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在《珠江黄埔大桥模态频率连续监测中的温度影响Ⅰ:频率识别》的基础上,利用2013年10月至11月的识别频率和温度数据,针对环境温度对珠江黄埔大桥频率监测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时程曲线对比以及线性拟合,对温度与识别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分别采用多项式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SVR)进行建模分析,并利用拟合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频率预测;最后通过残差分析,评价了两种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大桥模态频率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两种非线性模型均能很好地对频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模拟,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2.
广东富湾银矿床是国内银矿储量最大的矿床。为保障矿区的安全生产,降低金属矿开采诱发地震的风险,对矿区地震地质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矿区位于丘陵地貌区,四周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所围绕。矿区处于由上三叠统小坪组地层构成的向斜之中,灰黑色薄层状含炭质泥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等软弱层发育。矿区内走向NNE-NE向和NWW向的断裂构造发育,钻孔揭示到的断裂物质组成以硅化岩、硅化角砾岩、胶结紧密的构造角砾岩等为主要特征,遥感卫星影像与地形地貌并没显示出断裂自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迹象。在现今构造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矿区范围走向NWW的断裂F6、F7容易发生走滑,而NE-NNE向的断裂F3、F4、F5则相对处于受挤压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区25 km范围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在日后矿山开采过程中,应注意断裂构造复活、矿体应力变化、软弱围岩或地质弱面等矿震诱发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前基于地震烈度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通常按整烈度给出预测结果,造成在设定地震影响下烈度分界线两侧相邻的、抗震能力相同的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而同一烈度圈内靠近高烈度分界线与靠近低烈度分界线的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却完全相同,这与实际震害情况严重不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地震烈度按0.2度间隔进行分档,同时将震害指数和破坏等级也进一步细化出5个分档。按地震烈度与震害指数的关系,通过拟合方法和等分方法得到5个烈度分档的震害指数调整系数和分档震害指数,拟合方法获得的调整系数适用于群体房屋震害预测,等分方法获得的震害指数适用于单体房屋震害预测,通过改进方法获得的设定地震影响下震害预测结果,可以体现同一烈度不同烈度分档内建筑物震害差异,并使烈度线两侧,抗震能力相同的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不再出现跃变。  相似文献   
44.
首先引出在大型桥梁上开展强震观测应用的重要性,进而介绍在珠江黄埔大桥上布设强震动监测和警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最后介绍系统使用的预期效果,达到桥梁震动报警、损伤判定、模态参数更新、时程数据捕获分析等目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尝试使用了一种图形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解码和仿真研究,阐述了用该语言实现EDAS-C24型数字测震仪实时数据流的解码过程,提出了在G语言下利用数字滤波器逼近模拟积分器及模拟微分器响应实现对解码数据实时仿真的方法,并通过设定频带宽度,比较了设计的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频带内,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是一致的,仿真的精度是理想的,成果已经在广东省地震科普馆的地震互动区部署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46.
结合广东省水系分布抽样定位代表性大型、特大型桥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调研,着重了解这些大桥的基本属性和使用现状,同时借鉴四川汶川地震震害资料分析桥梁震害特点,进一步对所调查的桥梁做群体地震易损性分析,从而给出主要病害成因,提出完善桥梁设计理念和防震措施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7.
广东省桥梁数量多,经过长时间运营,抗震能力差别较大。为了初步了解广东省桥梁的抗震水平,本文运用经验统计三次判别预测方法,对所收集的广东省桥梁样本集做群体易损性分析研究,分别得出总体和按不同上部结构类型分类的数据、图形分析结果,并将该结果与四川汶川地震后现场桥梁调研情况和各代表性桥梁样本集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8.
利用广东"十五"区域测震台网自2007年以来的324个地震的直达Pg波及绕射Pn波(共8821个)走时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在广东省范围内联合反演获得走时残差最小的整个研究区的一维速度结构(水平分层),以及上述324个地震的发震时刻和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缩小范围,同时考虑到地震台站和震中分布的实际情况,将整个研究区域分成7个小区,对每个小区域内传播的射线再次进行拟合迭代获得该小分区内走时残差最小的反演结果,最后通过对不同分区速度结构的"拼接"、"对比"以探索研究区内的三维速度结构和发生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由此得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为31.09 km,各层地壳厚度:沉积层为0.9 km、上地壳为13.3 km、中地壳为8.3 km、下地壳为8.6 km。从而总结出广东及其邻省的地震大多发生在上地壳层,即在14.2 km以上,有少数在中地壳层(14.2~22.5 km)。反演结果也表明,大多数地震震源位于高低速度体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49.
劳谦  李敬  卢子晋 《华南地震》2012,(3):102-106
在波密县地震观测站建设项目中,我们采用了无线局域网为主,3G网络为辅的双线路方式传输地震观测数据。经一年半的运行实践,证明这种组网方式在有效降低通信费用的同时,能保证数据的连续传输。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无线移动定位技术,TOA、TDOA定位技术原理与数学模型,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在地震灾情速报和搜救被困人员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手机定位服务于灾情速报和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搜救技术系统架构,为地震灾区的快速圈定提供重要支持,使得对大面积的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准确、快速搜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