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1082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作为特征色素常用于表征蓝藻的生物量.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通常用荧光光谱或原位荧光强度检测,但是在实际水体中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的荧光效应相互干扰会影响测量精度,极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本文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利用二阶矩阵模型设计了一套在荧光检测过程中"激发光-发射光"优化抗干扰的波长选择方法,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两种色素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多元校正线性模型,实验验证了所筛选蓝藻荧光分析法中特定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的有效性.本研究实现了两种色素检测过程中的成功解耦,可在藻蓝蛋白的原位检测中排除水体中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藻蓝蛋白和叶绿素a的原位检测精度,为开发便携式蓝藻检测传感器时的波长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模拟退火方法在三维速度模型地震波走时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块状建模以及三角形拼接的界面描述方式,并通过立方体速度网格线性插值获得块体内部的速度分布。正演过程中采用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方法计算三维复杂地质模型中的射线走时,并采用模拟退火方法进行了三维模型中的地震波走时反演研究。模型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的射线追踪和走时反演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4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点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当前慈溪市国土资源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关键之举。推进慈溪市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优化要素支撑,要围绕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定位目标,深入分析国土资源工作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优化规划空间,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44.
45.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大量发育的铜金矿床与早白垩世钙碱性岩体有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岩体具有高镁埃达克质岩特征。这些与铜金矿化相关的埃达克岩成因问题至今还存在较大争论。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的成因模型主要包括:1)拆沉下地壳熔融的产物(Wang et al.,2006);2)俯冲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总结不同历史时期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特征.其总体特征反映在森林、土地、水、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生态环境变迁历史对该流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7.
何乱水 《甘肃地质》2015,24(1):82-93
通过对区域化探中的面金属量(Ps)与环境评价中的污染指数(Pi)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进一步推演,建立了元素污染量(W)这一命题。以各元素污染总量排序来评价兰州地区土壤污染元素组合,其特征是1极易污染量最大元素为Hg,其污染量值占了全部污染量的37%以上;2常见污染元素为Pb、Zn、Cu,其3元素的污染异常出现率在80%以上;3Hg与Pb、Zn、Cu总量之比约4∶1;4排在Hg、Pb、Zn、Cu之后的各元素大多是一种特征指示元素,代表了某种工业类型三废排放的污染突出元素,如F代表重金属冶炼、轻金属冶炼,Cd代表了机械工业,Cu、Cd代表了仪器仪表工业等。这种元素污染量的组合特征对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研究在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时期冰川、深海、黄土、河湖沉积地层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徐晓斌  何宝石  王清 《世界地质》2015,34(4):1149-1154
针对现有钻孔柱状图绘制中描述文字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采用弹性理论-非线性原理对柱状图描述文字位置进行规划,合理分配各岩层描述单元空间,形成柱状图的初步分布;计算出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柱状图图纸中最优位置的高度坐标xi;利用Auto CAD软件图形绘制环境,实现全程自动绘制钻孔柱状图的新方法。该方法高效且专业性强,图件规范、整齐、文字分布合理、格式美观,无需对图件进行后期的手动处理,免去了人工处理过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49.
系统研究了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对偶氮染料橙黄G(简称OG)的吸附-还原脱色机理,重点考察了反应条件p H值、Fe(Ⅱ)与OG摩尔比对OG还原脱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表面结合态Fe(Ⅱ)能够有效提高还原脱色反应速率;OG脱色反应非常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随p H值的升高、亚铁离子吸附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当OG初始浓度为50 mg/L、Fe(Ⅱ)与OG的摩尔比为27.0时,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对OG的去除脱色率在弱碱性条件下1 h内可达到100%。该系统对OG去除脱色的高效性是界面吸附与还原协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可为有效应用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在缺氧环境中的污染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0.
在低温条件下通过铁改性蒙脱石与BiOBr复合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称为BiOBr/Fe-Mt。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BiOBr/Fe-Mt材料进行表征。同时以λ400 nm的可见光为光源,开展该催化剂对罗丹明B(Rh B)的光催化降解实验以评估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支撑材料投加量被固定在2.5 g的条件下,采用铁改性蒙脱石制备的BiOBr/Fe-Mt材料对Rh 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高于采用钠基蒙脱石制备的BiOBr/Na-Mt。光催化活性的显著提高,主要归因于:1 BiOBr/Fe-Mt的禁带宽度降低至2.46 e V,或可能形成了BiOBr/铁氧化物异质结结构;2 BiOBr/Fe-Mt上仅发生较少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机分子残留。这些结构因素均可以有效促进BiOBr/Fe-Mt上Rh B的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