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42.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is divided into early,middle and late periods,each having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Neolithic cultur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limate changing trends.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the Qinghai Lake,the western edge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Zoig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olithic sites of the Gansu-Qinghai region.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s towards warm and humi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  相似文献   
43.
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次扩张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晚更新世以来,史前人类有3次向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张的历程,均与环境演变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次进军高原发生在40-30ka BP暖湿的气候背景下,其后由于LGM严酷的自然环境,人们在高原的活动极大萎缩,出现文化断层;末次冰消期迅速好转的自然环境驱动了向高原的第二次进军,其后持续暖湿的自然环境,保证了人们能在高原生存与扩散;6~4ka BP东部毗邻地区的马家窑居民,在全新世暖期的气候背景下再次进入东北缘,促使原先生活在高原的居民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社会性质发生巨大提升。  相似文献   
44.
中国全新世暖期降水格局的集成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修琦  刘翠华  侯光良 《地理科学》2011,31(11):1287-1292
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献,搜集整理中国全新世暖期6.5~5.5 ka B.P.的定量古降水记录,采用空间集成重建方法对原始记录进行重复记录归并和空间集成分析,获得271个地点的有效降水记录,据此重建中国全新世暖期的降水格局。结果表明:全新世暖期,中国年降水量普遍高出现代50~300 mm;降水绝对增幅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增加250~300 mm,向南北递减,东南沿海约增加100 mm,至西北地区只增加约50 mm;相对增幅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东南沿海仅高出现代的15%~25%,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可高出现代1倍左右。  相似文献   
45.
中国全新世气温序列的集成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修琦  侯光良 《地理科学》2011,31(4):385-393
从文献中搜集整理1 397条古气温记录,建立全新世古气温记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多数时间段每百年的记录在10个以上。利用经剔除奇异值后的1 140条有效记录,采用单样本区域订正-多样本平均集成法,定量重建中国全新世百年分辨率气温集成序列。集成重建序列表明:全新世中国气温可以明显划分为三个阶段,早全新世(11.5~8.9 ka B.P.)为波动升温期;中全新世(8.9~4.0 ka B.P.)暖期的气温高出现代1℃上下,8~6.4 ka B.P.的暖期鼎盛期高出现代1.5℃左右;晚全新世(4.0 ka B.P.以来)为变冷期。  相似文献   
46.
中全新世甘青地区古文化变迁的环境驱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孢粉、古土壤和考古资料,结合甘肃、青海地区的地形特征,发现4 ka BP前气候温暖湿润,马家窑文化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森林草原河谷地区,东界在六盘山,向北则向河西走廊延伸,且主要从事种植业.4 ka BP后,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自然带向东迁移,生存环境演替为温带草原,齐家文化替代了马家窑文化.为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甘肃、青海地区人类文化遗址也向东南低海拔地区转移,且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7.
中全新世气候突变对青海东北部史前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青海东北部自然环境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且本区史前文化发达、序列完整、遗迹丰富。因此本区是我国研究气候变化对史前文化影响的典型区域。利用气候和考古研究结果,采用GIS和数学分析方法,发现:4 kaBP本区气候向干冷化突变,齐家文化在3.9 kaBP突然衰弱,在干冷形势基本稳定的3.6 kaBP,出现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遗址数猛增;齐家文化是农耕文化,辛店文化继承了齐家文化的生产活动,其地域范围缩小,向低海拔和向东部的低山丘陵、河谷、沟谷地带退缩;而卡约文化在适应气候突变后,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方式--畜牧业,并向西和更高海拔的中山地、高山地等扩展,地域范围达到史前文化最大。因此气候突变,史前居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气候突变是本区史前文化由单一向多元分异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本区大型聚落难以维系,文明进程受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