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系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东缘一条重要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其南段哀牢山缝合带闭合的时限及其岩浆活动响应,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制约。本文对出露于哀牢山缝合带南部绿春地区黄草岭的花岗岩类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与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49.8±4.3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具有K、Rb、U、Th和Pb正异常、Nb、Ta、Ti、Hf和Eu(0.29~0.37)负异常、过铝质与高钾钙碱质特征,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背景中。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哀牢山洋在早三叠世向西俯冲消减,绿春地区已出现成熟岛弧,并向陆-陆碰撞过渡。  相似文献   
32.
澜沧江构造混杂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云南西部澜沧江构造混杂带的几何结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及运动学特征,认为该混杂带形成于始新世,经历了早期的东西向挤压和晚期的近南北向左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33.
建立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碎屑组分和同位素年代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滇西时代不明变质岩系是两个时代不同的构造岩片,分别相当于中元古界崇山群和二叠系吉东龙组,二者是喜山期构造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山群在晚元古时期(727~956 Ma)发生区域性的动热变质作用,加里东时期(397 Ma)又叠加了一次变质作用。吉东龙组中有喜山期(32 Ma)变质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34.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盆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间一切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盆山间的耦合关系。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并有单测盆地型盆山系统和双测盆地型盆山系统两种基本类型。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构造运动和陆内构造活动强烈等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在垂向上表现为造山带隆升与沉积盆地沉降呈镜像关系,在横向上表现为物质流和能量流循环均有两个传递方向,并且盆山系统岩石圈各层圈间有着强烈的相互作用。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C(陆内)—型俯冲,对于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L(龙门山)—型俯冲,而双测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T(天山)—型俯冲。  相似文献   
35.
滇黔桂湘地区中生代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桂东南→黔西北→滇东北),且可能被限定在康滇断块隆升区西边界的以东地区。在燕山晚期,伴随大陆构造进入伸展-走滑体制和山间断陷盆地的形成,幔源热物质侵位形成盆地流体的垂向热(流)应力驱动源,这种张剪性构造为流体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古潜山、褶皱-断裂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和脆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本区主要流体圈闭构造和矿床定位构造,成矿系列可划分为改造型拉分盆地中古潜山控制的F-Fe-S-Sb-Au成矿系列、褶皱-断裂带热水再造成因的Sb-As-Hg-Au成矿系列、改造型盆地边部逆冲断裂-褶皱带中热流体成因的Ge-Ag-Pb-Zn成矿系列和脆韧性剪切带中W-Sb-Au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36.
王国芝  翟淳 《河南地质》1992,10(4):278-281
信阳群分布区内的一套“含砾岩石”中“砾”的成因。研究一,经是强烈韧性剪切应变的产物,是构造成因的构造残留体。  相似文献   
37.
文章讨论了白水河群中糜棱岩带的宏观与微观变形特征。研究表明,糜棱岩带内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糜棱岩带外以压缩变形为主。糜棱岩形成时的差异应力条件为27.8-175.7MPa。这些糜棱岩是在晚元古代末期所发生的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其动力可能来源于古岛弧与扬子古祟的相互碰撞。糜棱岩化过程中的变质作用为一绿片岩相退化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隆升的沉积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带动周围地区不同程度的隆起,而且通过隆升和剥蚀向高原内部盆地和环绕高原的周缘盆地提供了巨量的硅质碎屑,这些盆地的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1~4]。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已成为窥视其隆升历史和机制的重要窗...  相似文献   
40.
澜沧江结合带北段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