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目前对强震迁移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发现迁移现象方面,一些总结迁移规律的尝试则较为主观。本文认为,强震迁移如果具有规律性则其迁移指标应具有某种统计意义,并且对整体数据集的统计分析可避免传统迁移分析方法中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地区强震迁移的3个指标(迁移方位、迁移距离、迁移时间)的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优势迁移方向(西偏南—东偏北方向)、优势迁移距离(100km内以及300~700km范围)和优势迁移时间间隔(1年内以及3~4年内),不同震级范围以及不同活跃期内的迁移特征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32.
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繁琐的操作步骤,是水文建模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应用和推广。基于知识驱动的方法,将水文模型参数设置知识分为参数提取知识和取值范围知识两类,分别对其进行形式化表达和自动推理,初步实现了水文模型参数智能化设置;结合Web Service、工作流和参数自动率定等技术,研发了水文智能建模原型系统;最后,以TOPMODEL模型的参数设置为例,对知识驱动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知识驱动的方法能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简化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流程,降低水文建模难度。  相似文献   
33.
数字地形分析中适宜分析窗口选择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栅格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计算局域地形属性时,所采用的分析窗口将直接影响数字地形分析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适宜分析窗口。由于地形条件是随空间变化的,因此随空间变化的适宜分析窗口应比通常所用的全局固定的3×3窗口更为合理。目前通过定量计算获得随空间变化适宜分析窗口的方法是多窗口局部地表形态刻画法。选用3个具有不同地形特征的研究区,在不同分辨率下分别将坡度、剖面曲率用于该方法来确定适宜分析窗口,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利用不同地形信息时,所得的适宜分析窗口情况明显不同。进一步的实验分析发现,与传统所用的全局固定3×3窗口相比,该方法所识别出的随空间变化的适宜分析窗口结果对于实际应用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因此该方法有效性存疑,尚不能作为确定适宜分析窗口的有效方法,还需进一步开展方法研究,以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识别随空间变化的适宜分析窗口。  相似文献   
34.
流域土壤侵蚀关键源区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关键源区是指流域内对侵蚀产沙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区域,控制了关键区域的土壤侵蚀就能有效降低流域的侵蚀量,因此,在关键源区识别的基础上评价基于关键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性是流域管理的关键问题.SWAT模型是流域关键源区识别的重要工具,但现有的基于SWAT模型的关键源区识别研究,鲜有对于关键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的评价.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羊道沟流域为例,基于SWAT模型模拟流域内的土壤侵蚀过程,根据HRUs土壤侵蚀模数的排序,将产沙量排在前20%的HRU提取为关键源区.在所提取的关键源区上设置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再基于模型模拟评价水保措施的减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所提取的关键源区集中分布在坡度较陡的沟坡和坡耕地.覆盖流域内20%面积的关键源区,其产沙贡献量达到44%.覆盖关键源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单位面积减沙量(24115 t km-2 y-1)要显著高于全流域治理的单位面积减沙量(20290 t km-2 y-1),说明基于关键源区布设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提高流域土壤侵蚀控制效率.因此,在关键源区识别的基础上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流域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5.
模糊坡位信息在精细土壤属性空间推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坡位的空间渐变特征影响着小流域及坡面尺度上的土壤、水文、地貌等现象和过程,因此对精细尺度下的地理建模(如土壤空间信息推理)有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模糊坡位信息定量提取方法,但所得到的模糊坡位信息还缺乏实际应用。本文以精细尺度下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推测为例,对此展开探索。应用模型假设:(1)在小流域内,地形因素主导着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的变化;(2)典型坡位上对应分布着典型的土壤属性值,土壤属性与坡位之间存在协同变化关系。据此建立以模糊坡位信息对各类典型坡位上土壤样点属性值的加权平均模型,推测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一个地形平缓的小区(面积约60 km2),通过一个以坡位典型位置作为原型的模糊坡位定量方法提取5类坡位(山脊、坡肩、背坡、坡脚、沟谷)的空间渐变信息,对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推测。推测结果通过研究区70个土壤采样点进行评价,以推测结果与评价样点集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作为定量评价指标,与使用常用地形属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推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仅使用极少建模点的加权平均模型的推测结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推测结果。  相似文献   
36.
鉴于经典采样和空间采样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旨在寻找典型点的目的性采样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与目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具有协同变化关系的环境因子,提取地理要素空间变化的典型模式,进而在典型模式上布设样点,即可获得典型点,从而减少所需样本量。以位于黑龙江鹤山农场的2个研究区为例,分别选择土壤厚度和表层有机质2个土壤属性,通过对土壤属性空间变化的4个协同环境因子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获得对应土壤属性空间变化模式的环境因子组合;根据其模糊隶属度结果设计典型点并进行采样,最后结合典型点的属性值与环境因子组合模糊隶属度结果,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得到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图,反映了土壤属性随地形变化的连续性分布。基于独立野外验证点,选择了4个评价指标对所得属性图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个研究区验证点集的预测值和观测值一致性指数均较高,可见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样点布设方法。研究还对在每一环境组合类设计不同数量典型点所得土壤属性制图结果的差异进行了讨论,认为典型点增多并不一定能提高土壤属性空间推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37.
秦承志  陈旻 《地理学报》2014,69(4):566-572
2013 年7 月至8 月,作者开展了首次“中国地理信息科学(GISci) 领域科研人员心目中的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等级”问卷调查,对回收的37 份问卷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中国(含港澳台地区) GISci 领域科研人员心目中的本领域55 种国际学术期刊排名情况。比较了本次调查结果与国际上此前公布的唯一一次、但无中国学者参与的GISci 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等级问卷调查结果间的异同。与SCI/SSCI 期刊影响因子相比照,发现目前SCI/SSCI 检索期刊总体上能较好地覆盖GISci 领域的国际学术期刊,但SCI/SSCI 期刊影响因子尚不能较好体现中国学者心目中本领域期刊的等级。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公布能够促进GISci 领域的中国青年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对本领域学术期刊的了解,避免目前常常仅以影响因子来评价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所产生的偏颇。  相似文献   
38.
坡位渐变信息的模糊推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位的空间变化通常是渐变的,定量的坡位空间渐变信息对于精细尺度上的坡面土壤侵蚀、预测性土壤制图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栅格DEM的坡位模糊识别方法,或是仅在属性域内模糊聚类,忽略了空间信息;或是需要繁琐的规则进行模糊分类,实用性受限。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相似度的模糊推理方法,根据各类坡位在空间上的典型位置,计算其他位置与典型位置间的相似度,从而对坡位空间渐变信息进行系统、定量的描述。应用表明本方法能够合理地描述山脊、坡肩、背坡、坡脚、沟谷等重要坡位类型的渐变信息,所获得的坡位渐变信息也能够合理地解释土壤样点的A层土壤含砂量随坡位渐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9.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地震带图像识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滑动窗口”的方法将离散的地震点分布转化为反映其密度分布的灰度图像,再以数学形态学中骨架提取方法来提取地震带位置。首先对地震分布密度的灰度图像进行连通分析,认为主要的连通成分即对应了地震密集分布的地震带所处位置,之后对主要连通成分通过Fourier滤波来平滑图像内部及边缘的噪声,对经过Fourier滤波的图像运用数学形态学骨架提取方法来提取出骨架,以识别地震带的位置。本方法在使用模拟数据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之后,应用于大华北地区的地震记录,对提取出的骨架采用GIS中的缓冲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检验,同时结合地震专家划分的地震带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0.
不同国家、语言和版本的地质年代概念体系中普遍存在的语义异构问题,以及概念之间、概念与数据之间缺少语义关联等问题,阻碍了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应用,难以满足数据集成、检索的应用需求。地质年代本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但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国际地质年代概念体系,其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完全适用于国内的概念体系。本文提出以中国地质年代和地层概念体系为主的地质年代本体,设计了本体中各概念属性信息,尤其是时间信息的语义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块化方法相应构建了本体,并设计实现了一个本体应用原型系统,提供了以地质年代本体知识库为基础的概念查询检索功能,以及融合全文检索技术和地质年代本体的数据语义检索功能。应用案例的初步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地质年代本体能为用户提供表现形式多样的知识查询服务,能较好地解决地学概念与数据中存在的语义异构、关联缺失问题,更为智能、完整、准确地完成地学数据的语义检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