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51.
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中各元素含量,追踪其可能来源,探讨影响吉林西部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吉林省西部均匀布置大气干湿沉降采集点共55个,采样密度为15 个/万km2。样品的检测在国土资源部长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吉林省西部大气中常量元素Al、Ca、Fe、K、Mg、Na以及N、C元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沉降通量,采样点湿样部分与干样部分元素平均沉降通量及比值显示,所有元素均为沉淀部分大于溶解部分;各元素富集因子均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F1(F、Ni、Mo、Co、Cr、Cu、Mn、Zn、P、Hg、Ca、Fe、Mg)中除Zn外,其余元素的富集因子均接近1或远小于1,说明大气中的这些元素主要输入源为自然源或是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次要因子F2(U、Th、Pb、C、As、Al、K、Na、B、N)中的各元素除U、Th、K、Na来源于自然源外,其余元素主要来源为人为源或受人为污染的可能性大。各元素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大气沉降样品中。来自于自然源或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是影响吉林省西部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人为污染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2.
李波  刘影  冯兴华. 《热带地理》2016,36(3):513-520
基于历代文献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追溯法、地理空间统计和GIS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自秦汉以来的历史名人数量、分布特征、演变成因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秦汉以来,江西省名人地域分布差异较大,赣中名人类型丰富,赣东北和赣南名人类型较为单一,赣江、抚河、信江中下游地区为名人集中区域。随着历史的演变,名人类型及规模逐渐丰富,名人重心轨迹由赣北向赣中、赣南转移;名人分布与发展不平衡是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教育、交通和人口迁移、宗族、科举家族和好学之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3.
以苏里格气田水平井静态地质和动态生产资料为基础,通过RTA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物质平衡原理和产能方程相结合,分析了早期投产典型水平井的生产动态,建立了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快速评价图版,并用图版评价了6口水平井的单井控制储量。结果表明,水平井单位压降采气量随生产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与不同生产时刻的单位压降采气量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变得越来越好;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快速评价图版具有使用简单、所需参数少、预测精度高的优点,可为致密气藏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快速评价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同时也可为其他单井控制储量方法的评价结果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4.
胡勇  李云安  李波  李从安  肖捷夫 《岩土力学》2018,39(6):1999-2007
基坑工程是典型的三维空间问题,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针对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问题,首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建立基坑工程三维模型,分析承压水位变动条件下基坑变形规律;然后,进一步开展三维数值模拟,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开展基坑长度、开挖深度、承压水位高度和基坑面积等因素对基坑三维空间效应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三维基坑离心模型试验监测得到基坑中部和角部断面处的地连墙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外侧地表沉降,验证了角隅效应,且承压水位上升时角隅效应更显著;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I级阶地中当基坑长度大于6倍开挖深度时,基坑中间断面基本为平面应变状态;随开挖深度逐渐增大时平面应变比显著增大,而当深度大于25 m时增大速率减缓;承压水位升高时角隅效应更显著,承压水位超出地表3 m时平面应变比为0.46。该研究成果为长江I阶地典型二元结构地层深大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5.
介绍一种无人机小型发动机的检测系统。基于该系统进行了机械机构设计,硬件设计采用PCI体系结构,软件以C++Builder作为开发平台。检测系统可以对发动机进行各种试验,控制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并实时采集和记录动态试验数据。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无人机发动机的地面检测,具有成本低、性能优、维护方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通过发动机的试验,得到了完整的试验数据,保证无人机发动机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56.
黔东麻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台地东南缘,下寒武统(相当于2008年国际地层年表中的寒武纪第二统)清虚洞组发育浅海
碳酸盐岩沉积。露头观察、微相分析和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得出,麻江地区清虚洞组可划分为浅海陆棚、潮下带、浅滩、潮间带4种
沉积环境。由下向上,构成了5个向上变浅的旋回(C1-C5)。C1-C3旋回为浅海陆棚-潮下带-潮间带序列,以细晶白云岩为主,
局部见鲕粒或灰泥的交代残余;C4-C5旋回为台缘浅滩-潮间带序列,浅滩特征明显。麻江地区沉积环境的纵向演化和邻区沉积
环境的对比表明,湘西黔东地区清虚洞组经历了碳酸盐岩缓坡向镶边台地的过渡转化。   相似文献   
357.
谢花林  李波 《地理研究》2008,27(2):294-304
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考虑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空间变量,建立了不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中转为耕地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和农业气候区;转为草地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到乡镇中心的距离;转为林地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和海拔;空间异质性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时间变量共同影响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解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能力;通过对草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得出空间统计模型能较好地揭示不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58.
刘梦琦  周忠发  李波 《中国岩溶》2009,28(4):419-425
贵州处于中国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属岩溶高原山区,生态环境背景复杂,地表切割剧烈,海拔落差大,坡度较陡,同时地处季风气候区还伴有常年多云多雨现象,因此卫星遥感数据质量常受到严重影响。文章以贵州南部平塘县四寨镇为例,主要针对IRS-P6卫星遥感影像的多光谱4,3,2波段与其全色PAN波段之间的融合,运用比值变换、主成分分析法(PCA)、乘法变换和IHS变换四种常见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主观定性评价和客观定量评价。研究表明IHS融合法效果相对最好,在保持原多光谱影像光谱信息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改善了图像的目视效果,清晰度和纹理细节表现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是一种适宜于亚热带喀斯特高原地区的融合方法,对解决喀斯特高原山区受雨云天气条件限制难以获取高质量影像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9.
2005年7月25日23点43分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发生了Ms5.1地震.据黑龙江省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46°56'、东经124`54'.根据大庆地震台网记录结果,至2005年12月30日24时止,大庆林甸5.1级地震序列共发生余震88次,最大余震为7月25日23时57分ML4.0地震.其中不可定位地震56次,ML0.1-0.9地震1次,ML1.0-1.9地震18次,ML2.0-2.9地震7次,ML3.0-3.9地震4次,ML4.0-4.9地震1次.  相似文献   
360.
中国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新进展——以大庆卫星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庆卫星油田,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油田开发区.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研究,揭示了卫星油田研究区内断层-岩性油气藏中剩余油气富集规律;扩大了油田的开发范围;与此同时,发现了4个微生物异常区.并通过钻井实践证实,油气微生物勘探在该区预测的成功率达80%,并为卫星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104t.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在卫星油田的应用研究,为该技术从勘探领域向开发领域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并建立了更为精确的微生物异常标准体系,为研究区及其邻区,乃至整个松辽盆地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释依据.同时,对于我国的复杂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撑,这必将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在油田开发区寻找剩余油与扩边增储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