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 21-d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hosphorus (P) util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diets by redlip mullet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Sand-filtered water in salinity 30 and temperatare 25℃ was used. Twenty-nine fish individu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1 to group 1 (G1) fed on diet 1, 11 to group 2 (G2) fed on diet 2, and 7 to contrast group. Diet 1 was a commercial feed, more valuable in nutrition than diet 2 that similar to natural detritus. The results show the intake phosphorus (IP) of G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2, and both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body size at a certain amount of diet. The retention phosphorus (RP) in fish of G1 was lower than 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ention phosphorus and body size was positive and stronger in G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ecal phosphorus (FP) was found between G1 and G2. Body siz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excretion phosphorus (EP) in G1 but G2. The loss of intake phosphorus in G1 was 10.83-20.27 mg per g fish weight gain, higher than that in G2 for 6.63-9.56. Of the phosphorus, about 10% was allocated into growth, 50% in faeces, and the rest lost in excretion. The main part of phosphorus was lost in faeces but excretion. The phosphorus budget of the fish could be described as 100IP = 7.40RP + 47.39FP + 36.63EP (Diet 1) or 100IP = 11.93RP + 56.64FP + 21.76EP (Diet 2).  相似文献   
32.
杨华安 《四川气象》2006,26(2):26-26
人们常说,夏日炎炎似火烧。每当夏季,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谱主要为红色,在不同季节要通过不同的食物,来弥补太阳光谱给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3.
欧阳昊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07,19(2):204-211
本文比较了太湖梅梁湾敞水区2004年秋季渔汛期刀鲚(Coilia ectenes)和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的食性,同时对不同食物的重要性、选择性以及两种鱼类食物的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刀鲚、间下鱵的食物主要由浮游甲壳动物、鱼和昆虫等组成.镖水蚤中的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是刀鲚最重要的食物,而间下鱵最重要的食物是裸腹溞(Moina sp.),而且摄食鱼和昆虫的比例远高于刀鲚.刀鲚和间下鱵对个体较大的指状许水蚤的选择性都比较高,对个体较小、而在太湖密度很高的象鼻溞(Bosmina spp.)都表现出主动回避.刀鲚与间下鱵的食物重叠系数较高,表明对竞争比较激烈,但要完全了解这两种鱼类的竞争关系,还要对它们在太湖的分布,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季节的摄食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王自磐 《极地研究》2003,15(3):177-185
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贼鸥的食性生态进行观测与研究 ,结果表明 ,本区贼鸥的食物结构中 ,自然生态类食物百分组成 ,棕贼鸥 (C .s.lonnbergi)占 63.4% ,灰贼鸥 (C .maccormic ki)占 77.8%。同期 ,取自考察站的人类废弃物中垃圾食物的百分组成分别为 36.6%和 2 2 .3%。贼鸥食性对考察站废弃物有一定的依赖性 ,与本区环境质量下降 ,尤其考察站对废弃物的疏于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表明 ,强化南极考察人员环境意识 ,建立封闭式废弃物管理系统 ,对保护南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公元2176的火星上已居住着人类这个与地球离得最近的红色星球已成为地球人口饱和后的移居地。64万居民生活、工作在火星的各地开发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们在一次矿产开发活动中发掘出个致命的远古明遗址:长期蛰伏的马尔迪安(MARTIAN)明。这些火星幽灵被释放了出来,很明显人类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幽灵们的生存就是要侵入人类的躯体,摧毁这个星球上来自地球的入侵——人类。  相似文献   
36.
本文回顾了七十年代以来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历史,特别是介绍了森(Sen)的食物权利理论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作用,评价了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展望了将来的几个研究趋势。指出食物安全的概念不能也不应该以单一的观点、方法和尺度来定义,食物安全的研究必须要更紧密地与更广泛的人文安全和环境变化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深入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37.
采用室内池子多层笼养殖方式 ,以加工海带、鲜江艹离 与 A,B2种片状饲料为饵料 ,试验了不同食物与不同放养水层对九孔鲍生长影响 ,结果表明 :( 1)从壳长增长上 ,海带与饲料 B近似 ,各为 11.3与 11.2 mm;其次为饲料 A,10 .2 mm;而江 艹离 最差 ,仅 7.7mm;( 2 )在体重增长上 ,以饲料 B最高 ,平均每只为 3.3g,其次为饲料 A与海带 ,平均每只 2 .9g,而江艹离 仅 1.8g;( 3)从试验期间所获体重增长比壳长增长看 ,两种饲料 ( B为 2 95,A为 2 84 mg/mm)均比两种海藻高 (海带为 2 57,江艹离 为 2 34mg/mm) ;( 4 )从垂直 11层笼子九孔鲍生长的比较 ,下层的好于上层 ,越是下层越好 ,投喂两种饲料在体重上差别更明显。  相似文献   
38.
中国食物安全基础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食物安全水平受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食物结构的多样化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或获取维持生命所需食物的能力等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本文从食物安全的内涵出发,依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定了与食物安全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包括粮食自给率、食物消费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等,构建了食物安全可持续性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1950~1998年我国食物安全可持续性综合指数,对我国食物安全可持续状况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50年代我国处于食物基本安全状态,60~70年代处于食物不安全状态,80年代初期及至90年代已进入食物安全阶段。从60年代开始食物安全水平逐年提高,80年代以来进入持续良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9.
对东南极中山站附近麦氏贼鸥巢区和无巢贼鸥群栖地的贼鸥回吐渣团及其他食物残物进行收集、分析和鉴定 ,结果表明 ,本区麦氏贼鸥主要捕食雪  ,其残物在食物项中的平均出现率为 6 7~ 80 %;同时贼鸥从本区几个考察站觅取人类遗弃的垃圾食物作为其重要的食物补充 ,垃圾食物的平均出现率为 6 .8~ 1 1 .6 %。不同巢区贼鸥对雪 的捕杀量和垃圾的需求差异较大 ,其主要与营巢地域的雪 分布密度以及摄食区的占有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40.
2014年12月和2016年3月分别对热带西太平洋Y3海山(中层海山)和M2海山(浅海山)微食物网主要类群(包括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异养细菌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3和M2海山水文环境比较相似但略有区别,叶绿素最大值层(DCM)分别在75—100m和110m水层,微食物网各主要类群在垂直尺度上的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紧密相关。其中浮游纤毛虫呈现"双峰型"模式,即丰度高值出现在表层和DCM层;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呈现"单峰型"模式,丰度高值出现在DCM层;聚球藻和异养细菌峰型相对不显著,DCM层以浅丰度较高,DCM层以深丰度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到温度、光照和营养盐的共同影响。Y3和M2海山微食物网结构的垂直变化不完全一致。其中,Y3海山30m以浅和150m以深异养细菌生物量占绝对优势,75—100m水层自养型生物(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占绝对优势;M2海山75m以浅和200m以深异养细菌占绝对优势,110—150m自养型生物占绝对优势。M2海山自养型生物占优势的水层要明显深于Y3海山,可能与它们的海山类型和采样季节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