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甘肃大水闪长岩型金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水金矿氧化带下部,发育大量的微细粒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和黄铜矿,并出现砷黝铜矿.地表氧化矿中的赤铁矿,是黄铁矿等原生硫化物氧化所致;在矿石矿物成分上,黄铁矿、黄铜矿和砷黝铜矿的Au含量普遍较高.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多大于2,与岩浆成因黄铁矿相吻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5℃~400℃.δ34S=-1.8‰~ 4.1‰,δ13C=-2.7‰~ 4.3‰,δ18O=6.63‰~19.42‰,δD=-101‰~-75‰.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碳、硫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赋矿闪长岩体,为富硫化物的闪长岩型金矿床.砷黝铜矿对找矿与勘探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2.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属喷流-沉积型(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33.
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和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元素特征极为相似;两类型金矿在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两类型金矿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分布曲线都表现为富Cs和U、贫Ba和Sr的模式,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红色粘土型金矿形成于上新世,卡林型金矿形成于白垩纪,在成矿时代上有先后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34.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K2O、Fe2O3、Al2O3在剖面中的变化一致,呈双峰曲线变化,即在坡积带稍有富集、在残积带明显富集;而SiO2与铁、铝等在剖面中的变化相反。红色粘土与矿区地层和矿化蚀变岩的常量元素对比分析表明了红色粘土可能来源于地层和矿化蚀变岩。常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常量元素与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K2O、Fe2O3、Al2O3在红色粘土中为共生元素;金的富集主要受红色粘土中褐铁矿和伊利石的吸附影响。红土化参数分析说明了红色粘土剖面经历两次红土化作用,残积带相对于其它带经受过较强的红土化作用,但整个红色粘土剖面遭受的红土化作用不强,红土化程度低,仅处于粘土化阶段。  相似文献   
35.
铜陵矿集区含金铜-硫-铁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明显的地质地球化学二元结构性.与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双层结构相对应,从下部浸染状-脉状矿化岩石到上部层状矿石,CaO、MgO、Fe2O3、FeO、Cu、Au、As等含量和δ18O、δ13C、δ30Si、Pb同位素逐渐增高,流体包裹体温度307.1℃→159.8℃和δ34S值逐渐降低.地质地球化学的二元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找矿与勘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6.
安徽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发育双层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和垂向变化。下部网脉状蚀变矿化岩石SiO2、Al2O3、K2O和Na2O等含量较高,上部层状块状矿石和含矿岩石Fe2O3、FeO、CaO、MgO及SiO2等明显富集。稀土含量相对较低,上部层状块状矿层平均值为10.73×10-6,下部通道相蚀变矿化岩石平均值为126.1×10-6。重晶石δ34S值为+16.2‰,硬石膏δ34S值为+11.2‰,黄铁矿δ34S值为+1.5‰~+4.7‰。含矿硅质岩δ18O为+12.0‰~+13.9‰,下部通道相含黄铁矿石英脉δ18O值为+13.3‰~+18.6‰。自下部网脉状矿化到上部层状块状矿层,从粗晶细晶到变胶状胶状黄铁矿,δ34S、δ18O和δ30Si值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37.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  相似文献   
38.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39.
黔西南老万场红色粘土型金矿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屑,次为褐铁矿、铝土矿、锰质和钙泥质团声,矿物特征表明,粘土层是由峨眉山玄武岩、大厂层硅质岩、茅口灰岩和原生低温热液蚀变(矿化)岩风化的产物,矿床是在岩溶坍塌使成矿物质发生初步堆积,再经一定程度的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40.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 。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发生氧化作用,S、As、Sb、Pb等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进入地下水和红色粘土中,进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