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5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关中东部连续性冰雹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利用关中东部各气象站和各县防雹站(点)建站以来的连续性降雹资料,统计分析了连续性降雹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强回波移动規律,总结出影响关中东部连续性降雹的重要天气特征及渭北多雹和多连续性降雹的重要原因是特殊地形与秦岭背风波相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熊志强 《四川气象》2007,27(2):F0004-F0004
2007年4月14日21时30分左右至22时30分左右,沿龙门山和邛崃山脉东侧,北起安县,途经蒲江、眉山、青神、仁寿等县境,一条自北向南的雹线路径大约绵延上百多公里,雹线宽度1.5公里左右。风雹历时近1个小时,发生在如此较大范围内的强降雹天气过程是少见的。在这次降雹过程中,凡暴露在降雹袭击下的瓜、果、菜、苗等粮食经济作物无一幸免,基本绝收。同时降雹强度大,眉山万冲村多数屋顶盖瓦被击成碎片,直径不足1cm的幼果伤痕累累,多数果树花果荡然无存。降雹在一地驻留时间大约5-10分钟,以蒲江寿安降雹11小时后取得的图像资料显示,当时…  相似文献   
33.
全自动雹雨分测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安英  韩志成 《高原气象》1998,17(2):218-222
介绍了全自动雹雨分测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及野外预测情况,并讨论了仪器的误差。结果表明,仪器性能稳定,所取得的资料对研究冰雹的生成及检验防雹效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对新疆库沙新北部一次沿山体排列运动的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该雹云在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条件下,靠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和发展。其特点是稳定少动,强度较弱,在一些沟口气流和地形动力抬升的共同作用下,云体沿山体下滑后开始降雹,随后便开始减弱。雹击带靠近山前地带,实测表明,这类雹云只影响新和东北部和库车的西北部地区,不会影响沙雅地区。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一次典型弓状降雹回波区的流场进行反及特点分析,发现用矩不变量法反演出的回波区流场结构,与藤田关于弓状回波的概念模式非常吻合,利用该方法估测出的流场,散度场、涡度场所表现出的信息,与降雹实况是一致的,该研究可为中小尺度强天气的监测,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流场资料。  相似文献   
36.
37.
利用三维冰雹分档数值模式研究了1979年7月20日和8月5日青海西宁两次多单体降雹发生发展过程中云内微物理结构及雹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云水、雨水的比含水量随雹云的发展呈先增长后减少的特点,两次个例的冰雹主要通过过冷雨滴冻结而形成,其增长方式是凝华及碰并过冷云水。2)雹谱谱宽与上升气流有关,个例一中倾斜上升气流有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宽;个例二中没有倾斜上升气流,不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窄。  相似文献   
38.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和常规资料,对2011 年4 月17 日一次超级单体雹暴的流场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果:该雹暴是在条件性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较大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右移风暴。雹云初生发展阶段,垂直剖面显示逐渐形成有组织化的斜上升气流促进雹云发展。成熟降雹阶段,雹云内形成一支强的斜上升气流和深厚的中气旋,主上升气流对应雹云的弱回波区。雹云维持典型的弱回波区—悬挂回波—回波墙特征结构。根据雷达径向速度和雹云移速订正得出的“零线”演变发现,随着雹云的发展,“零线”逐渐向悬挂回波靠近,并穿过悬挂回波,“零线”的走向为上翘式,附近“穴道”的汇集力较强,有利于降雹。通过对“零线”位置的判断可分析有利成雹的区域。根据高低空两层强回波的水平错位,利用两高度强中心连线所作剖面能快速准确得出特征剖面,并将0℃ 层以上6 km 高度处降雹潜势达到100%的45 dBZ 的区域识别为成雹区,与降雹实况对比发现识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9.
本文评述了当前国内外利用雷达回波资料识别雹云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笔者近年来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建立雹云识别模式的研究工作,并展望了雹云识别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0.
新疆喀什两次超级单体致雹风暴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艳  裴江文  胡素琴  刘涛 《气象科学》2013,33(6):693-70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发生在喀什地区夏季罕见的两次强度不同的超级单体致雹风暴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层结、冷空气活动频繁和抬升触发条件是喀什地区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共同环境场特征;充足的水汽及强的垂直风切变更有利于喀什地区深厚湿对流活动的产生;初夏雹暴的发生、发展存在1支异常水汽输送,输送量10.9×108 t;而盛夏雹暴存在3支异常水汽输送,输入量11.4×108 t;θe陡立区与冰雹落区对应较好,垂直涡度与倾斜涡度发展旺盛,是造成大范围雹暴的主要原因。强回波高悬,低层入流显著、低层反射率因子高梯度区是强对流天气共同的回波特征;初夏雹暴为弓形回波、中-γ尺度;盛夏雹暴为强超级单体、中-β尺度;回波伸展高度越高、低层入流越显著、垂直风切变越强的对流系统产生的天气越激烈,易产生大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