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REDEFINING ENSO EPISODES BASED ON CHANGED CLIMATE REFERENC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INTRODUC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a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1], Japan[2] and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s have updated the climatic references in their operational meteorological products from the previous 1961 – 1990 reference period annual mean to the present 1971 – 2000 one. China, beginning from January 2003, also adopted the latter climate reference period. With the use of the new standard, the monthly mean field …  相似文献   
32.
33.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总被引:206,自引:10,他引:206  
翟盘茂  任福民 《气象学报》1997,55(4):418-429
利用中国1951-1990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测站迁移和城市化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研究了中国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结果表明,最高温度在95°E以西及黄河以北地区普遍呈增温趋势,而在东部黄河以南却呈降温趋势;最低温度在全国普遍呈增温趋势,在高纬度地区增暖最明显。这种变化使得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虽然最高、最低温度变化的准周期性规律是一致的,但它们的线性变化趋势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最低温度的显著升高反映了近40a中温室效应持续加强的迹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最高最低温度变化是与日照条件及大气水分条件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34.
高空资料质量控制的CHQC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盘茂  周琴芳 《气象科技》1993,(3):92-96,F003
该文介绍了目前全球综合高空基准数据集计划中采用的综合静力学质量控制(CHQC)系统。该系统使用一个先进的决策算法,可以成功地检查高度和温度资料错误并订正其中一部分。通过业务运行中对资料错误类型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引起资料出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1994/1995年ENSO事件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琴芳  翟盘茂 《气象》1996,22(2):18-23
根据热带大气海洋状况的监测资料,诊断分析了1994/1995年ENSO事件发生的特殊气候背景,“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特点,及其对世界天气气候的影响,为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和ENSO事件的理论研究,模拟和预测提供较详细的观测资料和分析事实。  相似文献   
36.
旱涝灾害的发生,追究其形成的物理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和大气系统能量传输异常而导致水、热收支与循环变异所造成.本文选取江淮流域夏季出现洪涝和干旱年份的水、热资料,计算了江淮地区整层大气柱以及从地面到150hPa共分10层的逐层大气的潜热能和感热能,对其的能量含量、能量输送量及能量源、汇(辐合、辐散量)作了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比较,探讨了旱涝形成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37.
江淮地区旱涝灾害年份的水分气候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江淮地区夏季出现大面积洪涝年份(1980,1991年)与大面积干旱年份(1978,1985年),利用我国126个探空站每日两次的探空资料及江淮地区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计算了从地面到高空100hPa共11层的逐层和整层大气的水汽输送方向、水汽输送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探讨了大气中的水分传输特征;同时计算了江淮地区地面的降水量、蒸发量和地面余水量,分析了地面的水分收支和水分盈亏。从而较全面地揭示了江淮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年份水分气候的特征与差异,对江淮地区旱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和成灾规律进行了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38.
基于574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在比较2010年梅雨期前后(6月7—11日和18—22日)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型差异的基础上,从Rossby波活动通量及热带对流活动探讨了这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同之处在于:两次强降水过程期间中高纬度地区都存在Rossby波向下游传播,中纬度地区呈现双阻型式,低纬度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不同之处在于:1)第一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附近,贝加尔湖地区为低槽,使得冷空气南下到36°N左右;同时孟加拉湾活跃的对流系统使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5°E左右,冷暖空气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2)第二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和中西伯利亚地区附近,东亚地区的低槽较第一次过程明显加深,有利于冷空气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30°N左右),西太平洋暖池地区活跃的对流系统使得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0°E左右,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39.
<正>2015年5月18—20日,IPCC情景(Scenarios)专家会议在奥地利拉森堡(Laxenburg)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召开。IPCC AR5执行主席、3个工作组的联合主席和有关专家共100多人与会,其中9名中国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早在2007年,IPCC专家会议就确定了4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并将其作为综合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及其相关影响的情景过程。到目前为止,RCPs  相似文献   
40.
罗布坚参  翟盘茂  假拉  吴璐  赤曲  次旦巴桑 《气象》2015,41(9):1119-1125
利用124个测站2011—2012年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分辨率为0.25°×0.25°的TRMM估测降水和DEM 高程数据,采用相关系数、相对误差和准确性指标,分析了西藏高原TRMM估测降水整体表现能力及海拔高度对降水估测影响。结果表明:TRMM估测降水在西藏高原整体趋势较一致,降水量级偏大,次数偏多;平均无降水准确率远高于平均有降水准确率,漏测率低而空测率高,降水量大的测站TRMM估测能力相对强。西藏高原上大部分测站处于相对低洼(河谷)地带,海拔高度差较小的区域TRMM估测降水与测站降水误差小,较大的区域误差则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