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A new one-minute global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 was derived from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anomalies (VGG), altimetric gravity anomalies, and ship soundings. Ship soundings are used to constrain seafloor topography at wavelengths longer than 200 km and to calibrate the topography to VGG (or gravity) ratios at short wavelengths area by area. VGG ratios are used to predict seafloor topography for wavelength bands of 100–200 km and to suppress the effect of crust isostasy. Gravity anomalies are used to recover seafloor topography at wavelengths shorter than 100 km. The data processing procedure i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evaluated using ship soundings and existing models, including 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s of the Oceans (GEBCO), DTU10, ETOPO1, and SIO V15.1.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iscussed region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better than ETOPO1, GEBCO, and DTU10. Additionally, the model is comparable with V15.1, which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have the highest accuracy. In the north-central Pacific Ocean,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29.5% compared with the V15.1 model. This indicates that a more accurate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 can be formed by combining gravity anomalies, VGG, and ship soundings.  相似文献   
42.
以四川西部高原地质环境脆弱为据,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引以重视的地质环境问题,并以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3.
复杂岩性储层参数评价中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在复杂岩性储层中,储层四性关系比较复杂,表现为非线性,用传统的方法已经难以解决这类问题,为此引入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前人基础上,以SN油田9井区为例进行储层研究工作,该区非均质性比较强,经对该区364口井常规到井资料进行储层参数重新解释,并做平面展布,与实际资料吻合较好。由此表明,神经网络技术在解决非线性问题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4.
本文应用GC-MS和GC-TC-IRMS同位素分析技术,对我国北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至南部广西南宁5个地区草、芦苇和树叶3类植物中正构烷烃及其碳氢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了不同纬度地区植物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在C15~C30之间,呈单峰型分布,主峰碳数为C27、C29和C31;CPI值分布在3.49~17.25之间,平均...  相似文献   
45.
天然沸石吸附性能与阳离子组分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吸附性能是沸石矿物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相关领域应用的重要依据。以嫩江、海林和穆棱三大沸石矿床为例,通过对天然沸石矿的化学成分、沸石类型、矿石品位(CEC值)、比表面积及吸附性能的系统研究与对比分析,总结天然沸石矿附吸性能差异变化规律与原因。研究表明,天然沸石对气体CO2、H2S、SO2、NO2和气态H2O的吸附容量均与其(CaO MgO)/(Na2O K2O)比值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富二价阳离子组分者吸附容量大,富一价阳离子组分者吸附容量较小。据此,可作为天然沸石矿吸附性能预测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牡丹江东部高品级天然沸石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牡丹江东部天然沸石矿床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中段,含矿层位为下白垩统东大岭组(K1d),矿化原岩为流纹质火山熔岩,沸石类型为丝光石和斜发沸石,已查证有7个主要矿体均由高品级石矿组成,矿体平均品位为75.26%-84.02%,NH^ 4交换容量为1640.6-1831.7mmol/kgK^ 交换容量为8.03-16.28mg/g,热失重值为12.4%-15.35%,热稳定性>900℃,耐盐酸性>12mol/L,比辐射率为0.82-0.91等,矿石品位达尖端技术级,且综合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7.
松辽盆地周围沸石矿成矿构造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周围沸石资源丰富 ,矿床类型多样 ,是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沸石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NE—NNE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着中生代火山岩和沸石矿带的空间展布 ,而不同方向深大断裂带的交接复合地段则决定了沸石矿田和主要矿床的空间定位。燕山中晚期以挤压-剪切 (左行 )为主的构造动力学机制控制了富碱高钾火山岩的发育 ,为沸石矿源岩的形成期 ;喜山期的构造反转以拉张 -剪切 (右行 )为主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及其相伴的岩浆热事件 ,导致区域地热异常、地下流体增温和沸石矿化作用的快速进行。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系中沸石矿床的主成矿期为喜山期 (6 4 5~ 5 5 0Ma)。  相似文献   
48.
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量表与CT表现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ZungDHAMDSCL-90-D调查了9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CT片上观察的指标有AP%、PP%、LY%和病灶部位(皮层或层下)。结果表明:(1)PSD的发生率较高,急性期为43%,慢性期为55%;(2)不论皮层还是皮层下病灶,急性期左半球前部损伤均产生较高的抑郁程度,AP%与抑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3)慢性期患者CT上损伤部位与PSD关系不明显,作者的结论是:PSD量表得分与有一定关系,CT可预测PSD发生的可能性及抑郁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49.
CD-300BG工业CT数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T总线的CD-300BG工业CT数据采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该系统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同时也对该系统进行实际使用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50.
岩石的热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几种岩石热辐射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岩石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和岩石的热性质──热惯量,建立岩石的热传输模型,并将实测数据代人,对岩石表面的一个日照周期内的变化做出计算,绘制出不同热惯量的几种岩石在日周期内表面温度变化曲线。由曲线看出,岩石热惯量大,其昼夜辐射温度变化小;热惯量小的岩石其昼夜辐射温差大。改变岩石的反照率、辐射系数和地面径向热流而得到岩石表面温度日变化曲线,可看出这3个因素只是改变了温度的量值,不像热惯量那样改变曲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