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6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峡水库地区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9年3—11月三峡水库地区26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首先采用Atk inson方法得到该地区地震波衰减特征,再用Moya方法得到2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此基础上,精确测定得到了该地区1,020个ML≥0.1地震的震源参数,开展了定标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结果为Q(f)=112.0f0.918,具有较小的Q0值和较大的η值。除个别台站外,绝大部分流动台站的场地响应值位于1~10倍之间。2)地震矩M0随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统计关系为LogM0=1.07ML+9.76。应力降与地震大小之间的关系与Nuttli(1983)的板内地震为增加应力降(ISD)模型的结果比较吻合,统计关系为LogΔσ=0.66ML-3.08。3)三峡水库地区地震辐射能量和地震视应力均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后者意味着大地震是比小地震具更高效率的地震能量辐射体。4)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相比,水库地震的应力降值比前者明显偏低,约小10倍。这可能是由于水库蓄水造成地下介质孔隙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在一个比较低的构造应力情况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32.
利用不同方法估算流动台站的场地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卫  陈章立  郑斯华 《地震》2010,30(3):30-44
本文以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序列为例, 分别利用地面运动反演法(Moya方法)、 水平与垂直向之比法(Nakamura方法)和参考台站法研究大姚地区场地响应特征。主要结论有: ① Moya方法计算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 大姚地区场地的放大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平均在3~20倍, 最高达到40倍; 卓越频率位于3~6 Hz之间, 但在高频处(约10 Hz以上)场地响应衰减得比较明显; 不同岩性台基的台站, 其场地响应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 台基为风化砾岩的场地响应结果比较平缓, 其场地响应值比台基为土层的其他台站小一些。② 入射角在40°以上和以下范围, Nakamura方法得到的场地响应形态有差异, 但在各自范围内, 场地响应与入射角的依赖关系不明显。③ 利用同一台站不同时间记录到的地震资料, 由三种方法各自得到的场地响应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由于垂直分量仍具有放大作用(在10 Hz以下), Moya的结果大于Nakaruma的结果, 但两者形态上一致性较好; 参考台站法由于受参考台站的影响, 计算得到的场地响应形态和其他两种方法差异较大。④ Moya方法是依赖于震源模型的方法, 它能给出绝对的场地响应值, 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场地响应, 受参考对象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3.
水库地震的精确定位,尤其是深度的精确测定是揭示特定属性的水库体系(库区岩性、断层分布和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在库水的动态加卸载过程中,库区介质和应力场发生响应的重要"云图",因此是进一步研究水库地震发生环境及机理,以及判断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伽师震源区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其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宽频带长周期波形资料,在时间域反演了1997~2004年伽师震源区52次中等强度地震的矩张量.反演结果揭示,在小尺度的伽师震源区内,震源机制解的P轴、T轴和N轴呈现出明显的分区特征.本文进一步把伽师震源区分为东区和西区,分别反演了东区与西区的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东区的应力场主压应力轴走向为321°,基本水平.最大主张应力走向68°,倾角40°.截至2004年7月,伽师震源区西部的应力场一直较为稳定,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12°,最大主张应力方向282°,二者都基本水平,中等主应力轴基本直立.自西向东,伽师震源区最大主压应力轴逆时针旋转了49°,并且西区张应力的水平作用较为显著,东区压应力的水平作用显著.应力场的这种非均匀变化特征与GPS观测得到的地壳运动速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塔里木盆地边界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有很好的一致性.震源区深部结构的陡变以及位于震源区东部边界规模较大的NW走向的普昌断裂和色力布亚隐伏断裂可能对产生这种横向非均匀的局部应力场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四川省区域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资料,从中挑选部分台站和地震资料,在精确扣除了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序列中1070次ML≥3.0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与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应力降和视应力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关.利用ML3.0级地震资料得到的应力降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汶川余震序列地震应力降总体上随时间是一个衰减过程,预示着主震发生后整个余震区应力降呈逐渐衰减的状态.主震发生之后,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水平和应力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5月17日之前ML≥5.0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北川以西,由于地震释放了较多应力,该地区应力降较低,而北川至青川之间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应力降一直处于高值水平.5月17日之后,ML5.0余震活动主体地区则转移到北川至青川之间,在该段发生了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在这之后,整个余震序列应力降随时间变化开始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36.
云南地区与频率有关的P波、S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9年7月-2003年12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由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668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从中选出保山、永胜、丽江、鹤庆、易门和禄劝6个地震台用扩展的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P波、S波衰减.这6个台分为3个研究区,保山研究区内Qs-1=0.008 67f-0.86,Qp-1=0.011 55f-0.93;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内Qs-1=0.018 24f-0.94,Qp-1=0.022 88f-0.92;禄劝、易门研究区内Qs-1=0.016 47f-0.91,Qp-1=0.028 26f-0.97.后两个研究区衰减结果比较接近,而保山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明显偏低.与全球其它地区采用同样方法得到的P波、S波衰减结果对比表明: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和禄劝、易门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与日本关东地区很接近,而远高于韩国东南部的衰减;保山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略高于韩国东南部.此外,还与前人得到的云南地区的尾波衰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本文S波衰减值与他们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37.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章立 《中国地震》2001,17(4):326-341
(上接 2 0 0 1年《中国地震》第 17卷第 3期第 2 4 3页正文 )2 “九五”的抉择 ,崭新的起点本文第一部分 (陈章立 ,2 0 0 1 )对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近 3 0年来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归纳。 4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 ,全社会减轻地震灾害和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强烈要求是不断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后 ,尤其是从 90年代开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显著增大 ,这不仅表现在破坏性地震除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外 ,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8.
Introduction On November 14, 2001, a great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area(Figure 1). The original time is 09h26min10.0s (UTC); the hypocentral location is 35.95°N,90.54°E; focal depth is 10 km from USGS 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 (NEIC);MS=8.1 from China Seismic Network and Mw=7.8 from Harvard and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ERI), University of Tokyo. This earthquake, known as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is an extraord…  相似文献   
39.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28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数字地震图, 用直接由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一种新方法, 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地震破裂事件. 破裂从震源位置 (35.95N,90.54E, h: 10 km)开始后, 先向西扩展, 后在有限断层的东端和中部的大尺度空间范围内接连出现了多个破裂生长点. 破裂在这些生长点先后扩展, 最后在矩心位置(35.80N,92.91E, h:15 km)以东50 km范围内结束. 整个破裂持续了约142 s. 破裂过程可粗略地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第0 s开始至第52 s结束, 持续了52 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24.4%;第二阶段, 从第55 s开始至第113 s结束, 持续了58 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56.5%; 第三阶段, 从第122 s开始至第142 s结束, 持续了20 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19.1%. 地震破裂面长约490 km, 破裂面最大宽度达45 km. 破裂主要发生在30 km深度范围内. 地下岩层的平均静态位错量约为1.2 m, 最大静态位错量达3.6 m,平均静态应力降约为5 MPa, 最大静态应力降达18 MPa. 静态位错量和静态应力降最大的区域位于矩心位置以东50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40.
用广义反演方法估算了阿拉斯加州中南部安克雷奇盆地场地响应(SR)的空间变化。所分析资料表现的是近震S波水平分量记录的弱运动。数据资料是来自22个便携式临时台站(采用IRIS-PASSCAL仪器)大约6个月时间运行的记录。选定相对每个地震震源到台站的路径效应,然后对数据进行反演确定场地响应值。对所得到的场地响应按2个频段分别求(对数)平均值,一个低频段(LFB),频率从0.5到2.5Hz和一个高频段(HFB),频率从3.0到7.0Hz,低高频段的中心频率分别大约是1.0Hz和5.0Hz。在低频段,场地响应值沿着东部的楚加奇山丘陵从1.0增加到西部的坎贝尔湖和首府山及其周围地区的3.5左右。场地响应值大于3.0的区域与1964年威廉王子海峡地震(Mw=9.2)中广阔的破坏区相关联。在高频段,安克雷奇南边有两个场地响应值大于3.0的小区域连接着特纳甘湾。把用广义反演方法获得的场地响应值与其他研究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广义反演法的场地响应值与标准谱比率法(SSR)获得的值大致相当(1∶1),水平与垂直向谱比率法(HVR)获得的场地响应值是广义反演法获得的场地响应值的2倍。研究还发现,在低频段,D级土壤地区的场地响应值SR>2.0,而C级土壤地区的场地响应值SR≤2.0,但在高频段,没有得到土壤类别与场地响应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