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31.
贾茹 《吉林地质》2014,(2):129-131
本文分析探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低质量浓度的、锑、铋的方法实验。  相似文献   
32.
应用AFS-820型双道氢化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化探样品中和锑,分析了测定准确性的影响因素,选择了合适的介质、酸度、还原剂浓度及仪器条件等。本方法对测定,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适用于1∶5万,1∶20万化探扫面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33.
山东地质环境含量一般为(10^-6):各类岩石4.87~7.89,土壤10.89,水系底泥6.23。根据的分布特点。总体上可将山东分为鲁中南-鲁东山地丘陵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2个大的的地质环境(背景)区及7个亚区。每个亚区内,山地丘陵区的地球化学背景较低,而平原区的背景相对高些。但总体上,全省处于正常的和相对比较低的背景,还未发现原生地质环境形成高背景对人体危害的案例。  相似文献   
34.
我国砷中毒病区的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林年丰  汤洁 《地理科学》1999,19(2):135-139
我国饮水型中毒的流行屡见报道,台湾嘉南,新疆奎屯,内蒙古河套及山西大同等地是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病区。病区多为河湖相和滨海相沉积,粘土,粘土质淤泥和有机淤泥层发育,为富含有要质的还原环境,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为0.2-0.6mg/L。有时还有氟,腐殖酸,甲基胂酸和某些烷烃类等的有害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35.
汤志勇  敖愫 《岩矿测试》1998,17(4):285-289
建立了一个碱性体系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石中痕量、锑、铋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在线氢化物发生流路及操作程序。选择了碱性体系氢化物发生的各项最佳条件,避免了Cu、Fe等大量基体元素的干扰。方法检出限为As0.6μg/L,Sb0.4μg/L,Bi0.9μg/L,As、Sb、Bi的工作曲线均在0~400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经铜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锑铋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4.2%~8.8%。  相似文献   
36.
湘西新元古界—寒武系中锑砷存在相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部分提取技术研究湘西地区新元古界-寒中武系锑和元素的存在相态表明,岩石中以可交换离子,与碳酸盐有关,与硫化物有关和赋存于硅酸直放物晶格的4种形式存在的锑元素分别占岩石中锑总量的18.65%,0.85%,31.41%和43.81%,则分别为7.05%,4.29%和56.11%和29.18%,呈易迁移相态存在锑和分别为55.91%和67.45%,在含硫开放体系中,岩石中元素的淋滤率与其中易迁  相似文献   
37.
从桂西地区金砷汞锑元素的区域分布探讨金的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讨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系乐平统(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下部煤系不同煤组分中、硒的含量和演化及古环境意义,对近10年来采集于中国西南扬子地台的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主采煤层的原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硒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中国华北地台一些煤矿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的原煤、镜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硒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乐平统龙潭组煤的、硒含量变化较大,但总体高于华北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煤的、硒含量;西南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大多数的亮煤中、硒含量高于原煤全煤样(刻槽样)中的、硒含量,也远远高于同煤层煤矸石的含量,龙潭组部分亮煤的含量尤其高,为55~338 mg/kg,还发现含量为89 mg/kg的亮煤。但华北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的镜煤中的、硒含量与之相反,低于原煤全煤样的、硒含量,其中含量非常低,为063~129 mg/kg。说明西南地区上二叠统煤中的和硒与煤的有机质密切相关,可能主要来源于成煤古植物。在西南乐平世早、中期第Ⅰ幕陆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期间,陆生动物的食物--植物中有毒有害元素、硒含量明显增加,陆生环境或泥炭沼泽中可溶性、硒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9.
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地下水中释放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查明江汉平原高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识别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对富集的影响,采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并结合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江汉平原典型中毒病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区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浅层承压水的质量浓度为0.23~2 621 μg/L。地表水较地下水具有更负的δ13CDOC、δ13CDIC值。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的δ13CDIC值在-11.9‰~-3.99‰之间,溶解性有机碳的δ13CDOC值在-28.5‰~-19.6‰之间。地下水的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ρ(As)呈一定负相关关系,表明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的降解促进了As的富集。δ13CDIC-δ13CDOC差值与δ13CDIC和ρ(DOC)均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下水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是导致δ13CDIC贫化的重要过程,微生物作用下溶解性有机质的降解是地下水中无机碳的重要来源。此外,江汉平原少数高地下水呈现较大的δ13CDIC值,推断江汉平原高含水层强还原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产甲烷过程导致了明显的碳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40.
研究pH和Ca(Ⅱ)对酸根在海水与NaCl介质中对水合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上交换吸附的影响:(1)在酸性条件下和海水及NaCl介质中,酸根在针铁矿上的交换率E(%)—pH曲线呈平顶峰型、在δ-MnO呈峰型、在粘土上分别呈双峰型和肩峰型。这是酸根存在多种形式与固体表面发生离子/配位子交换以及介质中阴离子竞争交换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碱性条件下的海水介质中,酸根与水合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E(%)—pH曲线都呈V型,这是因为生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的液—固界面三元络合物之故。(3)在NaCl介质中,Ca加入起促进作用,再次证明液—固界面三元络合物生成机理与V型曲线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