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城市测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概述了城市测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历史机遇、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从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信息含量、管理水平、开发能力和运营安全等方面论述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指出在建设目标、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和安全体系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2019年1月武汉正式成为自然资源部批复的首个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经过两年的探索建设,武汉试点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开展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实体化改造升级,在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及标准体系的转型升级方面初步形成了可在全国推广借鉴的阶段性成果。随着试点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各单位关于新型基础测绘的思想认识也在逐步提升,一些关键问题和难点仍需要在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中深度思考、共同攻关、形成共识,从而高质量推进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33.
断裂在纯净砂岩中的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净砂岩为对象,考虑了影响断裂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岩阶段、孔隙度、温度和围压,系统剖析了不同性质砂岩的断裂变形机制、微构造特征及形成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对研究砂岩内断裂封闭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纯净的砂岩在未固结-半固结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颗粒边界摩擦滑动,导致颗粒旋转和滚动,即为颗粒流,形成的微构造为解聚带,孔渗性同母岩比没有明显降低,断裂带尽管具有断层核和破碎带二分结构,但渗透率比母岩高,为流体垂向运移的通道;在固结成岩阶段(孔隙度大于15%)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碎裂作用,颗粒边界摩擦滑动导致颗粒旋转,即为碎裂流,形成的微构造为碎裂带,渗透率同母岩比一般降低1~3个数量级,形成侧向有一定封闭能力、垂向渗透的断裂带;固结阶段(孔隙度小于15%)发生断裂,开始由于破裂作用,形成断层角砾岩,伴随着碎裂流发生,形成碎裂岩,因此早期形成高渗透断裂带,后期断层逐渐封闭。固结成岩的砂岩在抬升过程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破裂作用,形成无内聚力的角砾岩,为高渗透断裂带。在不同成岩阶段发生变形,形成多类型变形构造的叠加,对于一条晚期形成的断层而言,由于不同深度变形机制及微构造类型不同,导致油气选择性充注,碎裂带和压溶胶结碎裂带阻止油气向高孔隙度砂岩中充注,解聚带会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裂缝有利于油气优先充注。因此,高孔隙性砂岩中孔隙度较低的储集层由于碎裂带不发育常常含油气性最好,而低孔隙性砂岩由于裂缝产生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降尘对中国北方主要城市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010-2015年实现了飞速发展。降尘降低了光伏电池板表面玻璃的透光率,导致电池板的发电量下降。降尘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影响的量化是预测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基础。以降尘相对较严重的北方(年均降雨量小于800mm)36个城市的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温度、降尘、辐射等因素导致的光伏发电量损失,模拟了各城市光伏电站25年内的年均最大发电量。模拟结果显示:(1)36个城市平均年发电量为209.62±30.15kWh·5m-2,其中,发电量最大的城市是拉萨,最小的为西安,前者约为后者的两倍;(2)年降雨量100~200mm地区年发电量最高,其次为≤100mm的地区,200~400mm和400~600mm的地区发电量几乎相等,600~800mm的地区发电量最小;(3)降尘与电池板最佳倾角的关系可以忽略;(4)降尘导致的光伏发电量损失最大值发生在降雨量为100~200mm区域(5.32%),然后依次为≤100mm(5.21%)、200~400mm(4.46%)、400~600mm(3.29%)和600~800mm(2.09%)的区域。  相似文献   
35.
不同扰动方式对沙砾质戈壁地表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风洞实验,测定了不同破坏方式、破坏面积和风速下的沙砾质戈壁风蚀量。结果表明:不同破坏方式引起的风蚀量不同,扰动强度越大造成的风蚀量越多;相同扰动方式下连续破坏造成的风蚀量稍高于间隔破坏。风蚀总量随破坏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服从指数函数。风速为8~10 m·s-1时,扰动的戈壁地表以轻微侵蚀为主;10~12 m·s-1 是风蚀量增幅最大阶段;当风速大于 12 m·s-1时,以强烈风蚀为主。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体是细沙和极细沙,在20 cm高度范围内,自风沙流下层至上层细沙含量比较稳定,极细沙含量逐渐降低,中沙含量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36.
????Sato???????????????????????????????о?????-???????????β??Qc???仯?????????Qc???????仯????Qc(f)=19.63??4.81f 1.183 8??0.094 5?? ??2005??12??3??ML3.9????????????????????ε????Q0???????仯?????????????????????????????????к?????ε????Q0???????仯?????????????????????????????? ?????????п?????ζ????????????????н???????????Ρ?  相似文献   
37.
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从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建设和地理信息发布应用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论述了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指出其对促进基础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发展城市勘测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中国沙区公路风沙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聚焦公路风沙问题,回顾了中国沙区公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特点,围绕公路沿线风动力环境、沙害特征、致灾机理、风沙防治措施、防护体系结构组成和防护效益等,系统总结了中国沙区公路风沙防治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公路沿线流沙和戈壁地表以及区域自然特征的差异,兼顾风沙防治、绿色廊道建植与景观功效,确保沙区公路防护体系持续稳定和效能发挥,系统梳理了中国沙区公路3种典型风沙防治模式。基于中国公路网络骨架体系日益完善的切实需求和沙区公路安全运营面临的挑战,侧重加强高速公路风沙防治工程技术的提升,提出了中国沙区公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对山西奇村地热田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冷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热水中Cl^-,Na^ ,SO4^2-及Li^ 含量与水温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F^-的含量较高。认为对Cl^-,Na^ ,SO4^2-,Fi^ 及F^-进行动态的观测可能对地震监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对山西境内1900年以来5级以上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从地震活动的时序特征、季节分布、与月相的关系、空间位置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特点,认为该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存在一定规律.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将对山西地震趋势的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