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 pH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和前期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鮸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孵化温度为25~30℃;孵化盐度范围为15~45,最适孵化公度范围为15~25;pH值在5.00~8.99范围内,受精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差异。鮸状黄姑鱼前期仔鱼存活的适合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适合盐度为15~35;适合pH值为5.99~10.01。  相似文献   
32.
Mian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万树  吴鼎勋 《台湾海峡》1999,18(3):320-324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Mian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和前期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ian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5 ̄30℃,最适孵化温度为25 ̄30℃;孵化盐度范围来15 ̄45,最适孵化盐度范围为15 ̄25;PH值在5.00 ̄8.99范围内,受精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差异。Mian状黄姑鱼前期仔鱼存活的适合温度为15 ̄30℃,最适温度为25℃;适合工为15 ̄35;适合PH值为5.99 ̄1  相似文献   
33.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epe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26℃.适宜盐度为30~35,孵化率为80%~90%。在育苗水温27~29℃,盐度28~30,150万初孵仔鱼经20d培育,共育出全长1.4~2.3cm的稚鱼95.3万尾,育成率62.3%;其中32.2万稚鱼分池继续培育至36天,育出全长3.1~5.2cm的幼鱼18.4万尾。本试验说明对双棘黄姑鱼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能够培育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34.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性成熟周期短,养殖技术成熟,是合适的生殖细胞移植受体。不育受体的制备在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中非常关键。为了优化不育黄姑鱼的制备方法,采用白消安和白消安-高温(30℃)对黄姑鱼进行处理,设置5个组:对照组(Con组)、白消安10 mg/kg组(Bu10组)、白消安40 mg/kg组(Bu40组)、白消安10 mg/kg高温组(Bu10H组)、白消安40 mg/kg高温组(Bu40H组),白消安以不同剂量进行2次的腹腔注射,间隔两周。采用组织学、qPCR以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分析白消安及其与高温联合处理对黄姑鱼性腺及其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消安处理对黄姑鱼生殖细胞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鱼在处理28 d后其性腺重和GSI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进一步组织学观察发现雄鱼精巢在处理14 d时已经出现空腔,qPCR分析发现雄鱼vasa基因表达在处理期间显著降低,且在处理第48 d仍处于下调状态。然而,白消安及其与高温联合处理并未对雌鱼生殖细胞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还发现高温处理组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但雄鱼生殖细胞的消除效果并未显著增强。因此,白消安处理能够消除黄姑鱼雄鱼性腺内的生殖细胞,以40 mg/kg白消安2次(间隔两周)注射后消除效果最好,能够作为生殖细胞移植受体鱼。  相似文献   
35.
双棘黄姑鱼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002~2003年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的人工繁殖、育苗过程.成熟亲鱼注射LRH-A HCG就可产卵,产卵率55.6%~83.3%,受精率71.0%~87.1%,孵化率77.9%~89.3%.苗种培育期间加强水质管理、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和病害防治工作,在水温24.5~29 ℃、盐度26~32条件下,仔、稚、幼鱼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36.
观察了双棘黄姑鱼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双棘黄姑鱼雌鱼性腺成熟系数(GSI)一年有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份(9.38%±0.32%)和10月份(7.56%±0.43%);HSI与GSI密切相关[R=0.76];卵巢发育水温在19~29℃范围,繁殖水温为24~28℃,在广东省饶平海区,双棘黄姑鱼繁殖时间在每年的5月和10月,属于春、秋二季产卵类型的鱼类。  相似文献   
37.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盘状分裂,中央有一个油球,卵径为(0.89±0.028)mm,油球直径为0.25mm;在水温为24℃、S为27条件下经22.5h完成孵化,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胚后发育阶段,1~3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卵黄囊完全消失,此时仔鱼处于混合营养阶段,进入前弯曲期;6日龄仔鱼油球完全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6日龄仔鱼尾鳍担鳍骨形成,脊椎末端上曲,进入弯曲期;21日龄仔鱼尾下骨后缘与尾索垂直,鳍条数不断增加,同时背鳍、臀鳍和腹鳍原基出现,进入后弯曲期;26日龄鱼苗全身被菊花状黑色素细胞,尾柄处开始被鳞,进入稚鱼期;31日龄以后,鱼苗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在水温为25~27℃,S为26~28的条件下,仔、稚、幼鱼全长与日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黄姑鱼进入稚鱼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明显增大,为减少自残,应及时分池和投足饵料。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低温处理对黄姑鱼幼鱼生理机能的影响,以18℃为对照组,设置8℃、10℃和14℃3个低温胁迫组,测定不同温度急性胁迫对黄姑鱼幼鱼(Nibea albiflor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Na~+/-K~+-ATP酶活力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组(8℃、10℃和14℃)的SOD和CAT酶活力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及其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2 h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肌肉中的Na~+/-K~+-ATP酶活力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0℃和14℃组能够在72 h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8℃组则在72 h仍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温胁迫下黄姑鱼肌肉的Hsp70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0℃和14℃组能够在72 h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8℃组则在72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SOD、CAT、Na~+/-K~+-ATP以及Hsp70蛋白参与了黄姑鱼低温胁迫应答过程,可以作为其低温胁迫应答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9.
黄姑鱼胚胎发育及其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胚胎发育的影响,作者观察了黄姑鱼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18~28℃范围内,温度对孵化时间和初孵仔鱼有显著影响,对孵化率影响不大,24~28℃是黄姑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盐度低于24时受精卵下沉,26~28内悬浮于水体中,盐度高于34时受精卵浮于水面;黄姑鱼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范围26~32,盐度超过或低于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者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另外,根据其Q10值推算的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与实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0.
粤西云炉地区混合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斌  黄福生 《地质学报》1994,68(3):231-240
在两广交界的云开大山加里东造山带中,从广东高州新垌向云炉方向依次发育部分混合岩化岩石、条带状混合岩、眼球条带状混合岩及片麻状混合岩等混合岩带。笔者通过对混合岩进行质量平衡计算,结构系统统计分析、矿物学、地球化学及云炉地区变质前景的研究,确定该区混合岩的主要形成机制为深溶作用。在深溶作用过程中,没有显著的钾、钠、硅等外来组分的带入和钙、铁、镁等组分的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