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从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是探测断层及其附近壤中气汞量的大小以确定断层活动性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我们采用了XG-4型数字测汞仪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5月先后在广东河源-邵武断裂、广州-从化断裂、广州瘦狗岭断裂、白泥-沙湾断裂、珠江-威远断裂等地布置了29条测线(图1),大部分垂直断裂走向,按一定间距取了296个样点。从测点样品所显示的气汞量的数值来看,过断层的测点气汞量值都有不  相似文献   
32.
论三水地震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柏林  郭钦华 《中国地震》1999,15(3):247-256
1997年9月23日和26日,在广东省三水相继发生ML3.7和4.4地震,由于这两次地震震源浅,具有震级小,烈度高和地震面波发育的特征,因震中位于盐矿开采区,震源深度与盐矿开采注水-抽水深度接近,故震源机制解表明该震为一次沿F7断上滑错动的正倾滑型地震,显著,这与盐矿注水-抽水采盐有着成生联系。由于注水-抽水极盐使开采地段产生一定规模的采空区,注水沿F7断层的渗透所产生的孔隙压降低了有效正应力,加  相似文献   
33.
1584年肇庆两次5.0级地震属于双震。两次地震等烈度线长轴均呈北西向。震中附近有两条较大的断裂,一是北东向高要断裂,它是吴川-四会断裂的分支断裂,并控制了一系列地震分布,可谓之控震构造。另一条是北西向白土断裂,与两次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一致,联系到1905年43/4级地震也发生在此断裂附近,该断裂应是本次地震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34.
调查了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烈度分布,陆地最高达六度,六度区的长轴呈NW向。研究了海底地形、重力资料、断裂产状、震中空间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是在南北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共轭剪切错动,NW向的涠洲-斜阳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一系列较小的余震则是NE向断裂活动引发的。  相似文献   
35.
东南沿海地震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根据断层面的最新错动方向,震源机制解和地壳形变等资料,研究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可大致划分为两个分区:长乐-诏安断裂带以东地区主压应力轴为近东西向;以西地区的主压应力轴近南北向。  相似文献   
36.
松潘、炉霍和龙陵发生一系列强震,其发震构造有的和地表断裂产状一致,有的则具有一定的交角。显然,它们的震源应力场有的和构造应力场一致,有的则很不协调。究其原因,前者是在构造应力场直接作用下沿老断裂粘滑和剪切破裂的结果,后者是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37.
贝尼奥夫带的地震都分布在下降岩石圈板块内。震源机制变化具有一个明显的规律:主压应力轴(P)或主张应力轴(T)平行贝尼奥夫带倾向。本文将P轴平行贝尼奥夫带倾向,B、T轴在垂直P轴面内是0°—180°变化的震源机制归为压缩类;而把T轴乎行贝尼奥夫带倾向,B、P轴在垂直T轴面内呈0°—180°变化的震源机制归为引张类。又按B轴与P轴或T轴的关系再分为六型。而每一型又随着贝尼奥夫带的倾角变化出现多种机制图象,又可划分多种亚型。究其变化的原因是下降岩石围各岩块(段)在地幔对流中,被软流圈拖曳下沉速度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38.
魏柏林  陈庞龙 《地震学报》1991,13(4):462-470
本文通过地壳应力测量结果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深部应力状态与断层运动的关系作了讨论:进而应用库仑准则,推导了三维应力作用下完整岩体和已有的任意空间方向断层面的失稳条件及其滑动方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建立描述岩体和已有断层稳定性的两个函数————破裂函数 Fm 和摩擦函数 Ff,给出了应用破裂机制和摩擦滑动机制综合分析地壳稳定性和失稳性态的方法:根据这种分析方法并结合华北平原区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资料,以及孔隙压力、大地热流等观测结果,定量研究了本区地壳的稳定问题,计算并图示了地壳内破裂函数沿深度的分布,以及各种走向和倾向断层面上的摩擦函数和剪应力分布;计算中以 Byerlee 定律作为断层运动的约束条件,并考虑了地壳密度纵向非均匀性导致的垂直应力沿深度的非线性增长以及深部超静水压力的异常孔隙压力作用.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区地壳失稳性态主要表现为已有断层的滑动;伴有高剪应力降的断层运动的深度范围在8至2.0多公里之间:陡断层稳定性低于缓断层,其运动方式以走滑为主;本区 NNE-NE 走向的陡断层是一组易震断层,其震时错动为右旋走滑;孔隙压力的增长对地壳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华北平原区深部高异常孔隙压力是地震活动的一种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39.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40.
本文简述了广东省沿海开放城市的特定社会环境、现阶段地震活动趋势和监测能力;并介绍了对地震谣言、误传和虚报事件的处理方法及“预报无震”的效应;文章最后论述了所采取的防震抗震、地震预报和地震知识宣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