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挠曲坡折带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已成为陆相湖盆中的勘探开发与研究热点。由于古地貌或古构造的差异造成多阶挠曲型斜坡地层发生多个折曲变形,同时,由于斜坡结构及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烃源岩特征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复杂的油气分布和油气成藏过程。以多阶挠曲型斜坡——黄骅坳陷歧北斜坡为例,通过研究斜坡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古地貌和断层耦合下的斜坡结构和构造特征、输导体系、油气运移路径和运移动力等特征,揭示了多阶挠曲斜坡的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歧北斜坡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古地形、断层及组合样式、砂体成因类型与延伸范围、与烃源岩接触关系、油气运移动力与路径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长轴方向具有以下特点:以挠曲坡折构造为界,高、中、低斜坡分异;大型断层不发育且三角洲砂体范围局限,中、低斜坡以近源砂体输导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形成了坡折背景的"缓坡-双边断脊优势-源控型"成藏模式。短轴方向特点为:以滨海断层、港东断层、南大港断层为边界,发育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坡折构造,次级断层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呈多种组合方式;水下扇砂体连通性好,与一系列断层形成阶梯状输导路径;形成了"近源-阶梯状输导-断控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2.
33.
陈发景  汪新文 《现代地质》1997,11(4):411-424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讨论了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分布;(3)根据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基底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地温场等特征,建立了有关大陆内伸展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34.
前陆盆地挠曲过程模拟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少峰 《地学前缘》1995,2(3):69-77
本文讨论了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逆冲负荷、盆地沉积物负荷、地壳内部水平挤压力和地壳力学性质,介绍了前陆盆地弹性和粘弹性挠曲力学模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实例,探讨了运用粘弹性和弹性挠曲模型模拟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揭示了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系统演化的动力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5.
吐哈盆地西南缘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砂岩型铀矿控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属吐哈盆地艾丁斜坡带西部,其新构造格局表现为东西方向由新构造褶皱造成的隆凹相间,南北方向由新构造断裂造成的三级斜坡相连。据此可进行新构造单元划分。十红滩北矿带受由新构造断裂造成的断裂挠曲控制,南矿带受由新构造褶皱造成的坡中坡转折区域控制,沉积盖层中分布的新构造断裂局部排泄源也参与了对砂岩型铀矿化的控制作用。此三类新构造控制了十红滩矿区及其外围砂岩型铀矿的分布。  相似文献   
36.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安徽北部的郯庐断裂带位于东侧的张八岭隆起与西侧的合肥盆地之间。断裂带内走滑糜棱岩、超糜棱岩及伴生岩浆岩的同位素测年,表明其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一系列构造、沉积学的研究反映,郯庐断裂带在早白垩世的走滑运动,使合肥盆地东侧出现了北北东向延伸的张八岭走滑隆起,成为合肥盆地的沉积物源区。盆地东部相应出现了由下白垩统朱巷组充填、北北东向的大桥-肥东凹陷。该凹陷属于走滑挠曲盆地,其出现于张八岭走滑隆起西侧的走滑挠曲拗陷之中。  相似文献   
37.
郑勇  李海兵  潘家伟  杨少华  龚正 《地质学报》2022,96(8):2942-2954
以往注入南海的古金沙江的袭夺及其相关的长江第一弯的形成不仅造成了南海一系列盆地内部充填物质的急剧变化,同时还记录了与南海北部边缘海扩张相关的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变革。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对于金沙江东流和长江第一弯形成的时间和机制还存在较大分歧。鉴于此,本研究通过TTLEM和LIFFE模型直接对虎跳峡的贯通和下切过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虎跳峡现今深切峡谷的形成是两阶段地表快速侵蚀的产物。而其初始的贯通应形成于中新世中期(~15 Ma)前后,和虎跳峡背斜的形成同期,与大理断裂系大规模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直接相关。随后,进入第四纪(~2 Ma)以来,大理断裂系的构造活动由压扭转变为张扭性。虎跳峡由于地壳的弹性挠曲变形再次快速下切,剥蚀厚度达到~3 km,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样式。结合区域的其他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伴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持续的俯冲,青藏高原东南缘南东向的物质运移曾发生过一系列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转变,不仅引起了区域内断裂系统活动性质的转换,造成了大型水系的袭夺和重组,同时还与南海海盆的扩张和最终形成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8.
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挠曲类盆地演化与碰撞造山过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少峰  张国伟 《地质科学》1999,34(3):336-346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是3 个板块沿两条缝合带俯冲碰撞而形成的近东西向不对称的反向多层次构造叠置的复合型造山带。在泥盆纪至三叠纪板块构造阶段中不同陆块间由于俯冲碰撞作用形成了多种挠曲类盆地。盆地时空演化充分体现了商丹古洋盆俯冲消减过程、北秦岭弧后区弧陆碰撞过程以及勉略古洋(海)盆斜向的、由东向西的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39.
库车坳陷白垩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库车坳陷白垩系是由平行或微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 其内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组、11个三级层序和数十个四级和五级的层序单元. 总体上显示出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 可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以及辫状河-三角洲等三套沉积相组合, 它们代表了二级沉积层序中相对低位、水进和高位的3个沉积相域. 构造沉降过程等分析揭示出坳陷经历过早期加速沉降、中期强烈沉降和晚期缓慢沉降的演化过程, 坳陷北缘相应的构造沉降速率分别为30~35, 40~45和5~10 m/Ma. 这与前陆逆冲挠曲均衡沉降至应力松弛、剥蚀回弹隆起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总体的沉积演化和3个沉积相域的发育是这一过程的充填响应. 早白垩世晚期构造缓慢沉降的前陆斜坡有利于区内重要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层的广泛发育. 在白垩系内发现有短暂的海侵沉积记录, 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应的高海平面期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40.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及延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条带法对不同轴压比下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的承载力和延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绘制了相应的M-φ曲线。同时计算分析了在轴压力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含钢骨率的变化,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变化情况。文中的结论可供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