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基本特征研究为基础,总结了二连盆地和蒙古东南部砂岩型铀矿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指出二连盆地与蒙古产铀盆地在大地构造属性、盆地类型及规模、铀源、构造演化史和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但在产铀层位、后期构造活动性、区域铀矿化显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根本性差异在于构造活动性和控矿沉积体系两大方面。认为二连盆地与蒙古东南部沉积盆地的产铀潜力大体相当,并提出今后需重视对二连盆地“苏敏河式”铀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32.
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连盆地是一个大型中新生代产铀盆地,近年来在该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和找矿成果分析,建立了二连盆地找矿目标层确定的依据,提出二连盆地主要找矿目标层为赛汉组,次要目标层为二连组、伊尔丁曼哈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含潜水-层间氧化带型);进一步总结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判据,分析了二连盆地的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指出巴音宝力格隆起带的南缘(乌兰察布坳陷北部和马尼特坳陷)是二连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最为有利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33.
牟定1101铀矿区是康滇地轴中南段发现高品位、巨粒晶质铀矿代表性产地之一.为了解铀矿物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EPMA、SEM、LA-ICP-MS)对该区3件沥青铀矿样品开展了主量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分析及年龄测定.沥青铀矿电子探针(EPMA)化学成分具有高PbO、ThO2、Y2O3,低SiO2,Na2O,CaO,K2O,ZrO2含量特征,反映沥青铀矿形成之后遭受后期的蚀变、改造作用较弱.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ΣREE-(U/Th)、ΣREE-(ΣREE/ΣREE)N图解表明其为岩浆作用相关成因、形成于高温环境(T>450℃).3件沥青铀矿的U-Pb同位素年龄在(950±5 Ma、MSWD=0.025,953±9 Ma、MSWD=0.051,954±8 Ma、MSWD=0.085)之间,表明它们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新元古界晚期).对比国外不同类型铀矿床,该区的铀成矿作用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新元古界晚期,Rodinia超大陆由聚合转化为裂解阶段,广泛引起了Pt1j苴林群发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铀成矿作用.牟定1101铀矿区的成矿作用与~960 Ma Rodinia超大陆裂解地质事件所对应的晋宁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34.
含铀岩系沉积时的古气候条件对铀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以松辽盆地西南部HLJ地区含矿目的层姚家组下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代表性钻孔岩心的泥岩样品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和TOC测试,采用K/Na、aAlNa、CPA、CIX、PIA、CIW、CIA等多项化学风化指标来判断样品化学风化作用强度,重建其沉积时期古气候条件.同时,结合U和TOC含量及Fe2+/Fe3+比值来探讨含铀岩系沉积时的古气候条件对铀成矿的制约.结果表明,目的层碎屑岩经历了由弱-强-弱的化学风化作用,显示其沉积时的古气候由相对寒冷干旱-相对温暖潮湿-相对寒冷干旱的演变规律.这种古气候变化导致了铀储层砂体中TOC含量低(平均值0.05%),层间氧化带发育规模大,铀矿体主要形成于远离蚀源区的盆地腹部;形成于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暗色泥岩具有更高TOC(平均值0.61%)和U含量(最高可达885×10-6),其沉积时发生了强烈的预富集作用而成为后期成矿过程中重要铀来源之一,其成岩期排泄出还原性孔隙水可能是铀储层砂体中构建...  相似文献   
35.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已取得的地球物理、航空磁测、同位素地质年代及古生物等方面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整理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基底为陆壳性质、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且与其上的海西期褶皱基底构成了"双层基底"的认识更为接近实际;准噶尔盆地这种由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与海西期褶皱基底组成的"双层"基底结构,与伊犁、吐哈、鄂尔多斯等典型产铀盆地的基底相似,具备了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基底条件。  相似文献   
36.
黄少华  秦明宽  刘章月  张亮亮  郭强  贾立城  江文剑  刘佳林  东艳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04-2022030004
为查明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凹陷新发现DL铀矿带青山口组铀的赋存形式、富集成矿机制及过程,联合对灰色砂、泥岩矿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矿鉴定、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及电子探针分析、全岩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砂泥岩矿石属于多物源供给的辫状河流相碎屑岩建造,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偏差;矿石中铀均主要以沥青铀矿为主,其次为含铀钛矿物,少量含铀碳酸盐矿物,含铀、锆、硅混合物及吸附态铀。沥青铀矿主要呈胶状、团块状及微粒状产在矿石局部强吸附还原域的杂基、碎屑矿物溶蚀孔洞(隙)或边缘等可赋存空间位置,且与碳屑有机质、黄铁矿、高岭石和蒙脱石黏土矿物、铁白云石及含钛矿物紧密共(伴)生。目的层总体先后存在弱酸性还原流体和碱性还原热液流体双重铀富集成矿作用;并通过矿石全岩U—Pb同位素定年新获得了50.6±1.6 Ma、32.2±3.9 Ma、27±4 Ma、26±2.7 Ma、23.9±2.8 Ma等一批成矿年龄,指示了古近纪期间的主成矿事件。基于区内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初步构建了DL铀矿带青山口组四阶段的多元流体耦合叠加铀成矿过程:①沉积—成岩预富集阶段;②嫩江末构造反转初始成矿阶段;③古近纪热液流体改造成矿阶段;④新近纪叠加改造阶段。该研究对盆地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和后期地浸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童勤龙  叶发旺  秦明宽  易敏  伍炜超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7-2022082017
笔者等基于WorldView- 3(16波段)遥感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铁染、Al—OH、Mg—OH和碳酸盐异常信息。进一步查明巴音戈壁盆地本巴图地区蚀变类型及分布,为该地区铀矿勘查提供线索。经查证,提取的蚀变信息类型和位置较为准确,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等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盆山结合部位,甚至盆地内部,为寻找砂岩型铀矿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地面能谱测量、地面光谱测量、岩石薄片观察和化学分析测试结果,认为研究区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为铁染和碳酸盐化,主要分布在北部巴音戈壁组下段、南部图克木隆起花岗质岩体和新尼乌苏凹陷东北边缘的巴音戈壁组上段。根据铁染和碳酸盐化信息在找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上段中的分布,结合该套地层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NE向向斜西北翼,虽然相关蚀变信息发育,但地层褶皱变形且破坏严重而不利于砂岩型铀矿形成。NE向向斜转折端和东南翼蚀变相对偏弱,但地层稳定,且发育NW向断裂,有利于地下水和后期热液运移,是下一步铀矿勘查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8.
洞错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里地区,前人对其空间展布、构造环境及成因有过一定的探讨,但研究程度薄弱.选择洞错蛇绿岩中的辉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工作,解读洋盆的形成时间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辉长岩与N-MORB相比具有较高的Mg#,低K、Na、P和Ti的元素特征,亏损Hf、Zr、Nb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轻稀土亏损型配分模式,表明可能源于N-MORB型亏损地幔源区.地球化学元素研究表明辉长岩岩浆源自亏损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30%部分熔融,可能形成于与洋内俯冲相关的岛弧或者弧前构造环境,属于SSZ型蛇绿岩.辉长岩锆石的U-Pb测年指示其结晶年龄为222±4.8 Ma(MSWD=0.5,n=28),代表了辉长岩的形成年龄,佐证了洞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从晚三叠世开始存在洋内俯冲消减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39.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伴随铀矿化发育较多地沥青、油气残留物。为查明两者间的关联性,对含地沥青铀矿化砂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镜下观察发现,包裹体以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液烃包裹体为主,少量气烃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整体中等偏低,分别集中于60~90℃、0%~8%NaCl。结合GOI统计及酸解烃测试结果得出含矿砂体主要存在一期中等偏弱的油气充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出:主峰碳为C_(14)~C_(25),单峰型;OEP与CPI分别为0.474~1.58、0.887~2.70,分布较分散;Pr/Ph为0.40~1.43,多小于1;Pr/nC_(17)、Ph/nC_(18)分别为0.164~0.833、0.595~1.54,质量色谱图基线"鼓包"不明显。以上表明油气有机质来源以低等藻类为主,总体处于较强还原环境,成熟度差异较大,生物降解微弱。基于油气还原与铀成矿间的关系及野外地质特征,认为油气还原对本区铀成矿有两大作用:一是对下中侏罗纪的早期铀矿体起保矿及隐蔽作用;二是进一步提高上侏罗统砂岩层的还原容量,为后期铀成矿提供所必需的还原场。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白水矿点蚀变带中变价元素V,se,Mo.Re,Fe3 /Fe2 和素硫元素Cu,Pb,As.Cd,Sb与U 含量的配置分析,认为白水矿点的铀矿化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的预富集,后期发育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并在断裂构造的沟通下叠加热液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