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2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初论胶北隆起地壳伸展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晚元古宙,胶北隆起在造山运动后期开始发生NW(W)→SE(E)方向的地壳伸展作用,突出表现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部,持续时间很长久(自晚元宙开始,断续到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具有改造期伸展作用特点,区域构造处于十分散化的状态,导致褶皱变形及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  相似文献   
32.
33.
利用高空、地面天气图、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对临汾市2004年6月16日局地降雹的天气背景、形势演变、层结稳定度、云图和雷达回波等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以往冰雹预报经验对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分析发现,这次降雹过程属典型的西北冷涡影响型,此类型降雹相对于西北气流型和西风槽型降雹具有其自身特征;从多普勒速度图上,可分析出降雹过程中飑线前后较明显的中尺度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34.
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地壳结构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训 《新疆地质》2004,22(4):343-350
根据新疆及其它相关地学断面所获资料,论述了中国西北盆山构造地区的地壳结构,已有资料表明,在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山脉和盆地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壳结构,它们的地壳厚度不同,表现为山区地壳厚,具有明显的山根:盆地区地壳厚度小,同时地壳分层和各层的组分也有所差异,这些地壳本身结构性的差异,以及它们所受到的应力状态和热状态的不同,就是小区各种构造活动产生的根源,最后从区内地质构造形成过程讨论了区内地壳不同结构形成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5.
包气带中温度变化对水分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高180cm、宽50cm的砂槽中,做了温度对水分运移影响的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包气带一定深度以下,孔隙相对封闭,孔隙内液态水与气态水处于动态平衡,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条件下,砂柱内温度场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孔隙系统内的水分发生蒸发或凝结。当包气带内温度场发生变化时,气态水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向最低温度界面运移,蒸发或是凝结取决于最低温度界面的性质。在不发生聚集的开放性界面上出现蒸散,消耗包气带内水分。在聚集性封闭界面上则出现凝结,使包气带内水分增加。在温度场控制下,包气带中气态水凝结或蒸发是水分运移的另一重要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分的分布状态,尤其在温差巨大的地区,这种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6.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37.
论胶莱盆地的改造与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盆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石油勘探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对比原型盆地与改造型盆地认为胶莱盆地具有改造型盆地的特征。根据胶莱原型盆地的改造过程及其特点的探讨、国内改造型盆地研究实例分析及胶莱盆地改造型盆地研究的欠缺,对胶莱盆地改造型盆地进行了充分论证。最后,指出胶莱盆地的改造与原型盆地恢复的关键在于判断胶莱原型盆地构造性质、原型盆地恢复采用的理念及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38.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F0003-F000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原名石油工业部西北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研究所,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后更名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相似文献   
39.
热带气旋直接降水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基于RSMC台风最佳路径资料以及TRMM逐日降水资料,对1998—2013年间中国区域热带气旋(TC)直接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约54.2%的西北太平洋TC在中国陆地上产生了直接降水。TC直接降水对中国的影响范围较广,未变性TC的降水决定了全部TC降水的西界,而潜在变性TC的降水决定了全部TC降水的北界。自每年的4月开始,TC直接降水开始影响中国,以8月最为频繁,潜在变性TC的影响以9月为最。降水首日,全体TC以台风及以上强度为主,中心主要分布在30°N以南。未变性的TC强度较弱,降水面积大、降水强度强;而潜在变性TC则以台风(TY)及以上强度为主,其单个TC的平均降水面积和降水强度以热带低压(TD)及以下强度TC为最大。本文工作为TC在中国直接降水的气候特征以及TC变性前期降水分布特征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0.
秦岭造山带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钻探施工过程中钻遇多种复杂地层,垮塌、缩径、漏失等复杂情况频发,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分别采用了植物胶钙处理钻井液、聚乙烯醇无固相钻井液等进行护壁工作,结合不同漏失情况分别实施了随钻堵漏、凝胶堵漏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