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西太平洋海底海山富钴结壳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来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高真空气体质谱系统测定了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富钴结壳不同层圈及其基岩的惰性气体丰度和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1)西太平洋富钴结壳主要是水成成因,其中惰性气体来源不同,He 绝大多数来自宇宙尘(IDPs),少量来自陆源风成微粒;Ar 主要来自海水溶解的大气,少量来自陆源风成微粒或沉积岩建造水;Ne 和 Xe 主要来自海水中溶解大气, 少量来自宇宙尘;(2)在具三层结构的结壳中,亮煤层(致密层)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相对外层和疏松层有较大的不同,显示大洋磷酸岩化对早期沉积的结壳惰性气体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如导致~4He 的升高和~3He/~4He 的显著降低;(3)太平洋富钴结壳玄武岩基岩的~3He/~4He 非常低,为0.0095~0.074Ra,与本区磷块岩基岩(0.087Ra)相似,而远低于正常海底玄武岩的~3He/~4He 比值,显示这些基岩曾与富含放射性成因~4He 和 P 的上升洋流或沉积物中建造水发生过水/岩反应,这个过程将释放出较多的成矿元素,有利于富钴结壳的形成,海底海山玄武岩中较低的 He 同位素组成可作为富钴结壳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及其各主要层圈(外层、疏松层、亮煤层)和玄武岩基岩的铂族元素(PGE)和Au 含量以及 Os 同位素组成,发现富钴结壳中 PGE 和 Au 含量均较高,且变化很大,∑PGE 为(70.09~629.26)×10~(-9),平均289.48×10~(-9),Au 为(0.60~26900)×10~(-9).具三层结构的富钴结壳中,疏松层(∑PGE=(339.37~545.82)×10~(-9))和亮煤层(∑PGE=(280.09~629.26)×10~(-9))的∑PGE 明显高于外层((70.09~133.27)×10~(-9).单层结壳的∑PGE 为(83.94~479.75)×10~(-9),Au 含量普遍高于具三层结构者.结壳的∑PGE 和 Au 含量远高于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别为(101.57~155.83)×10~(-9)和(1~4)×10~(-9)。沉积深度和海水氧逸度的不同是导致结壳和结核中 PGE 含量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富钴结壳∑PGE 和 Pt 与 Mn(%)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 Fe(%)具负相关性,与多金属结核正好相反,显示结壳中的 PGE主要赋存在水羟锰矿(δ-MnO_2)等锰矿物相中,与针铁矿(FeOOH·nH_2O)等铁矿物相关系不大,而结核中的 PGE 主要赋存在铁矿物相中。PGE 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和各项参数显示富钴结壳的 PGE 和 Au 主要来自海底玄武岩的蚀变释放,部分来自铁陨石微粒等地外物质,而与海底热水活动无关。计算显示西太平洋结壳距今42.5Ma 左右开始生长,生长过程中分别在8.0Ma 和21.8Ma 处出现间断,相应形成外层、疏松层和亮煤层,其各自沉积速率为2.64mm/Ma,1.45mm/Ma 和1.06mm/Ma,相应海水的~(187)Os/~(188)Os 分别为0.948~0.953,0.599~0.673和0.425~0.536,显示外层含有较多的大陆风化尘,而疏松层和亮煤层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底洋壳蚀变和陨石碎屑或宇宙尘等地外物质。  相似文献   
33.
一次持续性强暴雨过程的平均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9月2—6日四川盆地中东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利用时间平均合成分析方法对强暴雨维持期间 (9月3日20:00—5日08:00, 北京时) 的探测资料进行合成平均, 再对合成平均资料做诊断分析, 以揭示持续性强暴雨过程持续期的平均特征。诊断分析显示, 台风西进导致稳定的环流以及中低层大量的水汽输送为暴雨持续提供了背景条件。在时间平均流场上, 与暴雨相联系的中尺度系统十分显著, 它在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准东西向的中尺度辐合带, 在对流层高层表现为中尺度辐散带, 两者垂直耦合为深厚系统。此外, 在暴雨持续期间, 对流层低层大气运动表现出强烈的非平衡特征, 这种非平衡的动力强迫作用支撑着低层强辐合的维持。  相似文献   
34.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观测事实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郁淑华  高文良 《气象学报》2006,64(3):392-399
应用天气学、统计学原理,结合TRMM资料,分析了1998—2004年5—9月移出高原的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指出:6—8月是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中国东部天气的主要时段,它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的活动特征及西南低涡移出高原特征均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涡源主要在曲麻莱附近、德格附近,这与高原上产生低涡的涡源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移动路径多数是随低槽的活动而向东、向东南移动,这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多数是沿切变线移向东北不同,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不仅影响中国的范围广,还可能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涡的强度、性质会有变化,在高原以东活动时间长(≥36 h)的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前多数为暖性低涡,移出高原后多数为斜压性低涡,低涡加强、多数可产生暴雨、大暴雨;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移到海洋上,往往因下垫面不同而变化,出海后都有降水加强、多数位势高度下降的现象;移出高原后的高原低涡因东面海上热带气旋活动而少动,与其南面热带气旋活动相向而行,因季风低压少动而少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5.
环境地质,城市地质与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行旅我们因地质灾害的发生所造成对自然环境,生产平衡的破坏,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为了减少因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人类要注重收集灾害发生前各种地质现象产生的迹象,各种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以及灾害带来的损失大小等多方面的地质信息,并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加以研究,采取对策,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有效的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避免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在  相似文献   
36.
文章运用DEA-SFA 模型,对2010年我国海洋科技经济效益转化率、海洋科技生态效益转化率和海洋科技学术成果转化率进行了测算。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文章主要结论: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的海洋科技转化效率整体有所下降,这说明目前我国海洋科技转化率发展不平衡,未来海洋科技在强调投入增加的同时要考虑人均海洋GDP、建立海洋科研院的数量以及社会综合发展指数的环境因素,整体提升海洋科技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7.
高文信 《云南地质》2014,(2):264-267
通过对某龙江电站坝址左岸一滑坡进行分析、评价,经综合比较,确定抗滑桩治理方案,并对抗滑桩进行优化设计,保证了工程质量,节省了投资.  相似文献   
38.
高文信 《云南地质》2014,(2):268-272
基于瑞雷波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主要研究了瑞雷波检测结果在含块石人工填土强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瑞雷波检测数据不仅可以对场地均匀性及有效加固深度进行评价,采这数据,结合其它检测手段,还可以确定强夯地基的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量等地基参数,具有现实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针对“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应急测绘保障中,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效率无法满足应急状态下“快速”的需求这一难题,文中在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射单视角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三维场景构建技术和遥感解译技术构建了应急状态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调查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中,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提供了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史上首个实景三维模型及相关灾情、灾损信息,在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研判、应急指挥决策、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系列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建议,为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膨胀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其具有涨缩特性,膨胀土边坡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易失稳形成滑坡,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裂隙的发育-扩展-贯通则是膨胀土边坡失稳致灾的前提,因此,准确把握裂隙的发育机制、图像特征,进而推演膨胀土滑坡的形成过程,是一条重要的预警途径。本文以安徽淠史杭灌区膨胀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降雨+自重”条件下的原位试验,对失稳过程中的土体表层裂隙图像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重点分析裂隙度、裂隙几何特征参数的变化与边坡失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体表层裂隙图像的综合分析,进行边坡危险性评价,具有可行性;针对该地区膨胀土边坡,起始裂隙度处于0.19~0.03范围,后续裂隙度相较初始状态增加范围处于0.5%~1%,且沿软弱结构面存在的横向裂隙发育为主控裂隙时,边坡出现异常,应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