITS的研究热点,也一直是ITS中优先运用新技术的子系统.本文介绍了LBS(定位信息服务)的起源及相关技术,分析并讨论了利用LBS解决ITS的信息通信问题,提出了基于LBS的ITS系统模型,指出LBS对ITS的推动与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37.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中央古隆起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庆飞  邓军  黄定华  高帮飞  徐浩 《现代地质》2005,19(4):546-550,595
将鄂尔多斯盆地简化为受南北挤压的等厚各向同性弹性薄板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力图揭示鄂尔多斯地区石炭纪出现的细腰状中央古隆起的形成机制。模拟中Z轴方向应变(εz)正值区对应于盆地内部的隆起区,zε正等值线形态对应于隆起形态;单轴挤压条件下,εz正等值线总会呈现沿应力轴方向延伸的细腰状形态;点作用力产生的zε正等值线范围局限,而线作用力产生的εz正值区分布较广。模拟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细腰状隆起是在南北边界受挤压条件下,应力—应变在盆地内部传递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结果,南北向点作用力比南北向线作用力产生的zε等值线形态更接近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态;点作用力可能代表了石炭纪微板块间的点碰撞或者弧—陆碰撞。  相似文献   
38.
论网格技术及其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网格的概念、技术优势和应用等作了简单介绍,对网格的由来、虚拟化思想的进化历程、网格与当前的WWW技术的关系、网格体系结构的演化以及网格技术发展的趋势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的剖析,并简要论述了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39.
房产测绘平面图系统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洋  张宏  蒋文明  乔延春  温永宁 《现代测绘》2005,28(3):15-16,19
随着城市规划管理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房产测绘单位采用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测绘平面图资料成为必然。通过建立房产测绘平面图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标准不一致.图数不能互访,测绘各部门无法协调一致等问题,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提升整个城市的房产管理水平.达到房产管理和房产服务一体化的目标。本文详细论述了房产测绘平面图系统的概念、设计原则和系统功能.在南京数字房产共享平台的建设中得到了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that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belongs to the North China or Yangtze craton. In recent years, eastern China has been suggested, based on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hanerozoic ore and Mesozoic granitoid K-feldspar (revealing the crust Pb) in combination with Meso-Cenozoic basalts (revealing the mantle Pb), being divided into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b isotopic provinces, where the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Yangtze craton a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radiogenic Pb. In this sense, previous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the pro-EW-trending Dabie crogenic belt with less radiogenic Pb in the crust was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is paper, however, the Late Cretaceous basalt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more radiogenic Pb (206Pb/204Pb=17.936−18.349,207Pb/204Pb=15.500−15.688,208Pb/204Pb=38.399−38.775) and a unique U-Th-Pb trace element system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Yangtze craton, showing that the Mesozoic mantle is of the Yangtze type. In addition, the decouple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were considerably derived from their rheological inhomogeneity, implying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study wa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794043) and the Open Laboratory of Constitution, Interac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Crust-Mantle System,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