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31.
深水环境多级地貌坡折控制下的重力流动力学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浅滩陆坡具有活跃的重力流机制,发育了壮观的重力流沉积体系,是研究重力流动力学作用过程的理想场所。自陆架前缘直至深海的马尼拉海沟,发育了三个地貌坡折(包括一个陆架坡折和两个陆坡坡折)。这些地貌坡折控制了重力(流)的启动和整个演化过程,控制了各种重力流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陆架坡折控制了重力滑塌的产生,第一和第二陆坡坡折则分别控制了重力滑塌体、碎屑流、浊流的转换。论文利用重力流沉积物波的波形参数恢复了重力流流体有关参数,实证了研究区的确存在有非常活跃的重力流机制。而多级地貌坡折代表着陆坡地貌的不均衡和向均衡的演化,重力流的侵蚀-沉积效应只是陆坡体系调整过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32.
Introduction The earthquake fire is one of main hazards in subsequent hazards of earthquake, which caused much severer damage than the ground motion itself.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evaluate and predict loss of earthquake fire as a part of hazard of earthq…  相似文献   
33.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地震火灾损失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荣  王明学 《地震学报》2007,29(1):95-101
针对地震火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和容错性特性,根据地震火灾的历史资料,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地震火灾损失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讨论,说明本方法的适用性,也为其它自然灾害的损失预测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和帝汶海前陆盆地均是新生代环太平洋巨型沟-弧-盆体系的一部分。Huang et al.(2000)认为,帝汶海前陆盆地目前相当于台湾南部陆海域所处的弧-陆碰撞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该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逻辑上的矛盾。在研究单个前陆盆地时,造山过程和板块的挠曲特性均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一旦进行盆地之间的对比研究,则往往会倾向于关注造山过程、机制以及构造现象的异同等,并由此得出相应结论,却忽视了在现象异同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板块挠曲特性所起的控制性作用。事实上,帝汶海前陆盆地和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根本差异并不在其造山作用和过程,而在于其板块挠曲特性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演化特性,构造、层序上的异同只是这种差异的外在体现。忽视这种差异,仅根据构造上的异同以推断前陆的演化过程会导致认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35.
“大东海”中生代地层分布——值得关注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近几年重处理和新采集的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钻井、重磁反演及海陆对比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特征。前人划分的新生代3个凸起(雁荡、台北、观音)在中生代时表现为雁荡凸起从北至南并非是一个连续的凸起,而是由3个呈雁列式排列的元古界古凸起组成,向南消失;观音凸起和台北凸起上中生界厚度稳定;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南厚北薄、东厚西薄",结合周边中生界分布特征提出了"大东海"(中生界)盆地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36.
运用实验模拟的手段,对铀(U)、钍(Th)在碳酸钙-海水界面的附着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测定相关的分异系数(D)定量评估了文石和方解石两种碳酸钙矿物对U和Th的捕集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不仅U和Th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两种碳酸钙矿物之间也存在明显不同。U介于碳酸钙和海水之间的分异系数(DU)分别在1.5~3.5(文石)和0.04~0.19(方解石)区间内变化,分异行为非常微弱但其分异系数随着碳酸钙沉淀速率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这表明U元素主要是以共沉淀的方式进入到文石或方解石沉淀中,但由于其在海水溶液中主要以2 22 3UO(CO)nn的形式存在,因而只能以占据晶格缺陷的方式进入碳酸钙。与之相反的是,文石和方解石都对Th表现出极强的捕集能力,所测定的分异系数(DTh)分别在240~6 330(文石)和430~6 160(方解石)范围内变化,但DTh与碳酸钙沉淀速率之间无明显关联。Th在碳酸钙表面的附着行为可界定为单纯的吸附作用,这一行为应与Th主要以Th(OH)4的形式赋存于溶液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