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736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震级—频度关系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时军  陶九庆 《地震研究》1997,20(3):303-310
在假设地震断裂系统具有分形特征前提下,推导出非线性震级-频度关系公式:LogN=a+b△M-C/△M,作为示例,用此公式对一些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最小二乘拟合,效果明显好于线性公式。  相似文献   
42.
小波分析在地质分形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小波分析在分形研究中的应用原理及在分形构造与结构分析中的一些进展基础上,展望了小波分析在地质分形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侯贵廷 《地球科学》1996,21(1):53-56
在褶皱形态的分形分析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和褶皱的岩石力学成因理论推导出了褶皱的分数维(D)与岩层厚度(h)和粘度(μ)的关系式,即找到了褶皱分形分布的岩石力学成因机制,在相同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岩层的厚度和粘度越小,则越易产生较复杂的褶皱,即褶皱的分数维越大,因此,利用褶皱的分形测量,可以定量了分析褶皱形成的岩石力学性质,这是分形研究从形态研究到机制研究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44.
滑坡定量预测的非线性理论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滑坡时空预测是当前滑坡研究中的难题,特别是滑坡时间预测工作,其进展缓慢。本文基于非线性科学理论,分析了滑坡活动的分形特征及时间分形预测方法,研究了滑坡空间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特征,系统介绍了滑坡时间预测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滑坡定量预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用土的分形结构确定土的水份特征曲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运用筛析法和比重计法,分析了宁夏膨胀土的颗粒分布,发现粒径介于0.002~0.1mm的粒度分布是分形的,分维介于2.46~2.67;运用上孔隙分布的分维确定水份特征曲线,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此外,还探讨了粒度分形分布的机制。  相似文献   
46.
分形几何用于岩石损伤扩展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岩石损伤扩展机理的研究,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岩石损伤变量ω与分形维数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47.
地震丛集的分形新方法—物理分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如山  陈凌 《中国地震》1997,13(2):106-113
地震时间丛集的传统分形分析方法把地震事件看作是时间轴上无质量的数学点。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主要反映了大量小地震的活动特征。本文发展了一个新的物理分形分析的筛子方法,采用一系列震级筛子来研究不同震级地震的分布特征。对华北和南加洲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地震目录中不同震级范围的子集合具有近似相等的分维数,华北D=0.3,南加洲D=0.4。  相似文献   
48.
各种类型的金矿脉常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产出,对它们用欧几里德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不仅难以精确地说明其几何形态特征,有时甚至无法作出实际测量,因此也就很难掌握其产状变化的准确趋势,给金矿床的定量定位预测造成了困难.分形理论为获得有关隐伏矿床(脉)分布的更为准确的信息提供了有利工具.通过对招远灵山和河东两个典型金矿床矿脉分维数、几何丰度和有效紧密度等研究,讨论了分形理论在紧密结合地质特征条件下,客观准确揭示不规则矿脉变化规律及在找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几种分形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地球化学变量兼有随机性、确定性和区域结构性的特征,传统的数学方法难以精确地描述地球化学变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而新兴的分形几何是刻画空间不规则形体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且分维值可以表征空间不规则形体的确定性本质。基于分形原理,提出含量-总量法、空间分形插值法和分形趋势面法3种新的分形技术,应用于区域化探数据处理。在几个典型矿区应用后发现,上述分形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模拟地球化学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在保留原始有效异常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更合理地区分地球化学变量的背景与异常,具有发现和强化弱异常信息的重要功效。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Several differently scaled strike‐slip faults were examined. The faults shared many geometric features, such as secondary fractures and linkage structures (damage zones). Differences in fault style were not related to specific scale ranges. However, it was recognized that differences in style may occur in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e.g. dilational/contractional relays or wall/linkage/tip zones), different locations along the master fault or different fault evolution stages. Fractal dimensions were compared for two faults (Gozo and San Andreas), which supports the idea of self‐similarity. Fractal dimensions for traces of faults and fractures of damage zones were higher (D ~1.35) than for the main fault traces (D ~1.005) because of increased complexity due to secondary faults and fractur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nother fault evolution study, single event movements in earthquake faults typically have a maximum earthquake slip : rupture length ratio of approximately 10?4, although this has only been established for large earthquake faults because of limited data. Most geological faults have a much higher maximum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 fault length ratio; that is, approximately 10?2 to 10?1 (e.g. Gozo, ~10?2; San Andreas, ~10?1). The final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on a fault is produced by accumulation of slip along ruptures. Hence, using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from earthquake faults, such as earthquake slip, recurrence interval, maximum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and fault length, the approximate age of active faults can be estimated. The lower limit of estimated active fault age is expressed with maximum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earthquake slip and recurrence interval as T ? (dmax /u) · 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