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可用于支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模拟计算技术、遥感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主题数据库系统技术。借鉴1∶5 万区域地质野外空间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基础,探讨了可用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系统开发路线。  相似文献   
392.
参数化设计方法在地矿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对CAD基础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可使地矿点源信息系统更能适应复杂地矿图件的编绘工作;以线型制作和图案填充为便说明,经设计的具体实现途径是用参数化表达图元内部特征和建立图元间关联关系的数据库;应用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图件编绘程序开发,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灵堂模型和灵活地应用数据库技术。  相似文献   
393.
2017年8月8日的九寨沟MS7.0地震发生在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及虎牙断裂交汇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川甘交界地区,位于巴颜喀拉地块的东缘,地质构造复杂,对于九寨沟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断层的确定,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利用GNSS及升降轨InSAR观测,在获取九寨沟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基础上,基于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联合反演了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模型,并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视线向最大沉降量和抬升量分别为0.21 m和0.16 m,形变场长轴为NW向,形变主要集中在断层西侧.距震中40 km和65 km的九寨和松潘两县,水平向的GNSS同震位移分别达14.31 mm和8.22 mm.联合GNSS和InSAR同震形变场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沿走向5~33 km,倾向2~20 km的范围内,平均滑动量为0.18 m,最大滑动量为0.91 m.发震断层长40 km,宽30 km,走向155°,倾角81°,滑动角-9.56°.同震位移场及滑移分布模型表明此次地震为一次左旋走滑为主的地震事件,地震破裂并未完全到达地表,与虎牙断裂北段的几何产状和运动学性质更为接近,结合精定位余震的分布,我们确定虎牙断裂北段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震中位于北纬33.25°,东经103.82°,震源深度10.86 km,矩震量为7.754×1018 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6.5,与美国地调局和哈佛大学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同震库仑应力导致了虎牙断裂北段延长线的东北和西南两端应力增强,其中塔藏断裂的罗叉段和马磨段未来强震的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94.
西沙群岛宣德环礁的精细水下地貌组合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底地形地貌及类型分布特征对指示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海平面升降、海洋水动力等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侧扫声呐、单波束测深、表层沉积物取样等方法,分析了西沙群岛宣德环礁精细水下地貌组合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宣德环礁为残缺型环礁类型,中部为潟湖沉积,礁盘之间形成西沙洲口门、“红草门”、环礁西缺口和环礁南缺口等4处水深超过60 m的深水口门,并首次识别了西沙洲口门;(2)宣德环礁水下地貌类型可划分为3级11类地貌类型。研究区的沙波及槽沟等动力地貌单元显示,宣德环礁浅水区海底特征地貌由盛行季风和波浪场所控制,深水口门形成的潮汐通道水体为塑造宣德环礁潟湖区动力地貌的主要因素。研究区东南部向海坡存在6级水下阶地,通过对比南海珊瑚礁阶地特征,宣德环礁向海坡阶地成因很可能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地壳沉降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95.
赵国春  刘刚 《现代地质》1995,9(2):226-233
摘要: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育一条北东向的较大型强变形带,经历了自海西晚期至燕山早期的3个韧性变形序列,其中,印支晚期为主变形期,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带,呈现强应变带与弱应变域交织的格局,有先左行后右行的韧性压剪变形特点。该剪切带形成于温度约220℃、围压约270MPa,距地面约11km的地壳深部。燕山晚期本区以脆性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发育。海西和印支构造奠定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96.
卷积神经网络在进行高光谱图像分类时,往往需要设置较多的参数,因此其计算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基于混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本文利用全局平均池化层代替原有的全连接层,将卷积层输出的多个特征图映射为一个特征点,并将多个特征点构成一维向量,形成改进后的混合2D-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对改进后的模型分别在IP(IndianPines)数据集、PU(PaviaUniversity)数据集及Botswana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9.64%、99.98%、99.91%。这表明在大量减少参数的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397.
提出了一种综合纹理和边缘信息的多尺度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高斯滤波获得原始图像的金字塔分解,考虑高斯滤波器和Laws纹理提取滤波器以及边缘梯度滤波器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出纹理和边缘图像的对应系数;利用各尺度图像的这些特征,对分解后图像的各层进行表示,并采用基于相似性测度和显著性测度的融合策略进行融合。为了衡量融合结果,采用了一个客观图像融合性能评价测度对融合结果进行评价。最后用若干组图像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梯度金字塔分解和基于纹理的金字塔分解方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398.
邹艳  刘刚 《矿产与地质》2023,(5):978-986
剪裂角是表征岩石共轭节理裂缝形态特征的重要参数,是岩石破裂程度及形态特征的重要体现,论文基于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发育特征,利用野外观察、实验测试等手段梳理了研究区页岩节理剪裂角的发育情况,并探究了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节理剪裂角发育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构造特征是影响节理剪裂角发育情况的重要因素,构造演化影响剪裂角发育方向,构造条件越复杂,节理剪裂角越发育;页岩成分通过影响页岩脆性系数,影响着节理剪裂角大小的发育情况,两者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岩石力学性质是影响节理剪裂角发育的内在因素,岩石内摩擦角越大,节理剪裂角越小。  相似文献   
399.
瞿成利  刘刚  路波 《海洋科学》2009,33(7):23-29
采用稳定加液一反应系统对5、15和25 ° C下镁方解石沉淀在海水中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镁方解石的沉淀速率(R)对过饱和度(Ω)的响应均可通过R=k(Ω-1)°或Log(R)=nLog(Ω-1)+Log(k)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加以表达.pCO2的变化会显著改变过饱和度进而影响到镁方解石沉淀速率,但这一变化并不会对镁方解石沉淀形成过程的动力学表达产生影响.相比之下,不同温度下镁方解石沉淀形成的动力学方程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这一动力学过程同时还具有强烈的热力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0.
重结晶作用是白云石形成多期次动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成岩后生作用。白云石的成因问题,即“白云岩问题”一直困扰着地质学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白云岩中白云石的重结晶作用导致白云石形成的原始信息被掩盖,主要包括其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有关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文献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质历史时期古老地层中白云石和现代沉积白云石的重结晶作用,以及重结晶模拟实验中白云石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变化特征,阐述白云石重结晶的主要条件、影响因素及成岩过程中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发生的多期次性及主要变化特征,总结了白云石重结晶作用的研究意义,旨在为“白云岩问题”及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