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旨在研究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土壤各深度的甲烷产生率有很大的变化范围(1—4639ng·h~(-1)·g~(-1)d.w.).主要的甲烷产生区域是7—17cm深的土壤层,其中以13cm深的土壤层上的生成速率最大.土壤中甲烷产生率与稻田CH_4排放率在水稻生长的某些阶段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它的季节变化却不能与排放的季节变化完全耦合.在水稻生长期,土壤中甲烷产生率随时间而增大,并在8月份水稻收割前达到最大,其日平均值在38—767 ng·h~(-1)·g~(-1)d.w.间变动.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也存在日变化,一般在下午达到最大值,但却没有发现它与土壤温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不同施肥及水稻品种的稻田土壤中也观测到不同的甲烷产生率.在土壤中产生的甲烷最多只有28.8%被排放到大气中,而其余多于71.2%的则被氧化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32.
The statistical basis for factor analysis is briefly discussed. A method combining common factor analysis with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propos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ethod has been tested with a data set consisting of 16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in 40 samples collected at the Beijing meteorological tower, March 1980. Seven sources-soil coal fly ash, sulfate, cement and lime dust, oil, plant burning, motor, and marine aerosol-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seven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source profil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33.
全球海洋模式对CFC-11分布的初步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使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三十层全球海洋模式(L30T63)研究了CFC-11在全球海洋中的吸收和分布,初步讨论了决定其分布特征的可能因素.该模式采用自由表面结构和Gent-McWilliams中尺度示踪物参数化方案.通过对控制试验得到的CFC-11模拟结果分析可知,CFC-11海表浓度受温度影响显著,其分布形状大致与温度相似,但梯度相反.通量的分布受温度影响很大,且表现出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如不饱和区一般出现在冬季海区的中层水形成处或者强对流混合存在的区域.另外,对CFC-11的模拟结果与三个大洋的五个断面航测资料做了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吻合较好,能比较清楚地反映CFC-11输送与等密度面垂直分布以及环流场的密切关系,如在南大洋50°S以北至35°S以南等密度面的向下加深区是CFC-11的主要贮存区等.与大多数前人的工作相比,该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CFC-11在南大洋的分布特征.从这些反映出该模式对于大洋十年尺度物质交换与海洋内部输送的模拟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34.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定量关系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基于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风蚀输沙率实地观测数据,借鉴国外最新的建模思想,采用Matlab5.3软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植被覆盖对沙粒起动风速和风蚀输沙率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风速下的有效植被覆盖率。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要有效减少和防治风蚀,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40-50%的水平,而要保证在最高风速下风蚀输沙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60-70%的水平。  相似文献   
35.
我国杭州地区秋和稻田的甲烷排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87年秋季在杭州郊区采用一套全自动的观测系统,对稻田的甲烷排放进行了观测。在整个晚稻灌溉期内,稻田是大气甲烷的一个源地,其甲烷释放率最高可达240mg/m~2·h。甲烷释放率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变化,在水稻成熟期之前,甲烷释放率一般在40-60mg·CH_4/m~2·h的水平上波动,在成熟期间则降为10mg·CH_4/m~2·h的水平。除移栽期外的整个水稻生长期间的甲烷平均释放率为39mg/m~2·h。甲烷释放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午夜至凌晨3—4点达最大值,白天较低,变化也较小。这可能与水稻植物体由于其生理上的日变化引起的甲烷气体传输能力的日变化有关。实验没有观测到不同施肥(K_2SO_4和菜饼)对甲烷释放率的明显影响。阴雨天的降温一般在2—3天后引起甲烷释放率的迅速下降,这可能是因土壤中发酵细菌如产甲烷菌数量的减少造成的。尽管甲烷释放率和土壤温度在整个生长期间基本上是逐步下降的,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性。土壤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只有一小部分释放到大气中,从土壤中冒出来的气泡往往可引起释放率的急剧上升。1985年全球稻田的甲烷释放量估计为134±3lTg(1Tg=10~(12)g),其中12±26Tg和30±6Tg分别来自亚太地区和中国稻田。  相似文献   
36.
华北山区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春,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两种采样仪取得了我国华北山区的气溶胶样品。用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法(PIXE)测定了这些气溶胶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本文给出了华北山区春季气溶胶化学元素组成的基本特征,并对各种化学元素的来源以及元素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7.
北京大气甲烷季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跃思  王明星 《大气科学》2000,24(2):157-164
近年来北京大气中CH4含量仍在上升,但平均增长率已从1985~1989年的1.76%.a-1,下降到1990~1997年的0.50%.a-1;冬季和夏季两次出现峰值,表现出明显的双峰模态季节变化。但北京大气CH4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年际季变化不均一,12年中,北京大气CH4共计增长185×10-9混和体积比,其中冬季增长的贡献为69×10-9混和体积比,约占总增长的37%;而夏季的增长贡献不足40×10-9混和体积比,约占总增长的21%。90年代以后,北京大气CH4增长率进一步减慢,主要原因是生物源排放不再增加,而非生物源排放量的增长是大气CH4继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王明星 《大气科学》1988,12(2):216-224
本文综述了O3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平流层O3的光化学平衡,人为活动对平流层O3破坏的可能性及相应的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对流层O3的源和汇及人类活动使对流层O3增加的可能性及相应的理论问题。最后还讨论了O3的观测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40.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星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6,10(2):212-219
本文综述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及其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