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新疆阿勒泰多拉金矿矿石组份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勒泰多拉金矿床的矿石类型、构造和结构、矿石成分、主要矿物—自然金的物化特征,赋存状态及含金主要矿物黄铁矿的特征和矿石中的碲化物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基于GIS的广播电视场强覆盖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广播电视政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通过分析GIS的优势与特点,阐述了基于GIS技术的广播电视场强覆盖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本文提出海滩反递变纹层自下而上粒度由小到大,重矿物富集于纹层底部,它是前滨冲流“剪切分选”的产物。原生反递变纹层常被激浪破坏和再造,遇到后期加积海滩过程时,才能保存于海滩层理中。海滩层理的现场观测是研究海滩层理反递变纹层形成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三亚赛德电厂工程可行性研究在崖州湾西部角头鼻附近海区所采集的地质资料,对该区的地貌、沉积物和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新旧海洋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产生背景、体系、含义等方面的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并针对新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尽快修改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启东碧海银沙沙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北支口北侧启东嘴附近,是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受长江江流、海水风暴潮和潮流等影响,海岸地质背景较为复杂,以海陆交互作用的潮间带和水下三角洲地貌为主,本身地质条件并不适合作为沙滩旅游项目的开发。自2011年起,恒大集团在这里使用泥岸人造沙滩技术,通过围堤筑坝、滤沙净水,成功建成了围海7.23 km2、滩长3.5 km的恒大海上威尼斯碧海银沙项目。在该项目建设之前有上海金山城市沙滩、天津东疆浴场、潍坊央子人造沙滩等多个人造沙滩建成,其在上述人造沙滩成功案例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地质条件,成功总结出了适合自身的一套围海成湖、吹沙净水、泥沙隔板及防泥网的工程技术系统,为中国粉砂淤泥质海岸人造沙滩建设提供了又一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7.
水下抛沙养滩可以通过消减波能和持续向海滩供沙,以抵御海岸侵蚀,保持海滩稳定。荷兰诺德维克(Noordwijk)地区以发育水下双坝地形为特征,为了维护海滩和海岸的稳定,自1998年开始,共实施了3次水下养滩(1998、2002和2006年),抛沙位置都选在外沙坝的向海侧,接近当地闭合深度。养滩减缓了沙坝向海迁移的速率,内、外沙坝均出现了向岸迁移的趋势并基本保持稳定,对海岸线位置变化具有积极影响。我国目前的海滩养护工程多为向陆上滩面抛沙养滩,这种方法较昂贵、破坏性大,效果有时不佳,而水下抛沙养滩经济实惠、对环境影响小且灵活,因此,应该充分借鉴水下抛沙养滩的成功经验。基于诺德维克地区数十年的Argus视频图像和水深调查对养滩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了水下养滩的意义,以丰富和推动我国养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39.
围填海适宜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岸的自然条件、海洋生态、开发利用现状,灾害地质、社会经济等因素分析、评价、筛选海岸围填海适宜性的评价因子,以辽宁省为案例,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据此为围填海的规划、管理探讨有效理论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0.
简要地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新疆焉耆盆地断裂演化和圈闭研究中的应用。借助该项技术确定了盆地内断裂发育的时空关系及性质,指出盆地内中、新生代的断裂发育过程中有早缓晚骤、早正晚逆( 反转) 的特征,认为盆地内的构造圈闭主要有两个形成时期,即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时期和第三纪末的喜山运动时期,并且前者形成的圈闭有效性要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