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SPOT影像像点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简要描述了 SPOT卫星影像的有关知识 ,详细研究了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的 SPOT影像的像点位移 ,推导了具体的计算公式 ,并列表给出了地形起伏引起的 SPOT像点位移化算到 1∶ 5 0 0 0 0比例尺上的值 ,概括介绍了纠正 SPOT影像的多项式法与数字微分法 ,最后提出了一种不利用 DEM而能纠正地形起伏较大区域以及具有较大成像视角的 SPOT影像的新方法 ,并给出此方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4.
张继贤  顾海燕  杨懿  张鹤  李海涛 《遥感学报》2021,25(11):2198-2210
遥感影像解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方向,随着日新月异的遥感应用需求、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快速发展、地理知识的日积月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亟需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本文针对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首先从遥感影像解译单元、分类方法、解译认知3个方面阐述遥感影像解译的研究进展,然后提出了面向地理场景的 “地理知识图谱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地理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模型协同的遥感影像语义分类”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总体框架,并给出初步试验成果,最后对智能解译的重要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拓展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提高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精细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使智能解译具备地理空间理解能力,推动“数据—信息—知识—智能”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45.
章力博  张继贤  韩文立  葛娟  沈晶  卢遥 《测绘通报》2021,(2):131-135,143
质量检查软件是质量检查的重要手段,是影响质量检查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手段和新的技术,提出了由成果维、项目维、大数据维、智能维、历史维组成的“五维协同”下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软件体系,分别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在各个维度下的工作内容,介绍了5个维度在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动之间的关系,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软件之后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L波段的ALOS PALSAR-2数据为基础,采用长时间序列InSAR技术对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的青藏高原区域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偏移量追踪法获取部分冰川在尼泊尔地震前后分别在距离向、方位向和水平方向的冰川流速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在监测时段内,研究区普遍存在沉降现象,仅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度的抬升,研究区最大年平均形变速率可达-203.1 mm/a,认为此次地震对研究区的时序观测结果的波动有特殊影响;在研究时期内部分冰川流速在地震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最大速度可达2.645 m/d,认为地震是导致冰川流速急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7.
在复杂地形条件下,SAR影像几何失真大,辐射畸变突出,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等现象严重,制约SAR测图的应用.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多方向多源SAR数据融合方法与技术流程,利用不同侧视方向、不同分辨率、多极化的SAR影像数据,融合制作信息量丰富,能够满足应用要求的SAR假彩色正射影像.采用横断山脉区域3 m分辨率的Terra...  相似文献   
48.
苏干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端,二者之间以大、小赛什腾山相隔。钻井及露头资料证实,苏干湖地区和柴北缘新生界之下均有较大范围的侏罗系分布,但围绕两地侏罗系之间的沉积关系探讨较少。本文通过地层与沉积学对比、后期改造分析、物源分析等综合研究认为,苏干湖—柴北缘地区侏罗系经历了白垩纪晚期、新生代末等多期改造作用,现今残留地层分布为后期改造的结果。早侏罗世沉积较局限,柴北缘与苏干湖地区应为相互分隔的沉积区,且以断陷沉积为主。中侏罗世时期,苏干湖地区与柴北缘呈连通状态,赛什腾山地区主体接受沉积,研究区为一个较现今侏罗系残留范围更为广阔的坳陷型沉积盆地。研究结果对于加深理解青藏高原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该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勘探部署具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The Paleogene and Neogene oil and gas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have a regular distribution in three concentric zones from the edge to the center of the basin.Natural gas mainly occurs in the inner zone,and the gas-oil ratio of the northern area of the basi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outhern area.Large amounts of carbon isotope data of natural gas,plotted in Xshaped and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diagrams for the southern area and northern area,respectively,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natural gas.The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Ro values of major source rocks,but is poorly correlated with the type of organic matter.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f natural gas distribution is organic matter maturity,and the kerogen types act as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natural gas.Paleouplifts and squeezed anticlines nea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epression centers,which are major natural gas-rich regions,control the migration directions of natural gas,while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and fault systems connecting gas sour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natural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e inner basin.Therefore,favorable zones for natural gas distribution can be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rmal evolution and the gas generation intensity of major source rock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al map.The Shizigou-YoushashanYingdong-Dawusi,Youquanzi –Kaitemilike- Youdunzi,and Xiaoliangshan – Nanyishan- Dafengshan structural belts are favorable zones for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utur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50.
针对机载InSAR未经地理编码的斜距高程图,提出机载InSAR斜距高程图绝对定向模型,用于定位和地理编码。模型利用斜距的高程信息进行斜地距转换,消除了影像像点之间的相对位移,然后将转换后的地距高程图视为刚体,进行相似变换,转换到物方空间坐标系下,从而建立由影像坐标和相对高程信息到地面三维坐标的映射关系。在绝对定向模型的基础上,以每个地距高程图作为单元模型,利用各单元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利用少量的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差,求得各模型的定向参数和加密点的坐标,实现了稀少控制下的机载InSAR多片联合地理编码。利用我国西部横断山脉地区3个条带2.5 m分辨率的机载InSAR数据组成区域网进行平差试验,通过对多种控制点布设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区域网平差控制点布设方案,结果显示在9个控制点的情况下精度趋于稳定,满足1∶50 000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