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计测得的地面降雨量 (P) 和自记雨量筒测得的次降雨量 (P′) 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而且地面雨量大于雨量筒测量的次降雨量, 平均雨量订正系数K为0.037.当降雨持续时间小于6 h时K值在0.04~0.045之间, 不同降雨持续时间之间差值不大; 当降雨持续时间大于6 h时, K值为0.027.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 降雨订正系数呈下降趋势.根据不同降雨强度下的降雨订正系数对甘肃河东19个气象站6~9月的雨量修正结果表明, 各站降雨量比次降雨量多11.7~27.4 mm, 区域平均降雨量比次平均降雨量高18.4 mm.  相似文献   
32.
利用甘肃雨养农业区 19个代表站点的 4 0a降雨量资料 ,结合weibull、gringorfen等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这一地区的降雨概率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甘肃雨养农业区各站年降雨量与其概率对数相关显著 ,可以利用所得关系式计算任一概率下的降雨量 ;各站年降雨量服从正态分布 ,也可用正态法求算任一概率下的降雨量 ;甘肃雨养农业区年平均有效降雨量理论上可以满足小麦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  相似文献   
33.
旱作春小麦农田蒸散与能量平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蒸渗计等仪器设备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旱作春小麦农田的蒸散耗水状况。得在降水基本正常的年份,农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农田休闲期蒸发耗水约占期间降水的70%。旱作小麦的实际蒸散耗水峰值期与小麦生理需水峰值期并不一定吻合。与有灌溉条件的春小麦相比,平均日蒸散量偏小。各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系数与平均日蒸散强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地表能量平衡分析表明:潜热耗能占主导地位,乳熟-黄熟生育时段以感热、潜热耗能为主的出现几率各为50%。由于旱作春小麦株冠不能完全覆盖棵间裸地,地表向下的热量传输耗能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将DVBS系统接收处理得到的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转入Erads软件,在Erads软件中对图像进行校正、拼接,通过建模运算实现干旱遥感监测的方法和监测流程。利用该方法对2006年7月下旬西北4(省)区的地面旱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利用该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干旱遥感模型可以得到监测区域的旱情,旱情监测结果与地面20 cm土壤相对湿度监测的旱情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35.
甘肃河东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雨养农业区11个站点的土壤湿度资料及其相关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降雨量的补给和作物土壤水分状况.该区域土壤含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小, 变异系数增大.土壤水分不足区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90 cm以上, 而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区、作物生育关键期土壤水分不足区和土壤水分充足区水分变化深度可达180 cm左右.雨季降雨量对土壤水分补给率的地域变化范围为15.3%~41.7%; 补给率除受降雨量的影响外, 土壤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子.除成县、临夏和西峰外, 其余各站在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量均超过100 mm, 占需水量的30%~50%.  相似文献   
36.
甘肃中部旱作农田地表能量收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甘肃中部旱作农田多年积累的波文比能量平衡及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平均气候状态及不同天气状况下旱作春小麦农田不同生育期的辐射能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晴天状况下的旱作春小麦农田,能量平衡各分量、总辐射、直接辐射、大气透明度系数P2等项中,每个要素在不同生育期的日变化趋势都是相同的,但是在量值上却存在差别,一般都是随着春小麦生育进程的变化而逐渐增大;2)在春小麦各生育期内,晴天波文比的日变化趋势相同。波文比值夜间大于白天,白天上午又相对大于下午,一日中波文比的最小值出现在下午3~4时左右。从整个生育期来说,波文比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而逐渐增大,但是潜热交换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感热输送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白天波文比总是<1;3)晴阴天不同天气状况下,农田地表获得的能量在量值上存在差别,阴天时总辐射、净辐射的日总量值一般为晴天时的30%~40%,可利用能量的分配规律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不同,晴阴天潜热与感热的变幅约在15%。  相似文献   
37.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能量平衡观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利用2003年6~8月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通量特征。在春小麦下垫面,无论晴天或阴天,能量主要消耗于农田蒸散。在裸地下垫面各能量通量表现出同样的变化特征,但由于降雨量的增加,导致潜热占净辐射的比例比春小麦地的还高。在晴天或阴天地气之间能量传输引起土壤温度变化的深度,主要出现50cm以上,其日变化均呈现准正弦曲线形式,50cm以下的土壤温度不存在日变化。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波文比在日出以后逐渐增大,到正午达最大值;春小麦下垫面时的波文比大于裸地时的值,两者的极值分别是1.01和0.75。  相似文献   
38.
随着人们对泥石流拦砂坝的研究与应用,拦挡结构从竖向拦挡逐渐向水平筛分发展。为了对泥石流进行有效筛分和减小泥石流冲击力,提出新型屋脊式拦砂坝,并通过试验研究其对泥石流的拦挡筛分效果。本文通过试验,模拟不同泥石流来量、坝体格栅间距和坝体长度情况下,新型结构对泥石流的拦挡筛分效果(速度变化率、储流比、浆砂分离率)。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拦砂坝长度和减小格栅间距都会提高泥石流流速变化率;随着泥石流来量和坝体格栅间距增大,储流比反而减小,储流比最高能达到87.13%;新型结构对泥石流的拦粗排细效果较好,浆砂分离率随格栅间距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可达82.45%;通过二次式拟合得到格栅间距为d85时浆砂分离率最高,推荐将d85作为格栅间距。  相似文献   
39.
珠穆朗玛峰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举世无双的高度、脆弱而敏感的环境使其成为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的敏感区.根据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7个不同海拔高度观测的逐时气温和空气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和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海拔5207、5792和5955m高度处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0.2、-4.4和-5.4℃,最高气温分别为14.6、9.1和18,6℃,最低气温分别为-24.2、-28.8和- 29.3℃;除在冰川表面以外,空气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年变化幅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冰面近地层逆温层顶部暖空气与冷空气的混合作用造成其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晚于其他下垫面.年平均温度递减率为(0.72±0.01)℃/100 m,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定日气象站1959--200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探讨了对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利用气象与生态要素预测冬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英  万信  杨兴国 《气象科技》2008,36(4):440-443
选用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的发育期间光热要素、水分复合因子以及表征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因子生长势等气象要素和生态要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量预报方程,试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该方法改变了利用气象单类要素预报粮食产量的传统观念,为利用生态要素、水分复合因子等综合要素预报粮食产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气象要素在陇东黄土高原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